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高校为主体,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究,旨在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战略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准确把握体育强国战略节点,致力于全民健康的实现。该战略涵盖了全体人民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四位一体的“大健康”,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全面健康,服务于人的生命全周期、服务于健康全过程的全面健康。学生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健康中国战略为学校健康促进与全面健康教育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作为健康教育、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典型的服务场所,健康中国建设长期以来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中普遍关心而又相对薄弱的问题。
青年群体是时代发展中最具活力、创造力的社会群体,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民族延续的未来领导者和建设者。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必须明确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为工作的重点,以高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园内的主体优势,推动校园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
1、高校优化学生体质健康的必要性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肥胖、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强化高校体育工作,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工作重点。2018年,徐荥等学者在广东省进行了相关调研,抽测了广东省省级高校30所(本科12所、专科18所),涵盖不同层次和类型的12240名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从抽查测试成绩看,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均呈下降趋势,自1985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来呈35年下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时刻。
高校学生正处于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中体质健康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和系统的体质健康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并显著提高其身体素质,从而全面发掘个体的潜能。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提供合理的体育课程安排和健康教育,以及定期的体质监测和评估,都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高校作为承载高等教育任务的核心机构,其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还包括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管理。高校的体质健康管理不仅是其教育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综合发展能力的体现。通过建立健全的体质健康管理体系,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整体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的提升。因此,高校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成效。
2、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探究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层面缺乏针对性的健康风险行为干预机制的教育可能会导致部分高校学生无法获得健康生活的积极引导和正确干预,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健康风险的行为,有些学生甚至存在着错误认知,这主要表现在不良饮食行为、不健康心理行为、精神成瘾行为等方面,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危害。众多研究认为,大学生健康与饮食、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其特征表现为富营养化、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导致肥胖等。
高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坚持健康第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行为,还要从根源上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才能培养学生主动运动、积极运动的习惯,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其他不良生活方式。现阶段提出的全健康理念为人类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人类健康管理的多维度、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学生全健康理念具有全方位、能动性、多主体、全周期、累积效应等特点,其涵盖的主体包括大学生、高校、家庭与社会四部分。学生和高校作为主体中的部分,其为体质健康水平所做的努力可以有效的累积,取得“2n”倍的效果。
2.2、重视高校体测工作、细化《标准》
2022年,邓永鑫和吴俊芳以我国西南地区某省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高校体质健康监测模式等发现该省体质健康监测存在“只测评,不干预”,体质健康监测流于形式、投入不足、测试数据与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备受质疑和评价反馈不及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等问题。此外,据学者对体测现状进行的研究可知,部分高校因各类因素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政策的执行出现了偏差。执行者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体测工作的重要因素,执行者的主观态度会直接的影响体测的成绩,在体测过程中是否全程监督和采用规范的标准要求学生完成体测等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体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早在2002年我国就针对高校制定了“体测不合格不予毕业”的政策。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近20年已多次出台政策将体测成绩与毕业挂钩,以应对大学生体质多年来下滑而得不到遏制的困局。为彻底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现象,云南大学出台了相关硬性规定,以期通过“高考”的正向刺激效应,促进高校学生主动参加健身活动。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好意强迫”,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现阶段有很多高校结合定位APP进行校园跑和阳光跑等运动打卡考核与成绩挂钩,但仍存在“代跑”和“虚假跑”等现象。
第一,高校应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运动习惯,并且将运动习惯作为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进行有效的监督,如打卡过程中进行人脸识别等。第二,高校体质测量项目不应该局限于对项目的单次成绩进行评估,还应该对学生测量成绩进行长期追踪对比,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第三,针对《标准》的执行偏差的现状,应细化《标准》内容,对场地器材和动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争取得到更真实、有效的体测数据。针对体测工作执行者的各类情况,高校可以采取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其行为,意见信箱和学生匿名评价的采用都可以对执行者起到监督作用。
2.3、优化高校医务室及校医院功能
高校校医院作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师生日常诊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等事务,旨在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稳定教学秩序,并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多数高校医务室的功能仍处于“主要处理轻微疾病、无法进行全面治疗”的状态,这不仅未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就医需求,也未能有效实施体质健康促进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杨中东等学者于2020年12月,对山178所东高校校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后,采用直接抽选法选取山东省内30所高校校医院院长进行调研后发现,山东高校校医院存在管理运行、硬件设施、人员科室配备、职能发挥等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许多高校医务室的资源和设施相对有限,无法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和促进工作。因此,亟需对高校医务室的功能进行优化和提升,确保其不仅能够满足日常医疗需求,还能在健康教育和体质健康促进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高校医务室作为学生健康保障的关键机构,应充分利用其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和地理优势,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提升医务室功能,高校需优化校医院和医务室的管理模式,严格人员聘用标准,并定期考核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应提高设备配置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此外,高校应建立系统的师生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健康状况,并实施健康管理追踪。由于学生群体相对稳定,这一模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每学期的体测数据应由体测中心存档,校医院可利用这些数据了解学生体质,并提供针对性反馈。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与大型医院合作,进行阶段性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健康问题,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4、建立高校电子运动处方库共享平台
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人体质“对症下药”,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锻炼方法。其制定内容包括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频率、进度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在运动方式上一般采用有氧训练、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和神经肌肉练习。运动处方的普及和推广对于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和有效预防和治疗慢性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遵循“以人为本,功能优先”的整体理念,要将“局部”与“全局”相结合,以“最大效益”为出发点,全方位地提高运动能力;要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培养规律的运动习惯作为宗旨。制定运动处方要结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设置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运动处方。
