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指标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继发肛瘘高危人群早期准确识别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根据术后是否继发肛瘘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术后继发肛瘘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中术后继发肛瘘12例,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入院前有无发热、入院前有无使用抗生素、入院前病程、脓肿部位、脓肿范围、白细胞计数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占比均可能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均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均可用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预测,且两种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发生与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有关;同时上述两种指标联合在预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方面显示出更佳效能。
肛周脓肿是一类因肛腺感染导致的肛门直肠周围急性化脓性软组织感染性疾病[1];近年来切开引流手术已被广泛用于肛周脓肿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但有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术后较易继发肛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进程[2]。目前对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与哪些因素有关尚不明确,不同研究结论间存在明显差异[3]。基于以上证据,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根据术后是否继发肛瘘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指标临床预测效能,旨在为继发肛瘘高危人群早期准确识别及防治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符合《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肛周脓肿诊断标准[4];(2)年龄18~60岁;(3)于本院完成切开引流手术治疗;(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同时接受肛门其他手术治疗;(2)克罗恩病性肛周脓肿;(3)恶性肿瘤;(4)坏死性筋膜炎;(5)HIV感染;(6)长期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8)自行出院。最终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根据术后是否继发肛瘘分组,肛瘘诊断参考《肛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4]。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手术方法:
硬腰联合麻醉下摆放截石位,肛周会阴、肛管及直肠下端常规消毒后行切开引流;首先自脓肿表面隆起最明显处穿刺,再于穿刺处放射状切开皮肤、皮下及脓腔壁组织,保证脓液排尽;以食指对脓腔间隔进行分离,彻底搔刮清除腔内感染坏死组织,脓腔较大者采用多口橡皮筋引流,脓腔较深者采用橡皮管留置引流,最后以过氧化氢溶液彻底冲洗脓腔,凡士林纱布填塞完成手术。
1.2.2资料收集:
由专人登录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合并糖尿病情况、吸烟饮酒情况、肛周手术史、入院前发热情况、入院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入院前病程、脓肿部位、脓肿范围及实验室指标,其中实验室指标均由本院检验科完成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描绘ROC曲线评估临床预测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情况分析
本研究纳入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中术后继发肛瘘12例,发生率为12.24%。
2.2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入院前有无发热、入院前有无使用抗生素、入院前病程、脓肿部位、脓肿范围、白细胞计数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占比均可能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有关(P<0.05),见表1。
2.3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均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4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临床预测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均可用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预测,且两种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5),见表3。
3、讨论
肛周脓肿约占肛肠疾病总数的8%~20%,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且以肛周皮下及坐骨直肠窝位置最为常见。切开引流手术是肛周脓肿手术治疗主要方式,能够在实现充分引流的同时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但在临床实践中约10%~40%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同时复发率更接近50%,需再次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加重经济负担[5]。本研究纳入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共98例中术后继发肛瘘12例,发生率为12.24%,与以往报道结果基本相符[6]。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均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既往接受过肛周手术及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者术后更易继发肛瘘。
表1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2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表3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临床预测效能分析
已有研究显示,既往肛周手术史患者肛门弹性肛垫组织往往存在明显瘢痕或被局部瘢痕取代,导致括约肌张力升高,更易诱发管道狭窄及肛腺感染,这可能是导致术后肛瘘形成潜在原因[7];本研究结果亦支持以上观点。目前大部分肛周脓肿术后肛瘘形成影响因素报道未纳入肛周手术史,而相关诱发机制亦未完全阐明,仍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确证。
本研究还提示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可增加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入院前患者自行使用抗生素致使耐药有关。有报道提示,肛周脓肿常见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菌,其中CHINET监测报告显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主要原因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形成及成为优势菌种,故对于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前应规范抗生素治疗[8-9]。需要注意既往报道认为术后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单纯性肛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发生,其中甲硝唑联合环丙沙星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瘘管发生风险。
本研究描绘ROC曲线分析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发生预测效能,结果显示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均可用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预测,且两种指标联合预测AUC为0.90 (95%CI:0.85~0.9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5%,83.69%。整体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故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可根据肛周脓肿患者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情况综合评估,更为准确识别继发肛瘘高危人群,制定更为积极有效围手术期干预方案,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继发肛瘘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发生与肛周手术史和入院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有关;同时上述两种指标联合在预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风险方面显示出更佳效能。
参考文献:
1曹俏蓉,刘声,陈海滨,等.肛周脓肿继发肛瘘的解剖学病因与感染机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6):36-38.
