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探索中国西南地区人群Fas的rs2234767和rs180068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83例RA患者和195名健康人群Fas的rs2234767和rs1800682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sFas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患者和健康人群Fas的rs2234767和rs1800682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外周血sFas蛋白水平[(2.54±0.4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7±0.36)ng/mL](P<0.01),健康人群外周血sFas水平和Fas多态性无显著关联,RA组的Fas-670G/G纯合子型的sFas水平[(2.37±0.29)ng/mL]较A/A型[(2.64±0.33)ng/mL]低(P<0.05)。结论中国西南地区人群Fas的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并无显著关系,但RA患者rs1800682基因型与外周血sFas水平有一定关联。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顽疾,RA的发病与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细胞凋亡异常有关联[1,2,3]。自杀相关蛋白(factorassociatedsuicide,Fas)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表面,研究表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相关。Fas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相关[4,5,6,7],并伴有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Fas,sFas)水平增高[7,8]。RA患者外周血存在sFas表达水平增高[2],但其与Fas多态性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且Fas多态性对RA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Fas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on,SNP)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分析RA患者和健康人群外周血sFas水平,探索RA患者sFas水平与Fas多态性的相互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前来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83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124例,年龄22~68岁,平均(43.6±11.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RheumatismAssociation,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详细信息均从医疗记录检索,排除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对照组采用同时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195名,其中男性68名,女性127名,年龄21~72岁,平均(45.1±10.2)岁。对照组人群在1周内无发热或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无怀孕、恶性肿瘤、慢性炎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等慢性病史。R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民族、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样本均来自生活在西南地区的人群,该研究获得成都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006),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全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公司);DNA聚合酶(北京天根生化科技公司);限制性内切酶(NewEnglandBiolabs公司)。引物由华大公司合成,sFasELISA试剂(Biosource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 方法
1.2.1 PCR-RFLP检测Fas多态性:
全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提取样本DNA,PCR-RFLP检测Fas多态性。PCR反应条件:100ng基因组DNA、0.2μmol/LdNTP、上下游引物各0.5μmol/L(Fas-670A/G,上游引物:5′-CTACCTAAGAGCTATCTACCTTC-3′,下游引物:5′-GGCTGTCCATGTTGTGGCTGC-3′;Fas-1377G/A上游引物:5′-TGTGTGCACAAGGTGGCGC-3′,下游引物:5′-TGCATCTGTCACTGCATTACCACCA-3′)、2.0mmol/LMgCl2、10mmol/LTrisHCl(pH=8.8)、2.5UDNA聚合酶,总体积25μL。反应温度: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退火30s(Fas-670A/G为56℃、Fas-1377G/A为55℃),72℃延伸1min,循环35次后,72℃延伸10min。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Fas-670A/G为MvaⅠ(37℃5h),Fas-1377G/A为BstUⅠ(60℃4h),2.5%琼脂糖凝胶电泳。随机抽取20%的样本和对照,基因测序验证其正确性。
1.2.2 ELISA检测外周血sFas蛋白水平:
抽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每种基因型17~50例/名外周血5mL,静置后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sFas水平,测试步骤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单倍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计数资料表示,以Hardy-Weinberg均衡检验分析研究样本的群体代表性。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风险度采用比值比(oddsratio,OR)和95%置信度(confidenceinterval,CI)评估,基因多态性单倍型组合频率分析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多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 测序验证PCR-RFLP实验结果
随机分别选取40例RA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样品的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与PCR-RFLP结果完全一致(图1)。
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Fas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
RA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Fas-1377G/A和A/A型和-670G/G纯合子变异在RA患者比健康对照组更常见,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as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性别调整的回归分析,亦无差异(表1)。
2.3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Fas多态性单倍型组合频率分析
Fas-1377G/A和-670A/G启动子多态性的4种不同单倍型的组合:Fas-1377G与-670A(GA),-1377G与-670G(GG),-1377A与-670G(AG)和-1377A与-670A(AA)的单体型组合频率在R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
2.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sFas蛋白水平检测
RA患者外周血血清sFas蛋白平均水平为(2.54±0.4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7±0.36)ng/mL(P<0.01),比较健康对照组各基因型相对应的sFas水平,未发现sFas和Fas各基因型之间有显著关联,但RA组Fas-670G/G纯合子型患者的sFas平均水平为(2.37±0.29)ng/mL,比A/A型患者的(2.64±0.33)ng/mL较低(P<0.05)(表3)。
3、讨论
Fas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激活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表面,Fas与其配体FasL(Fasligand)结合可促使表达Fas的细胞凋亡。FasmRNA通过不同剪切方式可分别产生膜表面Fas和血清可溶性Fas(sFas),因此血清中sFas水平与Fas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血清sFas水平可反映出细胞膜表面Fas水平。由于Fas的多态性不同,细胞膜表面Fas水平也有所差异,细胞膜表面Fas表达降低可引起淋巴细胞失衡、免疫机能紊乱、自身免疫耐受的失控而诱发自身免疫病[1,2,3]。
