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且经阴道分娩的148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后1 d,使用中文版产后疲乏量表(PF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产后社会支持量表(PSQ)评价产妇产后疲乏水平、抑郁程度及社会支持水平,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产后早期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148名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1 d的PFS评分为(17.45±3.24)分,处于中等疲乏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无母婴皮肤接触、产后抑郁、社会支持低下、睡眠质量差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有一定影响,可解释总变异的54.9%(P<0.05)。结论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产妇、存在产后抑郁、睡眠质量较差、社会支持水平较低且产后未进行母婴皮肤接触的产妇,通过针对性开展产后宣教、心理疏导、环境管理等,改善产妇产后早期疲乏,促进母婴健康及产科护理质量提升。
产后疲乏是指产妇产后出现难以抵制、持续存在的疲乏感受,多伴有脑力与体力活动下降表现[1]。研究表明,产后疲乏容易影响首次泌乳时间,影响母乳喂养,且持续的疲乏感还会影响产妇心理状况,增加产后抑郁发生风险[2]。经阴道分娩作为临床推荐的主要分娩方式,产程耗时往往较长,加之分娩期间需要产妇配合宫缩使用腹压,全身肌肉高度紧张,从而在产后更容易出现疲乏感[3]。相比剖宫产,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疲乏感往往更重[4]。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是指产后24h内出现的疲乏感,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而明确影响产妇早期疲乏水平的相关因素能够帮助医护人员针对临床问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以减轻产妇疲乏感。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且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单胎妊娠;③胎儿存活;④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②合并血液疾病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④精神障碍者;⑤新生儿早产、患病或在产后即入重症监护室者;⑥视听障碍,交流异常者;⑦近期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者。依据样本量为调查变量的5~10倍,本次研究共调查13个变量,考虑10%的问卷无效率,确定调查样本量至少为143,本研究共纳入148名产妇。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 1一般资料调查表
研究人员阅读文献后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总产程时间、产褥期并发症、喂养方式、新生儿体重、母婴皮肤接触与否(产后即刻将宝宝放在母亲裸露胸腹部,进行直接皮肤接触)。
1.2.1. 2中文版产后疲乏量表(Postpartum Fatigue Scale,PFS)
该量表是由Milligan等编制,由钱璇等[5]汉化,共包含心理、躯体疲乏2个维度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从来没有”至“总是如此”依次计1~4分,总分为10~4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疲乏水平越高;得分<15分为低水平,15~20分为中等水平,>20分为高水平。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8,内容效度为0.960。
1.2.1. 3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EPDS)
量表由Coc等于1987年编制,由毋小茜[6]汉化调试,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分别计0~3分,总分为0~3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产后抑郁情绪越重,得分>9分则判定为有抑郁。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0,内容效度为0.760。
1.2.1. 4产后社会支持量表(Postpartum Support Questionnaire,PSQ)
该量表由Mimia等于1994年编制,陆婷等[7]汉化调试。量表分为重要性、实际情况2个分量表,各分量表均涵盖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对比支持4个维度,均有34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各分量表总分均为34~238分,分值越高则说明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重要性或实际情况任一分量表得分<102分即判定为支持低下。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
1.2.1. 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该量表由美国匹兹堡大学Buysse博士等于1989年编制,由路桃影等[8]汉化,量表涵盖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催眠药物7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分别计0~3分,总分为0~21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得分≥8分即判定为差。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5,分半信度为0.824。
1.2.2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以纸质问卷形式调查,在产后第24 h由调查者统一发放问卷,并告知产妇研究目的及自评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等,问卷以匿名形式填写,填写结束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漏项,如有遗漏立即让产妇补填。本研究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
148名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24 h PFS评分为(17.45±3.24)分,产妇产后疲乏处于中等水平。
2.2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的年龄、母婴皮肤接触与否、是否出现产后抑郁、社会支持水平及睡眠质量是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将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将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24 h PFS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自变量赋值详见表2,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年龄、母婴皮肤接触与否、是否出现产后抑郁、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是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3。
