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促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提出在普通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度运用古代诗词和成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留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北京科技大学根据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从2009年秋季 学期开始,基础课程为留学生单独编班,面向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开设32学时普通化学课程。 教学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发现,适时适度地穿插一 些与化学相关的古代诗词和成语,不仅有助于创 设愉快的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 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亦能使留学生领 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加热爱中华文化[1]。
一、中华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要求,在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方面,“来 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 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 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2]在 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方面,“来华留学生应当具备 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 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 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2]。”由此可见, 传输中华文化是高质量完成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前 提和使命。
留学生感知和认同中华文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学习、课外活动、教学管理,以及住宿饮食等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开设,多数留学生只有一年多的汉语学习经历,虽然在生活和交流方面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但在专业知识方面基础比较薄弱,有关概念和文化知识相对缺乏,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在华的生活和学习,学习中华文化和提升留学生汉语水平也是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诗词成语融入教学实践
(一)从《石灰吟》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 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于谦这首脍炙人口 的《石灰吟》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风格豪迈,气 势恢宏,铿锵有力,通过借吟石灰的煅烧过程, 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惧考验,面对生死也要 保持纯洁清白的可贵品格。于谦为官廉洁正直, 一生忧国忧民,深受百姓爱戴,这首诗是他生平 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他的故事蕴含着中华传统文 化中对于坚贞不屈和忠诚清廉的追求。向留学生 介绍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 中华民族古往今来高尚的价值遵循。
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短短四句诗描述了碳酸钙高温热分解生成氧化钙的过程以及反应产物石灰的粉末状态和洁白本色。这首诗可以在讲述用吉布斯自由能变rG判断反应方向的相关 内容时引入,用例题讲述石灰石热分解反应rH、 rS、rG的计算,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rG正负号 的变化及转变温度Tc的确定,说明该反应属于低 温非自发、高温自发的吸热熵增过程,因此,常 温下的石灰石是稳定的坚硬的,也才有海誓山盟、 坚如磐石之说,烈火焚烧创造了反应进行所需的 高温条件。此外,还可以进一步用反应方程说明 石灰作为建筑材料的化学原理。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不能用过多时间讲解诗词,可以把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前熟悉诗词的本意,课堂上再联系化学知识赏析和解读,中华文化与化学知识的融合就能水到渠成。
(二)从食醋到中国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关醋的诗词、成语和典故也非常丰富[4]。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的诗句“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5],道出了调 味之醋的地位和作用。北宋文学家苏轼是一位 美食家,留下了赞美香醋和鲥鱼的《醋烹》,“芽 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 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6]。”挖掘饮食中的化学现 象,融合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 有化学。
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许多普通化学教材常以醋酸为例讲解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pH计 算,若引用几句有关醋的诗句导入课程,解释酸 味的化学本质,非常贴近日常生活,学生的兴趣 浓厚。
山西老陈醋陈酿过程中所采用的传统工艺“夏日晒、冬捞冰”[7],蕴含着溶液的蒸气压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及稀溶液凝固时析出纯溶 剂的道理。炒菜时加入酒和醋可以使菜肴变得味 香可口,是因为酒和醋在烹饪过程中发生了酯化 反应。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了解醋在中国的悠久历 史和丰富种类,鼓励学生用课余时间调研中国醋 的知名品牌、产地和生产过程。此外,在课外活 动中介绍中国的饮食习惯和各大菜系,中国茶文 化和酒文化,让留学生感受和眷恋博大精深的中 华美食文化。
(三)从火树银花到中国节日文化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 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8]。”唐朝苏味道的这首《正月十五夜》描 述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 的节日,灯光和烟火是许多重大节日的重要组成 部分,争奇斗艳的焰火划破夜空,五彩缤纷,绚 丽多彩,让人心驰神往。作为烟花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烟花文化,烟 花产业享誉世界,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接近90%。 烟花的变幻莫测与各种元素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 化特征密切相关。
用一幅美轮美奂的烟花图片结合美妙的诗句作为引子导入物质结构基础章节的学习,并提问学生烟花里蕴含着什么样的化学知识,大部分留学生不能完整作答,以此为伏笔,讲述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此外,可以组织留学生亲身体验元宵灯会、城市灯光秀、焰火表演,引导学生透过化学窗口观察打铁花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惊险美妙且承载着千百年文化传承的奇观,在欢度节日的氛围里汲取中华文化。
(四)从化学平衡到生态平衡
化学平衡是化学热力学的重要内容,在讲述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要阐明后续的酸碱平衡、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都是化学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讲述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平衡时,可以引入成语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反映的化学过程主要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会将溶解度相对低的碳酸钙转变为溶解度相对高的碳酸氢钙,之后通过后续的水流将溶质带走,从而达到了水滴石穿,其化学反应为CaCO3 +H2 O+CO2 =Ca(HCO3 )2 。这个反应是可 逆的,携带着Ca(HCO3 )2 的水流,遇到温度升高 或压力变小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碳酸氢钙就 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析出,历经上万年甚至 几十万年,逐渐形成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等地质 奇观。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一段钟乳石的视 频,让留学生直观感受别有洞天的壮美。由于这 些过程非常漫长,水滴石穿才用来比喻要有恒心, 不断努力,事情才能成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类似的成语可 以让留学生课外学习,感悟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 优秀品格。