研究发现了Fas多态性与包括系统性狼疮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多发性硬化、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GBS)等[4,5,6,7,8,9]。实验结果显示Fas-1377(rs2234767)G/A和-670(rs1800682)A/G的多态性在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组无显著差异,因此Fas-1377G/A和-670A/G多态性与RA疾病的发生似无显著关联,本实验与某些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0,11],但也有不同[12],其原因可能与实验人群的地区分布、取样差别及检测人群的规模等有关。本实验发现RA患者与健康者相比,血清sFas水平有显著升高,且RA患者携带有Fas-670G/G基因型者较Fas-670A/A基因型者具有较低的血清sFas水平。相关研究也表明Fas启动子区-670位A/A基因型较G/G基因型有超3倍的结合STAT1的能力,因此γ-干扰素(IFN-γ)可通过激活STAT1促进由Fas-670位A/A基因型受试者而非G/G基因型的受试者分离的单核细胞的Fas表达,在同时使用3种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s,DMARDs)治疗的RA患者中更常伴随有Fas-670G/G纯合体基因型,且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增多[10]。结合实验结果,认为sFas水平与Fas-670位基因多态性有一定关系,Fas-670G/G基因型会影响血清sFas及细胞表面Fas表达水平,进一步干扰细胞凋亡从而参与RA的发病进程或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认为RA患者在炎性和细胞因子等刺激下,细胞Fas表达增加可诱导淋巴细胞和多种组织细胞凋亡,但Fas-670G/G纯合体基因型由于影响了Fas表达,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凋亡受阻因而可以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综上所述Fas-1377G/A和-670A/G多态性似与RA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但-670G/G基因型可通过影响Fas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
本研究尚存一定缺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对照组样本数相对较少;环境因素没有纳入观察范围,没有进行基因多态性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分析;未将其他生化指标纳入检测范围等。因此需在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更大样本数的人群中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阐明环境因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及Fas多态性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新蕾,张卓莉.多种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6,20.498-500.
[2]王鑫,魏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细胞上Fas受体表达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138-141.
[3]郭雄飞,王挺,汤立新.miR-29a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0:9-15.
文章来源:程晓刚,金虹,陈玮,罗丹,单娟,徐艳.西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a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清sFas水平相关[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1,41(11):1583-1587.
分享: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因补体功能缺陷,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靶器官,引起多组织器官损伤[12]。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不良反应较大。
2025-02-1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是其显著的改变特征。滑膜病变不仅影响关节功能,而且与其他系统受累有关。反复发生的滑膜炎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强迫、僵硬和肿胀等结果,进而破坏关节软骨和骨骼结构,最终导致关节的畸形和功能受损。
2025-02-12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最常见的一种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在中国有超过500万的患病人群[1]。RA在累及肺部时常表现为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ILD可进展为肺间质纤维化,增加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风险[2]。
2025-01-28类风湿性关节炎 (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 可引起滑膜增生和血管翳形成, 导致成骨与软骨损伤, 表现为掌指、 腕等的小关节肿痛、 畸形和功能障碍。 现今 RA 发病机制仍不清, 影响全球 1% 的人口, 我国人群患病率 0. 4% , 其致残率高, 严重降低患者生 活 质 量。
2025-01-24中医理论将RA归为“痹症”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亏虚,邪气侵袭导致血液运行受阻,形成血瘀,同时邪气循经入里,导致经络不通,因而治疗时应以通络化瘀、扶正祛邪为主。蜂针疗法是一种集针、灸、药于一体的综合疗法,主要利用蜂针、蜂毒刺激特定穴位,以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3]。
2025-01-24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可导致关节发生非感染性炎症,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表现[1]。目前临床针对RA多采用非甾体止痛药、免疫抑制剂、抗风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2]。甲氨蝶呤因具有免疫调节、消炎、消肿作用,故应用于RA的治疗中。
2025-01-10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是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起病缓慢且隐匿,全球患病率为0.2%~1.0%[1],我国患病率为0.42%[2],其中82%具有中度至高度的疾病活动性[3]。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025-01-07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以进行性关节损伤和关节外表现为特征,可导致永久性残疾,其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RA 发病率约为 0. 5% ~ 1. 0% ,总体呈上升趋势[2 - 3]。 RA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 我国 RA 的发病率为 0. 42% ,患者总数约 500 万,男女比约为 1∶ 4。
2024-12-30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关节,引起关节疼 痛、肿胀和僵硬[1 - 2] ,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 形,甚至导致其他全身症状,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 活带来不良影响[3 - 4] 。 临床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RA,但 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5] 。
2024-12-26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历节”“尪痹”等范畴。目前RA的西医发病机制不明,中医病因病机争议较大,缺乏统一的认识。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医家皆认为痹证由外邪侵袭、经络痹阻而致。
2024-12-16人气:18292
人气:16236
人气:15175
人气:14796
人气:138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165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7480
国内刊号:14-1217/R
邮发代号:22-153
创刊时间:199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88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14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