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就目前而言,工程测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在精确度方面,还需要适应于多种不同场地和工程项目,因此就需要借助更为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作为当前比较先进的工程测绘技术,同样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就重点分析了工程测绘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情况,旨在为工程测绘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1、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概述
在当前工程测绘工作开展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尤其是伴随着无人机技术以及航空摄影技术的创新发展,该测量模式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便捷性也越来越突出。结合这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来看,其主要就是利用无人机来获取目标区域的影像信息,进而也就能够利用这些影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到所需要的测绘资料。
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重机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灵活运用,促使其能够对于无人机形成较为理想的操作控制,通过无线遥感技术控制其完成拍摄任务,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完成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最终形成可供工程项目应用的数字地图。由此可见,在该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中,无人机的飞行是关键要点,只有控制好无人机飞行,促使其较为平稳可靠,高度适宜,进而才能够保障最终拍摄获取的画面清晰有效,避免影响测绘准确度,或者是带来大量的无效信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因为不需要过多的人员参与到一线测绘工作中去,进而也就可以表现出较强的安全性,便捷性同样较为突出,可以获取较为准确全面的数据信息资料。
2、工程测绘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2.1 完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
在工程测绘中有效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往往需要首先关注于相应系统的构建,确保相应测量工作能够得到可靠的系统支持。一般而言,为了较好支持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需要重点围绕着飞行平台、控制系统、数码相机、监控系统、传输系统、地面保障系统以及POS设备等进行合理布置,以求形成更为协调有序的运行模式。其中无人机飞行平台以及数码相机是重中之重,无人机飞行平台的构建需要结合无人机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促使无人机能够在飞行中得到有效控制和调整,可以有序完成各项测绘任务;数码相机则需要在保障具备较高稳定性的基础上,精确度得到提升,避免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出现拍摄影像的模糊问题,比如佳能5DMark-II以及索尼SONY7r都能够发挥理想摄影效果。
2.2 关注测量区域
对于工程测绘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而言,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着测量区域进行有效规划,要求后续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够和被测量区域形成协调一致性。在被测量区域的分析中,除了要重点考虑到测量工作量外,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各个关键细节,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拍摄不到的隐蔽区域,更是需要深入细化,以求制定更为适宜合理地测量方案,优化无人机飞行路径,确保测量的全面性。为了更好方便后续无人机摄影操作,往往还可以针对被测量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最好划分为不同的矩形或者是正方形,降低后续无人机飞行路线设置的难度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遗漏问题。
2.3 合理设计航线
为了确保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能够更好完成所有工程测绘任务,往往还需要针对航线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多台无人机共同作业时,更是需要切实把握好航线设计任务。在航线设计中,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到工程测绘任务,明确各个需要测绘的区域,进而也就可以在合理分配各个无人机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优化其飞行线路;在涉及到无人机交叉作业时,必然还需要从时间层面进行准确控制,避免出现相互干扰问题,提升航线的协调性;当然,为了保障所有无人机均可以稳定运行,还需要在航线设计中考虑到无人机的作业时间,避免因为长时间工作致使无人机自身受损,或者电能耗尽影响测量效果。
2.4 完善测量区域控制网
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体应用中,有效完善测量区域控制网同样也是优化最终工程测量效果的重要手段,其需要针对所有被测量区域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平差网的有效构建,以求所有被测量区域都可以得到较好关注。测量区域控制网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到现场实际状况,以促使后续控制点加密得到可靠支持,避免在测图定向方面产生威胁,保障控制点的具体位置以及高程能够得到规范化控制。在测量区域控制网的建立和优化中,往往还可以协同4D产品,促使相应坐标系统的应用可以发挥出更强作用价值。
2.5 做好质量检查
为了较好确保工程测绘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较为适宜合理,往往还需要针对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质量检查,避免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影像资料影响后续工程测绘成果。基于此,相应工程测绘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围绕着影像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其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可能存在的明显偏差问题,或者是清晰度不高的资料予以处理,必要时进行重复测量,以最终保障工程测绘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为目标,逐步优化测绘成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测绘中有效应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比较先进的手段,该技术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测绘模式具备明显优势,应该在未来具体操作执行中予以严格把关,关注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各个流程,确保各项操作的规范度,最终保障成果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远波,穆峰.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24):2.
[2]付妍.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盘煤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2019(08):56-57.
[3]张猛.无人机航空测量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3):171-172.
[4]冯华峰.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带状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6):174-175.
陈洋,高子弘.工程测绘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应用浅谈[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12):115.
分享: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测绘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逐渐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工程勘察测绘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4-08-24建筑物立面图测绘是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和维护管理等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获取建筑物的几何尺寸、面积和体积等信息,帮助勘测人员准确了解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和细节,为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传统的全站仪、经纬仪立面测绘方法需要人工登高,不仅危险,而且费时费力,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作业成本高、价格昂贵[1,2,3]。
2024-03-05当下我国的国土空间布局、各类建筑项目的开发活动都必须要建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之上,国土空间规划意义重大,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各行各业的环保生产过程中,还是在绿色生态建设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经快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呈现出典型的“智慧化”特征。
2023-08-30GPS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是数据传输技术与GPS测量技术的集成体,显示了实时动态定位和高精度的目的,是GPS测量技术的重大突破。GPS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先控制→加密测量→再测图→工程放样”的模式,实现了自动化数字成图、工程放样一步到位,显著减少了外业劳动强度,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2023-08-30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创新发展,无人机测绘技术在各个方面顺应时代趋势,得到了非常大的突破,逐渐向着科技化的方向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工程测绘工作的发展,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近几年,无人机测绘技术对测量整体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运用无人机测绘技术测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2021-08-13任何一项工程在进行建设前,都需要详细的测绘,然后才能进行建设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测绘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使工程测绘的精度更高了。现在,GPS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很多领域都可以使用,当然,在工程测绘中也可以合理地运用,而且运用该技术,可以明显的提高测绘工作效率,为工程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1-08-11在开展工程测量之前,应结合工程项目真实情况强化各项现代化技术在其中应用力度,并在各项现代技术支持下降低工程测量难度,确保工程测量结果准确性和测绘图纸的完善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应扩展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并在合理技术支持下优化工程测量程序,满足工程项目对具体测量提出的要求。
2021-08-11当前传统测绘技术操作十分复杂,并且存在数据精度差的缺点。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两者进行比较,它不单单能够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保障数据的准确性,这就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当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是简单的探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2021-08-11工程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施工之前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工程测量数据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稳定性。因此,相关工程测量单位需要对工程测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运用先进测量技术全面提高工程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低,没有形成科学的测量工作理念,缺乏先进的测量技术和设备等。
2021-06-01测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是保障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影响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数量迅速增多,测绘工程测量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工程测绘测量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能够降低测绘工程的工作量和难度,实现对工程测绘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1-06-01人气:2727
人气:1979
人气:1892
人气:1827
人气:177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测绘科学
期刊人气:4746
主管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009-2307
国内刊号:11-4415/P
邮发代号:2-945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7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36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