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本科审慎研究性教学与坚守基础性教学纵论

  2024-10-22    2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本质规定是基础性教育和基本理论性教育阶段,以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为主体。在深化本科教学改革进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淀适应未来和立足发展的潜力,在本科生中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和不同程度上,研究性教学影响和冲击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性和基本理论性教学。大学本科研究性教学选择与推进务须审慎,要谨慎选择教学过程和阶段,审慎选择教学领域和层面,审慎选择教学区段和环节。本科阶段选择和开展研究性教学,必须力保专业基础课和基本理论课教学要坚守确定的维度和原则,要坚守课程体系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定性,坚守课程位次排序和调整组合的科学性,坚守课程层级结构和学时分布的合理性。大学本科阶段在专业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审慎研究性教学与坚守基础性教学,教学过程要恪守人文性与以生为本的取向。

  • 关键词:
  • 人文性
  • 基础性
  • 大学本科
  • 教学管理
  • 研究性
  • 加入收藏

大学本科阶段坚守基础性教学与审慎研究性教学,是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基础知识、基础原理、基本技能组成的基础性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规定。本科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选择教学过程、层面、环节,非全链条和非教师教学讲授链节,要在确定的层面和环节展开和推进,体现和达到学生的“学习、研究、应用”的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期望。加强、规范并优化研究性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管理,切实确保和提高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基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展开“研究”的实效性。研究性教学审慎教学层面和环节,是本科研究性教学须谨慎的根本,既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又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研究性教学要在“讲授后”和“研究后”,为本科生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发展负责,切实达到学生通过研究性教学获得真正的进步和提高。

深化现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基础课程体系重构是基本和关键。本科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级”基本构成,本科教育教学要支持完成这个系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任务,实现基础性和理论性课程知识体系建构,才能有专业基础和基本支撑推进研究性教学。面对这样一个本科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和讲授的任务要求,切实解决基础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矛盾,编制且优化本科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增强基础性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守本科层次基础课和理论课设置与教学必须恪守的维度[1]。本科教学一定要保证和提高基础教学质量,通过监测和评估等高等教育评价手段,了解和把握实现一切为学生达成培养目标规格负责,这就必须在维系基础课和理论课教学质量基础上,确保基础理论课设置与教学的坚定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才有条件有可能选择性和审慎性开展本科研究性教学。


一、本科研究性教学选择与推进务须审慎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研究性教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优质教学的标识之一。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率领下,对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教学并进行科学探讨和现代应用交流,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对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但是,本科研究性教学亟待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性教学应用和推进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管理和把控能力具有极端重要性。本科研究性教学是具有教育规律性、操作性、选择性的教学行为,务须谨慎、周密而慎重,要考虑周详,科学审慎把握和选择推进。本科研究性教学不是全过程和全时段的教学行为,要审慎选择教学过程、教学层面、教学环节。

(一)本科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选择教学过程

本科研究性教学改革和推进,不是全环节和全场景的教学,而是有选择性和过程性的教学阶段。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体系,基本构成是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三层级”结构。就其中专业知识而言,也是以专业基础知识传授、基本原理讲授、基本技术技能训练为主。完成这个基础性、确定性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全面推行研究性教学。所以,大学本科阶段教学是以传授基础知识、推演基本原理、训练基础能力为本的教育,本科研究性教学的特质是选择性教学行为[2]。仅仅遴选并紧紧抓住有选择的教学过程,充分开展本科有效研究性教学,实现课堂基于基础性教学的研究性教学的实效性。但是,近年来,本科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培育学生的创造和发展能力,研究性教学由悄然兴起到渐成氛围,发展势头很好且影响愈益广泛,可却在一定程度上轻视和忽略了本科基础性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很多院校的一些教师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较多地运行和推进研究性教学,甚或多模块、多环节乃至在教学全过程推行研究性教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干扰和影响本科课堂基础教学的有效性。须知,本科研究性教学是一个必须审慎选择和科学操作的有效教学过程。