表1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N=148)
表2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3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3.1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处于中等水平,与郭璐瑶等[9]、钱璇等[10]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在于,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全身骨骼肌刚从紧张转为松弛状态,会出现肌肉乏力的情况,加之分娩期间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精力消耗殆尽等,从而使产妇在产后会出现身心疲乏感,导致早期疲乏水平相对较高。未来应积极重视产妇疲乏状况,加强疲乏的监测与评估,并积极寻求可能影响产妇疲乏的相关因素,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
3.2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年龄
本研究表明,高龄产妇在产后疲乏水平更高,这与王莲萍等[11]研究相似。分析可能的原因在于年龄越大的产妇,其精力和身体素质也有所下降,其身体功能需要更多时间恢复,且高龄产妇盆底肌肉收缩力下降、调节激素水平降低,容易降低宫缩强度,延长产程时间,加之产妇担忧妊娠结局,身心长期处于强烈应激状态,因而在产后更容易出现疲乏感,影响疲乏水平。因此,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产妇,在分娩前加强分娩相关宣教,减轻其身心应激强度,减少其心理压力,缓解肌肉紧张程度,从而降低产后早期疲乏水平。此外,王莲萍等[11]的研究中显示经产妇在产褥期末期的疲乏水平远高于初产妇,而可能由于本研究中关注点着重于产后早期,因此分娩次数未对早期疲乏水平产生影响。
3.2.2母婴皮肤接触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与新生儿有母婴皮肤接触,其疲乏水平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马玉芹等[12]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可能的原因在于产妇产后早期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利于新生儿体温稳定,触发吸吮反射,增强新生儿安全感,且利于缩短产妇早期泌乳时间,降低喂养难度,缓解产妇心理状况,从而降低疲乏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应在分娩前做好相关健康宣教,告知母婴皮肤接触优势与重要性。在产房中,待产妇产后即刻给予母婴皮肤接触,并在产后的病房护理中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皮肤接触,从而降低其疲乏水平。
3.2.3产后抑郁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出现产后抑郁的产妇其疲乏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的原因在于产妇产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容易导致神经递质异常分泌,引发抑郁、沮丧等情绪,而产后抑郁会对产妇日常生活、睡眠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其能量超负荷,从而影响疲乏水平[13]。同时,李洋等[14]研究表明,产妇产后抑郁状况与疲乏水平有关,通过改善其心理状况,利于减轻疲乏水平。这也提示了医护人员应重视产妇围产期的心理状况,评估其产后抑郁风险,并积极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从而降低疲乏水平。
3.2.4社会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高的产妇,其疲乏水平更低。社会支持作为产妇心理支持重要来源,支持高的产妇能够积极利用自身信息、情感等的资源,减少能量消耗,且利于增加生育幸福感,而支持低下的产妇缺乏家属支持,容易出现较高的心理落差,影响心理情绪,从而提高疲乏水平。冯静等[15]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产妇疲乏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重视产妇的社会支持情况,叮嘱其照顾者包括丈夫、父母等,加强家属的产科知识宣教,帮助产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嘱丈夫多予关爱,并主动承担照顾责任,让产妇能够安心休养,从而降低产妇产后的疲乏水平。
3.2.5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质量高的产妇其产后疲乏水平更低。分析可能的原因在于产妇产后夜间多次照看婴儿、喂养等,容易导致睡眠周期紊乱,降低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容易影响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且会降低日常生活精力,导致记忆力减退,从而影响疲乏水平。刘敏等[16]也证实,睡眠会对产妇疲乏状况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提示了医护人员应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合理调节温度与灯光,且可予芳香治疗或音乐疗法等进行干预,促使产妇情绪放松,同时嘱咐家属多加支持,帮助产妇分担新生儿照护责任,减少起夜次数,以改善产妇睡眠状况,降低其疲乏水平。
4、小结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处于中等水平,高龄、无母婴皮肤接触、出现产后抑郁、社会支持水平低、睡眠质量差的产妇在产后早期疲乏水平更高,未来应可加强产后宣教、心理疏导、环境管理等,并帮助产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期降低其早期疲乏水平。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来自同一家医院且样本量有限,未来需展开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以进一步分析可能影响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干预。
参考文献:
[2]刘阳,郭宁,程相红.产后疲乏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22,13(6):66-72.
[3]金蕾春,冯萍,项铃.产妇产后疲乏水平与育儿胜任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0):2768-2772.
[4]狄艳梅.无痛分娩导乐仪对产妇产后疲乏程度及泌乳发动时间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14-116.
[5]钱璇,徐旭娟,张凤,等.中文版产后疲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20,35(13):33-36.
[6]毋小茜.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产后抑郁症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2):343-346,354.
[7]陆婷,高钰琳,张近近,等.中文版产后社会支持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26-28.
[8]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9]郭璐瑶,邢伟,王瑞莹,等.高龄产妇产后住院期间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5):48-51.
[10]钱璇,徐旭娟,张凤等.产后疲乏与母婴依恋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2,37(06):29-33.
