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正在全市范围开展,金沙江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消除“黑色污染”的基础上,对道路进行改建。通过分段进行方案比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建方案,从而有效的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景观功能。
1、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随着上海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城市街区的景观要求越来越高,架空线已经成为影响市容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之一。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指挥部颁布的沪指[2019]1号文件《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实施细则(试行)》指出,进一步加强本市架空线和道路立杆管理,逐步消除“黑色污染”,减少道路立杆数量,打造有序、安全、干净、美观的高品质城市环境,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基于此,上海市普陀区开展金沙江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
1.2设计内容
金沙江路是中心城一条贯通性极强的城市道路,西起外环高速(外环以西为金沙江西路),东至武宁路(内环以东为宁夏路、普雄路),是连接静安区、普陀区与嘉定区的重要东西向通道,沿线用地以商业、住宅及教育为主,现状沿线架空线较多,道路沿线整体面貌较差。
结合中环近铁城市广场的建成、轨道交通13号线的运营,同步结合金泸绿地的改造提升,泸定路的辟通,本工程沿线整体景观风貌及品质会进一步提升,交通压力也将会进一步加大。根据最新架空线入地整治要求、区域拆违整治工作成果,本工程实施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本工程实施就十分必要且迫切。
本次金沙江路研究范围西起中环路,东至内环路,道路全长约2.9km。现状基本为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
2、道路现状
金沙江路(丹巴路—内环路)于2010年4月完成大修,其中中江路—大渡河路段配合轨道交通13号线大渡河路站建设刚刚按照规划实施完成;中环路与金沙江路交叉口一段配合天桥及近铁广场建设也进行了道路改造提升。
道路现状标准段基本为双向四车道规模,高峰时段拥堵现象比较严重,并且路面结构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现状金沙江路两侧架空线密布,杆件林立,道路景观较差。
3、交通流量预测
3.1现状交通路调查
现状路段单向高峰小时流量约910pcu/h~1580pcu/h,其中西向东略高于东向西;路段服务水平D级~F级,大部分路段处于缓行和拥堵状态,见表1。
表1金沙江路现状高峰小时交通量和饱和度
3.2交通流量预测
金沙江路(中环—内环)路段各特征年高峰小时路段流量预测结果,见表2。
表2金沙江路各特征年高峰小时路段流量
3.3建设规模论证
对于金沙江路(中环—内环)路段,若采用双向四车道,远期服务水平普遍位于D级~F级,适应性差,若采用双向六车道,远期服务水平为C级~D级,可满足交通需求,见表3。
表3远期2033年路段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分析表
4、道路修复设计
金沙江路沿线架空线众多,杆件林立,入地管线主要为电力和通信管线,另外新建合杆管线一并入地,因此,为配合架空线入地,本工程需同步进行道路修复工程。
4.1修复原则
1)修复路面与原路面材料的一致性原则。2)路基、路面增强修复原则。3)方便、快捷施工,减少对周边影响原则。4)经济适用性原则。
4.2沟槽修复
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掘路修复技术规程》,本工程采用黄砂对沟槽进行回填压实,考虑到金沙江路道路通行压力大,不具备封交条件,路面结构采用柔性基层进行修复,修复结构严格采用搭接处理,以减小道路不均匀沉降,如图1所示。人行道沟槽修复同样采用黄砂回填,并采用搭接处理修复。
图1沟槽修复结构与现状道路处理
4.3“精细化”设计
架空线入地工程按照“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安全有序、设施友好、全寿命周期、全要素管理”的理念,在沟槽修复后,对道路进行整体的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涉及范围“从围墙到围墙”。
本工程结合道路改建,从路面系统全要素出发,对金沙江路进行精细化设计,主要涉及:
1)路面系统:车行道病害整治,预防性养护;人行道景观提升;无障碍设施完善;非机动车停放点改造;公交停靠站规范;多杆合一;其他附属设施完善。2)地下系统:综合管线。3)地上空间:沿街店招统一规范、建筑外立面改造;拆违等。
5、改建工程设计
金沙江路沿线均为现状小区和商业地块,以大渡河路为界,道路用地存在明显差异,中环—大渡河路由于近铁城市广场和轨交13号线建设中对道路用地进行预留,本段道路建设条件较好。大渡河路—内环段大部分小区围墙侵入规划红线,道路用地受限。
本文以大渡河路为界,分别进行方案比选。
5.1中环—大渡河路
方案一:双向四车道(大修方案),见图2。
图2方案一(中环—大渡河)
优点:
1)维持现状车道规模四车道,仅对路面破坏部分进行整修,无需进行绿化搬迁及拆迁;2)工程量小,实施难度小;3)可快速实现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施工目标。缺点:1)没有改善现状交通拥堵的情况;2)无法满足近远期交通流量需求。
方案二:双向六车道,见图3。
图3方案二(中环—大渡河)
该方案对道路断面进行调整,由现状双向四车道调整至双向六车道,按红线实施到位。优点:1)提高通行能力,满足近远期交通需求;2)局部进行拆迁,实施可能性大;缺点:1)沿街绿化、行道树需部分进行搬迁;2)管线搬迁量较大。
比选:本段金沙江路连通中环辅道和大渡河路,交通压力大,若维持双向四车道,远期交通服务水平在D级~F级,无法满足金沙江路的功能要求。鉴于该段道路用地情况良好,推荐采用双向六车道,按红线辟筑到位。
5.2大渡河路—内环
方案一:双向四车道,见图4。
图4方案一(大渡河—内环)
该方案在保证现状车行道不变的情况下,将车行道调整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调整至行道树外侧,行道树采用机非分隔带尽量保留。优点:1)维持现状车道规模四车道,车行道改造小;2)行道树采用分隔带保留,减小了绿化搬迁和行道树搬迁;3)减小了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缺点:对该段金沙江路交通压力缓解有限,远期服务水平为E级。
方案二:双向六车道,见图5。
图5方案二(大渡河—内环)
本方案按照红线实施到位,满足金沙江路远期交通功能需求,但大渡河路—内环段,道路沿线小区林立,小区围墙和建筑普遍侵入红线较多,拆迁量巨大。优点:1)提高通行能力,满足近远期交通需求;2)道路景观性好。缺点:1)沿街绿化、行道树需全部进行搬迁;2)沿线拆迁搬迁量极大,实施性小。
方案三:双向五车道(可变车道),见图6。
图6方案三
本方案基于方案一的基础上,考虑到金沙江路具有一定的潮汐流,为满足交通功能,将现状车行道调整为双向五车道(中间车道为可变车道)。行道树采用机非分隔带保留,慢行系统紧邻沿线建筑边界。优点:1)提高通行能力,满足近远期交通需求;2)在尽量保证现状小区围墙不动的条件下,通过新增侧分带保护现状行道树,减小机非干扰;3)通过对路侧绿化占用,增大非机动车道宽度,实现机非分离,大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4)对行道树及管线影响最小,景观性好。缺点:1)沿街绿化、局部行道树需进行搬迁;2)车道宽度较小。