高校学生人口基数大,体质健康情况相似率高,因此在运动处方的制定上,可以采用线上处方共享模式,以提高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多所高校可以联合建立电子运动处方库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在输入个人体质基本信息后,平台可以根据个人信息匹配出符合学生自身需求的运动处方,实现多人共享电子运动处方的目标。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根据广泛的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还能通过集体智慧和数据积累,不断改进和优化运动处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针对特殊体质的学生或有疾病的学生,平台还可以提供线下定制服务。通过在联合高校设立电子运动处方线下服务点,专业人员可以提供面对面的运动处方制定及咨询服务。这不仅能满足特殊需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提供专业的指导,确保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电子运动处方库共享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行为习惯,还能提高运动干预的效果,推动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平台反馈,还能够为未来的健康管理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为高校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5、开设复合型人才专业和培养基地
作为教育的第一阵地,高校需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背景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输送创新动力源的使命。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大背景下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契机,在坚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人文学科的融合、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单一学科已经难以适应创新发展的要求,学科间交叉已经成为促进科技发展并解决医学难题的主要动力。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急需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目前较少开设相关专业,仅靠各级政府开展技能培训、运动处方相关知识讲座等措施无法供应充足人才。第一,高校应依托政府政策支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与全民健康相关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组织医学院与体育健康学院以及心理学院交叉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第二,培养基地的创建也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手段。高校师资力量充足,场地设施基本健全,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可以向机构或者组织开放,将培养人才的层面从学校扩大到社会,将运动与卫生健康相结合,培养体卫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人才。第三,高校可顺应“新文科”发展的浪潮,将各学科紧密联系,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提高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健康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优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路径,不仅需要高校在教学和管理中坚持健康优先,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支持。通过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体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局面。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一项长远且重要的任务。优化路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提升学生的体质素质;改善校园环境,营造健康积极的氛围;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推动跨学科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体育、医疗、心理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36(12).
[2]杨启光.论教育与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实现[J].学术界,2023(8).
[3]姜苏航,赵伟科,朱从丽.全国第八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6).
[4]徐荥,谌俊斐,徐焰,等.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20(8).
[5]刘玉婷.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5).
[6]洪丽娟,何婷婷,蒋雯雯,等.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学生慢性病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
[7]王震,李长振,林文弢.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构建[J].体育学刊,2023,30(2).
[8]陈国海,程玮.全健康理念: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良方[J].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24,23(4).
[9]邓永鑫,吴俊芳.我国西南某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2022,43(4).
[10]马全发.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化研究[J].田径,2022(6).
[11]王宗平,李国忠,夏文,等.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不能毕业”改革实践研究[J].体育学刊,2022,29(6).
基金资助: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江西省社区体卫融合示范基地的理论建构及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TY21113;2021年江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名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体卫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XSDJG2140;
文章来源:张雪,聂晶,李淑慧.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优化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23):76-78.
分享:
目前许多高校和教学实践基地偏重于知识传授,对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普遍存在“教研分离”和“科研育人忽视主体性和整体性”的问题。教师的科研创新未能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缺乏有效的科研创新思维训练,导致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和能力匮乏[1-2]。
2024-12-12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传统技艺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化的天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些技艺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们是每个时代创造者对美的追求和对技巧的极致挖掘。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浪潮中,这些技艺正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地位,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2024-12-11“一带一路”倡议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最具重要影响力的部署之一,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互联互通。陕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省份,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2024-12-10海洋油气资源已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主要接替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虽丰富,但与陆上油气相比,海上油气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阶段。党的“十八大”特别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蓝图,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教育部批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进一步明确了海洋油气工程的专业使命。
2024-12-10当前,高校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与发展压力,可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思想促进财务管理转型,以加强经济能力,减轻经济负担。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更加深入。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把握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涵,并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应用力度。
2024-12-10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开拓者与奠基人潘懋元提出,大学教师发展是教师教育的新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现了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而不是被动地被培训。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培养比较注重职前培养,相对忽视教师在职期间的进修与培训,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培训模式与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卓越教师培养长效机制等。
2024-12-10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倡导“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中,以三大理念为基础不断构建和完善毕业要求体系。毕业要求,即学生成果或学习成果,是指学生在该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行为,用来描述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表现。
2024-12-06教育信息化进程较快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纷纷被引入高校信息化管理平台,数量庞大的教学管理平台系统、物联网设备、海量数据,都成为网络安全需要防范攻击的重要对象。被动且不系统的防御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网络安全。
2024-12-04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首次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参与此次会议的有关高校和专家达成共识——提升综合国力需要新文科建设。2021年3月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新文科建设正式启动。
2024-12-04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着眼于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线性代数”是工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线性代数以线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抽象,计算烦琐,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思想与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影响了数学知识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4-12-04人气:4579
人气:3898
人气:3745
人气:3557
人气:33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体育学刊
期刊人气:416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体育
国际刊号:1006-7116
国内刊号:44-1404/G8
邮发代号:46-232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