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 组织(WHO)的数据[2],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到2000万例肺炎支原 体感染发生,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对小儿生长发 育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相关药物丰富 [3]。
22
0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后可诱发机体呼吸道感染,是目前发现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主要病菌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儿童社区获 得性肺炎类型,在所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 肺炎可占20%~40%[1]。
29
早产儿是指胎龄 > 28 周而 < 37 周且出生体质量 < 2 500 g 的新生儿,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近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明显升高,但其生长发育仍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早产发生孕周将其分为早期早产(28 ~< 34 周)和晚期早产(34 ~ < 37 周),其各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发育完全。
54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症候群,常在儿童时期出现,一般表现为尿急、尿频、夜间多尿、遗尿等,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1]。尽管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普遍认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与支配膀胱的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有关[2]。
41
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和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儿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休克等[1]。在临床上,早期识别感染类型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确保更好的预后,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负担。近期有研究发现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失衡可能是儿童肺炎的原因之一[2-3]。
30
对于早产儿来说,能够保证其生存并早日完成生长发育的目标关键,就在于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然而,由于早产婴儿的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神经反应也不够完善,他们在进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吸吮-吞咽-呼吸”协调不当的情况[2]。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或管饲喂食等方法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新生儿肺部感染是因出生前(宫内及分娩过程)及出生后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的新生儿并发症,该病病情进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严重影响患儿呼吸系统,并诱发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致患儿死亡。虽然,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58
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症是热、咳、痰、喘,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一般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肺炎喘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季和春季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甚至可能有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颜面口唇青紫等较为严重的症状。
40
孤独症是以不同程度行为方式重复刻板、人际交往障碍等为特点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发育时期,具有较高致残率,对儿童身心健康及家庭经济造成严重影响[1,2]。目前,尚无药物能有效治愈孤独症,临床多选择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以改善症状,提升语言表达及社交能力。
38
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全和免疫功能较弱,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多发群体。MPP患儿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肺啰音和腹泻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引发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影响患儿生命安全。目前,调节免疫平衡和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MPP的重要手段。
33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一般多见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感染急性期通常有发热、剧烈干咳、畏寒、头痛等症状,其中咳嗽症状可迁延数周至数月,逐渐形成慢性咳嗽或者顽固性咳嗽,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4]。
17
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通过不同的装置把药物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并随呼吸进入体内。药物直接到达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佳,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目前临床常用的吸入装置包括便携式吸入装置[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干粉剂(DPI)、准纳器、都保装置]和雾化吸入装置。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吸入装置及药物。
27
双嘧达莫(dipyradamole)又称潘生丁,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水平。药品说明书记载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临床应用广泛。相关临床指南将双嘧达莫列为肾病综合征、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用药,临床上也较多用于儿童患者。
3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通知》指出,需提高儿童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及合理用药水平,同时研究建立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体系。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首份《真菌病原体清单》,念珠菌被列为“严重”等级,提示念珠菌感染及其对药物的耐药风险越来越高。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 TD)又称为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是指以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快速、刻板、无规律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小儿临床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眨眼、耸肩、清嗓、秽语等,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心理、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中国TD发病率已达到6.1%,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9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2.00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964
影响因子:1.356
影响因子:1.035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