比选:本段金沙江路受道路空间限制,方案二实施难度大,可操作性低。方案一可近期缓解道路通行压力,避免非机动车的干扰,但远期无法满足交通功能。
方案三采用可变车道,在不增加征地拆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保护沿线行道树,提升道路景观。因此,推荐方案三。
6、结语
架空线入地工程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遍地开花,涉及道路众多,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对工程实施最为重要的步骤。
金沙江路作为普陀区重要轴线道路,交通功能和景观功能并重,在满足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的基础上,有效的缓解道路拥堵问题,为远期道路通行能力储备空间,是需要综合的考虑的重要方面。本工程结合架空线入地工程,对道路进行改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舒适性,尽可能保留了现状行道树,提升道路景观,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庞付强.架空线入地背景下的金沙江路改建工程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13):112-114.
分享:
公路工程较大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需要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一是有利于合理确定设计变更增(减)费用,控制投资规模。二是有利于规范各方严格履行建设程序,避免未批先干的发生,促使设计变更内容早日落地实施。三是为从事编制和审查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有利于高效开展较大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提高编制和审查质量。
2024-10-10随着市政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变大,市政工程的施工前调查、设计、工艺以及工程资金的投入都对工程造价的制定以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市政施工利用BIM技术对市政工程造价信息进行管理,利用其具有的信息参数以及其独特的模型设计优势对市政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全方面的管理。
2024-10-10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隐逸精神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园林生成阶段,此种精神还未得到完全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与文人精神的流行,使得隐逸思想得到推崇。士大夫的隐逸意识从园林中可见一斑,从隐逸中完善人格,在丘壑山水之间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似乎是文人骚客的内心追求。
2024-09-03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5.6级地震、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7.4级地震、2023年12月19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2024年1月1日本能登半岛7.4级地震、2024年1月3日福建漳州市华安县3.5级地震及2024年1月4日斐济群岛5.7级地震等均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24-09-03工作面回采时打破了其上覆岩层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上覆岩层及巷道的应力重新分布,进而在煤壁前方产生超前支承压力,导致大巷出现片帮、冒顶等破坏,而设计停采线的目的就是保护工作面前方大巷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停采线还影响着煤炭回采率和围岩变形控制成本。
2024-08-10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道路两侧边坡的稳定性对公路的安全运营尤为重要。锚杆格梁边坡防护作为一类常用的边坡防护技术措施,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各种边坡防护工程中。锚杆格梁边坡防护技术在理论研究、材料研究、结构优化、施工技术、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07-05农村地区地形复杂且资源有限,如何设计和建设适宜的路面结构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难题之一。以轻型交通量农村公路为对象,采用足尺寸模型实验,对不同基层材料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承载力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路面结构模型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能有效揭示基层材料对路面承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情况。
2024-07-051980年左右,上海工程师引入金属屋面系统到中国,并将其首次使用在上海宝钢项目的工程中,此后工程师们迅速发现金属屋面系统在各类建筑结构维护方面的优势。由于金属屋面系统主要采用铝合金制作,因而具有质轻、强度高、可塑性强、耐腐蚀、施工方便等优点,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
2024-06-25高铁隧道衬砌空洞是高铁运营安全的重大隐患,为确保高铁正常运营,利用高铁夜间维修间隙进行整治,列车在运营时段限速通过施工地段。一般采用拱顶起拱线150°范围换拱或施加全环钢筋混凝土套拱、全断面安装金属波纹板施工。
2024-06-22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行动指南,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能够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会对工程造价产生显著的影响。
2024-06-22人气:7082
人气:6679
人气:6539
人气:5421
人气:525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振动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297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004-4523
国内刊号:32-1349/TB
邮发代号:28-24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72
影响因子:0.257
影响因子:0.215
影响因子:0.214
影响因子:0.2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