2夏蕾,王孝磊,苗珂,等.男性盆腔MRI多序列成像对肛周脓肿位置及肛瘘诊断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2,26(5):567-571.
3许曼,许愿,吴人杰,等.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危险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6):683-686.
4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指南工作委员会.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4):456-457.
5李娟,宋家玉,郭燕燕.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4):376-379.
6胡建生,王雯,孙林梅.不同术式治疗肛周脓肿后肛瘘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3,29(1):24-28.
7鲁林源,朱赟,孙琼,等.肛周脓肿引流术后复发或形成肛瘘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21,10(5):487-491.
8叶鹏飞,杨会举,何新立,等.肛周脓肿经三间隙引流术后发生肛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5):14-17.
9林昌荣,黎霞,潘颐聪,等.肛肠疾病肛周菌群调查及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切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108-112.
文章来源:胡俏玲,郑洋杰,陈杰.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4,29(09):1636-1638.
分享:
肛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其发病率位于36种恶性肿瘤的第31位,占比0.3%。肛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约占80%。美国肛门鳞状细胞癌的年发病率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死亡率以3.1%的速度增长。肛管癌的治疗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2024-11-18肛肠科疾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病灶位置比较特殊,肛门及肛周皮肤组织对疼痛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术后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疼痛感,会产生惧怕或拒绝排便的情绪而引发便秘或尿潴留等,严重影响了术后康复。而采取恰当的护理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对预防或改善便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4-10-10肛周脓肿是一类因肛腺感染导致的肛门直肠周围急性化脓性软组织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切开引流手术已被广泛用于肛周脓肿治疗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但有研究显示此类患者术后较易继发肛瘘,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进程。目前对于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发肛瘘与哪些因素有关尚不明确,不同研究结论间存在明显差异。
2024-09-29混合痔是临床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混合痔多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因手术部位解剖结构较为特殊,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疼痛、创面渗血及水肿等,进而影响预后[2]。
2024-09-29肛痈是肛肠科常见疾病,指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感染而导致脓肿形成,在肛周疾病中,其发病率约占25%。目前,手术是肛痈的首选治疗方案,可有效清除病灶、排出脓液,但术后创面开放、排便刺激等因素显著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因此,促进肛痈术后创面愈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2024-09-25痔病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占肛肠病总人数的87.25%。在我国30~59岁是痔病发病的一个高峰期,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痔病发病率。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混合痔占痔病发病率的21.05%。手术是治疗混合痔最有效的方法,有内痔结扎法、硬化剂注射、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痔上黏膜环切术、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
2024-09-25混合痔是我国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患病人数占所有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87.25 %[1]。临床针对中重度混合痔患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然而外科手术不可避免会带来术后疼痛、水肿、便秘等一系列并发症[2],其中术后疼痛尤为普遍。肛门部剧痛往往导致患者排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3],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及正常工作生活。
2024-09-19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后的12~24 h,胃肠道蠕动基本消失;但是在手术后48~72 h,胃肠道开始恢复排气和排便功能;如果超过72 h患者仍不能进行自主肛门排气,则会引起腹胀[2]。肛肠手术后腹胀不仅会影响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和手术切口愈合,甚至会造成心理创伤,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产生肠道粘连或者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2024-09-13腹腔感染为肠外瘘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既往临床对于该病多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以此控制感染源,减轻炎性反应。但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引起耐药性,并增加治疗难度;另外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可能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通过引起菌群失调,增加二重感染发生风险。
2024-08-30高位单纯型肛瘘术后创面大而深,并且难以保持干燥,常规清洁换药无法使伤口快速愈合,主要原因为余毒未尽、结节淤堵,故清热解毒是关键。研究表明,肛瘘术后服用中药汤剂有助于保持创面引流通畅,避免其过早闭合,同时还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较好的止痛消肿作用。
2024-08-20人气:17928
人气:14802
人气:14671
人气:14621
人气:1318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人气:1411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7147
国内刊号:33-1253/R
邮发代号:32-12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