(二)本科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选择教学层面

本科研究性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但不能冲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本科研究性教学要审慎区域和模块:一是在低年级大学生中不急于搞研究性教学,二是公共基础课不宜于搞研究性教学,三是纯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不适于搞研究性教学,四是必修课和跨专业文理共识课教学内容模块不能过多开展研究性教学。因为这些审慎区块搞研究性教学问题会十分突出和明显,造成学生忙于找题目和角度去研究,不得要领和方法,急于研究和表达自己的成果,会干扰和冲击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学习。审慎选择和推行本科研究性教学,一是主要选择在高年级大学生中搞研究性教学,二是选择在专业发展课系列中搞研究性教学,三是选择在专业选修课中搞研究性教学,四是选择在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多向性的教学内容模块搞研究性教学。这样就会先确保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在老师的系统讲授下,安下心来、静下心来系统学习,避免基础知识结构方面的缺失和学习基本能力的缺乏[3]。大量案例研究表明,本科教学的最大魅力和如潮好评,不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段,学生更倾情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授的娓娓道来,本科课堂教学“润物细无声”的讲授才最有吸引力。魅力课堂的教学真相在基础讲授教学,而后才能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讲授任务以后,选择“区域”和“模块”开展研究性教学,才不会影响学生的确定性学习,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与生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本科选择和推进研究性教学务须审慎确认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中链锁式结构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链条之间前后链接。本科教学环节的备课、讲授、讨论、批改和辅导等基本构成中,教学环节链锁结构中链条的每个链节环环相扣。研究性教学既非全链条也非教学讲授链节进行。一般说来,一是不要全过程诸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这就背离了本科课程教学的面貌、形态、宗旨。二是不能在教学基础讲授过程中进行研究性教学,这样违背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冲击和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三是不应先研究性教学后讲授教学,这会沉入先入为主的效应,影响、干扰学生准确、清晰对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接受、把握。研究性教学不能在学生基础学习为主的教学讲授环节展开,这是必须明确认同和坚决恪守的原则。充分重视和强调教师在讲授环节是不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因为教师教学讲授环节是课堂教学之本,体现一个教师的态度、素质、功底和个性,要在强基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授教学中展示和表达[4]。研究数据表明,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学环节的基本逻辑过程,层次和细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讲授环节,要紧紧落实在学生对知识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上。本科讲授教学环节,要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理解和接受。确定性的、科学性的教师讲授环节不能进行讨论性、研究性教学。本科研究性教学只有充分论证审慎进行,才能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二、本科基础课建构与教学要坚守的原则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累次颁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文件,都曾多次明确指出,加强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本科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就必须提高专业课教学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保证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和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本科层次教育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布局和匹配必须科学合理。本科阶段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这一切都必须建构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之上。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实施本科教学计划,编制基础课和理论课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要有足够的依据、充分的论证、相应的理论支撑。本科基础课和理论课设置与教学要坚守确定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基础原则,在本科阶段确保基础课和理论课设计与教学过程必须恪守基本维度。

(一)本科基础课要坚守课程体系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定性

本科课程体系教学指导和引领实践教学的地位不能动摇,要严肃、谨慎而又认真地安排理论课,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坚定性要防止任何随意性。课程体系要着眼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之必备,重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要完整、周延、充分和足够。须知,人才的理论功底必须扎实,才有厚积薄发的潜力,基于基础理论才具有真正培养高技术技能的潜力[5]。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无论是研究性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基础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是趋同性构成,坚守本科基础课程体系核心和基础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当前,由于一直以来的本科教育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这就使得有些本科教育认知也往往囿于传统基础教育教学,挤占和冲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这本质上是动摇本科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地位。为确保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必须充分强调实践教学也是从理论教学支撑和积淀而来的,要充分重视和强调高等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的重要性,这是优质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基础、前提、关键,根基于此才能保证、完成和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本科基础课要坚守课程位次排序和调整组合的科学性

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必须科学和规范,课程体系和理论结构整体不能打乱,保证科学构成的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符合规程、规范、规律。理论课程体系要着力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之必需,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和结构中,教学整体构成不能混乱,课程位次排序调整组合必须符合层次性和科学性。要坚持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序列先行和先导的原则,把理论教学整体位次梳理清晰,先讲清楚、讲明白理论课程,指导和保障学生实习、实训、实操的质量。高标准和严要求的理论课程体系,要进行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的设置和重构,作为动手和实践课程的前置和预备,引导、构成、支撑整体课程结构,课程位次排序和调整组合必须具备科学性,课程的理论结构整体要严格按逻辑次序确立,强调教学整体位次摆布和设置[6]。本科基础课程体系不同于基于项目化的课程体系,要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规格,标准、专业、规范确定课程位次排序和调整组合,不能仿照项目化产教融合方法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要认同研究性教学的排序总体在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之后,坚定不移地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旗帜鲜明地恪守把握理论到实习实训培养过程的科学性。

(三)本科基础课要坚守课程层级结构和学时分布的合理性

本科教育知识构成要足够合理,知识和能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必须符合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技术技能课的层级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布局和学时分布比例必须合理,课程体系知识结构门类的前置课、后续课务必对应对接,系列课程设定要科学衔接,课程的基本构成学时比例要匹配[7]。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大学后继续教育,学生在学期间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程结构实施体系体现在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中,是由课程层级结构和相应学时保证来支撑的,要按照明确修定的教学方案来落实,不以学生的个人选择和教师的随意教学来执行。只有根植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性和操作性才能支撑和实现,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成为显性特征。因此,课程体系无论怎样进行整合或压缩,课程门类和学时都是必须确保结构科学合理,结构布局和学时分布比例必须有下限的和基础的保障,从合理结构的理论教学出发,通过理论教学全面设计和指导操作,落实到实践教学培养动手和操作能力的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强调和切实保证理论课程体系的价值,确保培养目标成才规格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功底和潜力。


