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新形势下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体会

  2020-11-02    20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测量标志是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在近年来对测量标志的普查及巡查中,发现测量标志的受损率过高,影响测绘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完成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的重视、制度的完善、责任的落实。

  • 关键词:
  • 工作体会
  • 工程测绘
  • 测量标志
  • 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 加入收藏

测量标志保护与管理工作是测绘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对全市265个测量标志的巡查过程中,发现测量标志在一些县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务必做好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


1、测量标志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测绘信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作为测量控制点测量标志的重要性也在增加,但测量标志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依据2015年山东省测量标志普查结果显示:省级测量标志共普查了6821座,其中5154座为完好,总体完好率为75.6%;市县级测量标志完好率总体较省级普查完好率低,最低的仅为46%。由此可见,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2、测量标志受损原因分析


经过对测量标志进行巡查,可将受损原因归结为测量标志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三大类。

2.1自身因素

部分测量标志点点位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建于水平地面以下,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的布设位置与当地发展规划相冲突,有的设施建设不完善,有的没有外围保护设施,或者比较简陋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极易受到人为或者自然的损坏[1]。

2.2自然因素

由于测量标志点布设在全国各处,不可避免地受当地地理环境影响。像山东省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地面沉降影响较大。有的地区受一些地质灾害的影响,使得部分测量标志点失去原有的使用效能。

2.3人为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对测量标志不够重视导致家底不清、保护不力、规划布设不当等,这是造成测量标志受损的主要因素。全省省级测量标志点在省测量标志动态管理系统中统计为3500多个,而全省实际管护的点却有5000多个,多出来的这些点大部分是从水利、公路交通等别的部门移交过来。但在移交过程中没有交接清这部分标志点的用途、使用级别、是否需要继续维护等相关信息,因此造成家底不清。在这次测量标志巡查过程中,还发现有些地区没有固定测量标志看守人员、缺少看护经费,甚至有些测量标志点从来没有人去巡查过也找不到具体位置。同时由于政府部门的漠视及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导致测量标志布点与城市发展规划发生冲突,以至于在城市规划的拆迁、农田水利建设、交通道路的拓宽与修建及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等过程中导致部分测量标志点被迫迁移或者直接被损坏[1]。


3、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思考


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具有复杂性、特殊性、重要性。做好测量标志保护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完善的相关体制机制,同时结合先进技术手段才能化解新时代的难题。

3.1资源配置合理化

针对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现状,摸清家底、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是做好测量标志保护的第一步。以县为基本单位统计管辖范围内的测量标志点的基本情况应包括测量标志点的等级、类型、使用频率(以一年、三年、五年为期统计)、是否受损、是否属于测绘部门布设等,将统计结果汇交市级主管部门。根据测量标志点的等级、利用率等因素对全市测量标志点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比如将高等级、利用率较低的点向省级汇报决定去留;将市级管理的D、E级标志点利用率低的邀请专家评审决定是否应该继续管理;对非测绘系统布设点应该如何对接、如何管护等。经过摸底排查,剔除系统内低级别、利用率低、别的系统布设的点等,留下高等级、利用率高的点重点管护。

在测量标志巡查过程中,发现有的县区在测量标志保护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值得推广。比如:有的地方根据测量标志地理环境不同,对于一些外界环境不好的测量标志通过防护措施加固突出地面一定高度、树立警示牌等方式增加保护效果;有的地方把位于公园、景区内的测量标志点做成景观标志,既能起到普及测绘知识、增加爱国情怀,又能起到测量标志保护宣传作用;有的地方对高等级别的测量标志点布设太阳能视频监控系统方便监管。

在测量标志的看护上,我们要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尽量找当地人看护,当地人比较熟悉周边环境,看护方便,发现问题上报也比较及时。对于级别较高、周边地理环境较差的标志点可适当提高管护经费,增加巡查次数,保证测量标志点不受损害。

(1)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全民测量标志保护意识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尤其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比如通过借助网络媒体、组织活动、实地讲解、分发宣传册等多种方式抓住民众的眼球,让民众认识到测量标志的重要性、测绘的重要性。

一是借助特殊节日组织开展活动;在测绘法宣传日、地球日、土地日等,举办类似全国国家版图意识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的活动让测量标志的重要性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二是实地宣传;选取有代表性的测量标志点,联合当地村或者社区居委会,实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测量标志保护的重要性、价值、保护方式等知识。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能实地普及知识,更有利于做好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三是建立测量标志景观点;选取一些在景区、公园等人流量较大地方的测量标志点,做成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城市景观,并在景观上铭刻该测量标志简介、用途等信息。

(2)加强能力培训,提升基层业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受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人员内部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业务人员并非测绘专业人士,对测绘日常工作不了解,对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在工作中暴露出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在测绘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开展专业的业务培训迫在眉睫。

针对业务人员的能力培训,邀请对测绘工作、测绘法规条例熟悉的测绘人进行讲解。新形势下的业务培训不必拘泥于现场培训的形式,在信息时代,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把测绘日常管理工作、测量标志的重要性等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到局网站,或通过内网转发给下属单位。以测量标志巡查为例,将点之记的绘制方式,巡查时留存不同角度的照片,按等级不同巡查周期不同等以视频加讲解的方式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层层责任落实,完善测量标志巡查制度

测绘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正因其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不能短时间直观的看到效益或成绩,导致测绘工作不受重视。要强化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层层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建设。

在测绘管理工作中要量化责任标准、细化责任清单,签订目标责任书及不达标的处罚方式,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年度考核之中。通过层层落实责任的方式,提高主管部门对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要依托信息系统平台、实地测量标志抽查等方式对日常巡查材料上报、巡查周期等进行监督审查,如出现不按时巡查、损害不报、标志点遗失等问题时,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让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渗透到测绘管理日常工作中去,形成常态化管理、常态化的保护。

3.2测量标志保护要借助科技手段

测量标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借助科技创新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测绘新技术搭建测量标志动态管理系统对测量标志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是新形势下测量标志保护的重要方式。

2014年,山东省已经完成了全省测量标志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系统提供了测量标志日常管理、巡查管理、迁建管理、用地确权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等9个基本功能模块[2]。但在系统推广使用过程中,我认为该系统有些功能还需要继续完善,比如:现在通过系统可查询各级各地测量标志的位置信息,但不能可视化查询测量标志巡查实况信息,也不能主动提示各级主管部门完成测量标志的巡查、保护工作。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测量标志的保护不仅是数据入系统,更主要的是做到测量标志保护的意识、行动能与系统数据同步更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测量标志保护要在工作中利用好技术手段。利用新技术,上级主管部门可监督下级是否定期进行巡查、进行资料和问题上报;下级主管部门可通过系统记录测量标志的现状,及时进行问题上报,保证每个测量标志都有其使用效能。在信息系统中,不仅能查询测量标志点的位置、现状,也要能看到测量标志信息更新时间、地点、实际操作人等详细信息,如果逾期没有完成测量标志的定期巡查,系统要主动预警提示,或者提醒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督促[3]。


4、结束语


测量标志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鉴于测量标志保护现状,做好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通过对测量标志的实地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引起政府、社会对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重视,同时也希望能为以后制定测量标志保护相关制度、政策时提供一些参考,助力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李华忠.新形势下测量标志管理与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20-23.

[2]宋拥军,王凤娇,徐杰.省域测量标志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测绘通报,2015(7):94-98.

[3]何宗友,朱紫阳.测量标志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7(6):108-113.


葛佩佩.新形势下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体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3):191-19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测绘科学

期刊名称:测绘科学

期刊人气:466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9-2307

国内刊号:11-4415/P

邮发代号:2-945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