[11]王莲萍,丁万红,仲惠琴,等.不同阶段产褥期妇女疲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护理,2022,22(5):37-42.
[12]马玉芹,谭丽侠.剖宫产后不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产妇身心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4):1053-1058.
[14]李洋,贾守梅,施忠英,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的抑郁症患者疲乏症状干预[J].护理学杂志,2021,36(10):1-6.
[15]冯静,尹心红,肖志勇,等.初产妇产后疲乏与社会支持的纵向研究[J].医学信息,2022,35(1):144-147.
[16]刘敏,胡珊珊,吴蕾,等.产妇产后疲乏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J].循证护理,2022,8(8):995-1001.
文章来源:李秀娟.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早期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4,24(08):43-46.
分享:
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期并发症、降低围产期母婴死亡率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安全性也不断提高,剖宫产率也不断攀升。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0 年中国平均剖宫产率为 44.1%,远高于 WHO 建议的 10~15%的理想范围。WHO 报告指出当剖宫产率高于 10%时,它与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不再有关联。
2025-03-26前置胎盘是指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凶险型前置胎盘(perniciousplacentaprevia,PPP)是其最凶险的一种[1]。PPP患者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为前置胎盘,常伴发胎盘植入,可导致孕产妇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其严重大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安全[2]。
2025-02-25分娩被认为是产妇的应激源,可给产妇带来强烈而持久的生理应激与心理应激。药物性分娩镇痛即以麻醉药物减轻分娩疼痛,可减少应激,使产妇更好地应对阴道分娩,提高顺产成功率。不过即使如此,分娩对于产妇而言仍是巨大的心理挑战,分娩疼痛、过度担心分娩结局等因素会在分娩过程中影响产妇的舒适度与情绪状态,进而影响产程与妊娠结局。
2025-01-24提高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是近年来产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分娩疼痛是阻碍产妇阴道分娩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分娩时疼痛感、缩短产程、促进母婴良好结局而被临床广泛使用。 腰硬联合阻滞是最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证实。
2025-01-21会阴损伤包括阴前部和后部损伤,会阴前部包括尿道口、阴道前壁等肌肉组织含量较少的组织,虽肌肉保护作用较差,但因其受到坐骨、耻骨联合保护,其受损后较轻,经阴道自然分娩时,阴道后壁、肛门括约肌等部位容易因胎头持续挤压受损,可出现会阴裂伤,严重时累及内外括约肌组织。
2024-12-25阴道分娩是女性自然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伴随的疼痛感是女性人生中体验到最为剧烈的疼痛且负面的经历,对产妇和婴儿儿均会造成伤害,而在产程中给予产妇适量的镇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产妇分娩伴随的疼痛感,即分娩镇痛。既往研究指出,实施分娩镇痛可缩短产程、不加重产后出血以及对母婴影响小,可提高顺产率。
2024-11-29引产术是临床用于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能够及时终止妊娠,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宫颈的成熟程度是引产成功的关键,如果宫颈不成熟,则会降低引产成功率,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窘迫等现象,严重威胁母婴安全。以往临床多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但缩宫素需利用静脉滴注方式发挥药效,此种方式限制了产妇的日常活动。
2024-11-28分娩是成为母亲的必经过程,自然分娩疼痛对女性来说极为痛苦,为降低产妇分娩疼痛,确保母胎安全,提高分娩服务质量,实施分娩镇痛已成为产科临床工作中的普遍共识。硬膜外镇痛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娩镇痛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硬膜外镇痛分娩也可增加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产后尿潴留分为显性尿潴留和隐性尿潴留。
2024-11-27分娩期间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称产时发热。目前大多数研究将产时温度≥38℃作为产时发热的标准,但也有研究将37.5℃≤产时温度<38℃视为亚热状态。因此,正常温度应<37.5℃,一旦产时温度持续≥37.5℃,可视为产时发热。产时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产时发热是由非感染性原因引起的。
2024-10-252020年《正常分娩指南》中强调优化产程管理,让产妇获得高质量的分娩体验。自由体位和分娩镇痛都是改善分娩体验的重要举措。分娩镇痛可以缓解分娩痛,但是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宫缩、延长产程。产程异常是初产妇剖宫产因素的前3位。自由体位通过改变胎儿与骨盆的位置关系,可以减少异常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2024-10-24人气:16531
人气:15876
人气:15459
人气:15188
人气:145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上海护理
期刊人气:3913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8399
国内刊号:31-1846/R
邮发代号:4-766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