三、本科教学过程要恪守人文与生本取向


现代本科教学融媒体技术广泛进课堂,已成为时下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大学教学层次评价的标志。但本科教学在推行和应用融媒体的过程中,往往比拼技术含量和泛技术化,教学被浓浓的技术氛围包裹和笼罩。要把本科教学从技术包围中解放出来,在本科教学全过程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切实给予本科教学以必要的规范和指导,守正本科教学的人文性与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确保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8]。

(一)本科教学过程要恪守教学人文性和学生主体性

本科教学改革具有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形式改革的一致性[9]。本科教学内容改革自不待言,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改革,要遵守适度的技术性和充分的人文性,教学过程中不能放任其完全和充分技术化,选用技术平台和依托技术手段,一定要坚守够用和适度即可的原则,要去“技术化”和“技术全覆盖”倾向,切实守正人文性教学取向,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加大支持、指导和监督力度,切实保证本科教学在实际应用和推进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尽可能创造具有可行性的条件,着力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科课堂教学,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教学还是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师的主讲地位,强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地位,更要坚守学生合作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性[10]。教学过程中必须恪守人文性、综合运用和调动技术优势,尽其应有的功能,通过教学多屏协作等形式,让技术工具性介入其中,帮助和辅佐学生在合作性、协作性的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和保证学习质量。

(二)本科教学过程要恪守学生自适应性和以生为本

本科教学要实现学生智慧的个体迁移,不能追求整体一律。在学生的个体参与性、适应性、接受性上实现基础教学的智慧性,真正达到学生个人自适应学习。本科基础性教学也要根据学生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允许和支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有效而适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个人自适应学习。本科生个人学习空间这个核心环节,教师要给予尽可能充分和必要的满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利用个人学习空间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自适应性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个体智慧得以实现。现时代,本科教学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不能以教学工具和教学技术为本。本科教学当然要充分运用媒介载体,课堂教学集网络、本科、端口于一体,促进教学的立体性、丰富性和磁性。这种极强的教学工具性和技术性,要服务于以生为本的教学,多媒体工具性、技术性要向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人文性转变,向学生本体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的可观测性转变。这是本科教学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要求,是课程学习学生本位的根本诉求。

综上所述,在大学本科阶段选择和开展研究性教学,基础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必须着力确保和全面实现,本科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任务要全面完成,不能忘记强本固基阶段的本科教学质量,不能支持在完成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同时,争学时和争资源开展研究性教学。基础理论课教学任务和教学学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指标完成。如果本科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和讲授,与研究性教学有矛盾和冲突显现,要调动教师资源和学时资源,务必确保基础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只有完成本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任务,在本科教学过程中科学选择合适的领域、阶段、环节,有选择性和审慎性的开展本科研究性教学。要加强研究性教学过程管理,规范研究性教学过程行为,确保研究性教学效果,提高研究性教学质量,抓好基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展开研究性教学的实效性,达到研究性教学辅佐和提升基础性教学。本科教学过程要规避某些唯技术主义趋向,远离技术性和工具性,取向人文性和生本性,由合理的工具性、适度的技术性转向学生本位性和主体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工具和技术为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接受服务,教学过程遵行并恪守人文主义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守正应用和运行本科教学的人文和生本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全过程为本科生的全面学习和专业发展负责,实现学生通过基础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两璧合美,相得益彰,全面完成本科阶段教学任务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参考文献:

[1]韩亚菲,杨振军,杨楠.学生发展: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的新视角[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2):45-50.

[2]刘海涛.BOPPPS模型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本科有效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23(9):127-134.

[3]张瀚文.魅力课堂与教学真相:基于本科讲授法教学的案例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6):77-89.

[4]钱明霞,江玉凤.数据驱动本科教学质量监测:基本逻辑与困境突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5):51-55.

[5]阎光才.研究性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与结构的变革[J].教育研究,2022,43(8):97-109.

[6]匡彬,汪涛.基于项目化课程体系的产教融合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104-107.

[7]刘振天.建构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前提性省思[J].中国高等教育,2023(11):43-46.

[8]高洁,蔡春.教育学本科专业素养培养之构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3):56-66.

[9]王小英.财经思维与当下的本科生教学改革---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J].教育评论,2022(11):71-77.

[10]史静寰.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在全球视野下研究本土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22(3):3.


基金资助: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BOPPPS模型的‘四模块、三维度’高校课堂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探索”阶段性成果(2023GXJK488); 广东省本科高校2022年教改项目“基于BOPPPS模式的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财管类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粤教高函[2023]4号2022884); 广东省本科高校2023年教改项目“基于POA理论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粤教高函[2024]9号2023979);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重点课题“BOPPPS模型引导下的高校教师教学培训与‘四维度、三层次’课堂变革一体化研究”阶段性成果(23GZD11);


文章来源:郭伊楠,张晶.本科审慎研究性教学与坚守基础性教学纵论[J].高教学刊,2024,10(31):91-9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高教研究

期刊名称:中国高教研究

期刊人气:157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3667

国内刊号:11-2962/G4

邮发代号:82-717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