成语意思精炼,言简意赅,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来源于生活,许多成语都蕴含着化学现象,如钻木取火、刀耕火耨、趁热打铁、炉火纯青、百炼成钢、抱薪救火、火上浇油、杯水车薪、釜底抽薪、水火不容、点石成金、灵丹妙药、沙里淘金等,在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中从化学角度对相关的成语给予解释,能够使留学生更加形象和深刻的理解成语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不仅要让留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和认同新时代的中国发展理念。把化学平衡拓展到生态平衡,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当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战略,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五)从元素周期表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经典,犹如由多个家族组成的大家庭,横看周期纵看族,左右上下变不同,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从左至右逐渐演变,体现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与中华文化中倡导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防 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古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性质相似的元素归于同一族,从上到下同族的每 个成员又同中有异、各具特色,蕴含着“和而不同” 和“求同存异”的道理[9]。
留学生班级就像一个由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组成的小型国际家庭,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和平相处,彼此相互帮助和包容。在讲述元素周期表这部分内容时,结合班级的特点,不仅可以融入“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而且可以结合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发展理念。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社会休戚 相关,理应共同面对气候环境等世界难题实现共 赢、多赢。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多元的, 就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各个元素,和谐共存,唯有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世界,才能推动 人类进步,维护世界和平。
三、结语
诗词和成语在普通化学中的融入要适量,不能喧宾夺主,化学知识是主体,文化传播是辅助;选择的时机要契合,能够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浑然一体,顺理成章;应用的方式要灵活,或课堂导入,或课下作业,或课外活动。从留学生的反馈看,化学知识的学习与中华文化的鉴赏融合在一起,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像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蕴含着化学知识的诗词成语如浩瀚江河,不胜枚举,撷取浪花几朵,融入到普通化学课程学习中,让课堂充满诗情“化”意[10],人文化成[9],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消除偏见,播下热 爱中国的种子,自觉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中 国形象的维护者,中华文化的践行者,知华、爱华、 友华、助华,共同维护美好的世界,共同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杨璐.“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背景下来华留学人才培养策略 [J].中国冶金教育,2021(3):44-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 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教外〔2018〕50号)[EB/OL].
[3]李春雷.诗词中的科学·化学物理[M].北京:朝华出版社, 2019 :22.
[4]黄臻臻,贾琼,郑海娇,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在分析化学 酸碱滴定法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23,38 ( 2): 239-242.
[5]陆游.陆游饮食诗选[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21: 68.
[6]吉国瑞.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M].西安:陕西人民出 版社,2022:181.
[7]向月华,唐蜜,刘鑫,等.解读山西老陈醋的化学秘语[J].化 学教育(中英文), 2024,45(1):2-9.
[8]彭定求,陈尚君补辑.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50.
[9]周其凤.人文化成[J].大学化学,2019,34 ( 11):1-3. [10] 张钰婕,刘思彤,徐龙飞,等.诗情“化”意—诗词中的化学 [J].大学化学,2023,38 ( 7): 237-241.
基金资助:北京科技大学来华留学课程建设项目(2023KCYB007);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21M39);
文章来源:李新学.古诗词、成语融入来华留学生普通化学教学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24,(06):47-49+53.
分享: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类对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国家相继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土壤污染修复领域起步较晚,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2025-02-23在国际上,OBE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在工程教育领域,许多国家都将OBE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7-8]。在国内,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OBE理念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将OBE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5-02-11202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在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物联网专业成为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1]。而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为主的智慧行业,是物联网方向的热点应用领域,同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旺盛增长的态势。
2025-02-08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1]。作为教育大国,高等教育至关重要,同时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给传统工科带来人才培养新要求。
2025-02-08从学术研究现状来看,当前学界对电子文件归档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学者分析了组织机构视角下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树立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协同治理的归档理念[1]。还有学者提出了宏观集中管控与微观工具集成相结合的业务系统文件归档策略。
2025-02-08科学研究是人类对大自然规律和美的探索,论文写作与发表则是研究者对自然规律发现的总结、表述及传播。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都有很强的技巧性,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中的细节和技巧决定了一切。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规范是一门训练科学研究思维和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
2025-02-08先进设计与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前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转型的趋势更加迫切,对先进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先进设计与制造的最新发展趋势,智能制造对专业基础扎实、融合度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尤为显著。
2025-02-08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成功的商科教育模式。[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其对分析能力的培养高居各教学方法的首位。[2]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并在国内推广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今已成为国内各商学院最主要的情境教学模式。
2025-02-08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对所有行业,包括传统学科如农业工程,产生了深远影响[1]。农业工程专业不仅面对这些挑战,还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市场之一,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注重整合最新科技以提升教育质量。
2025-02-07光电成像原理课程是无人装备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共52学时。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光电成像器件的成像原理、主要性能参数,以及典型光电成像系统的结构及应用。目的是帮助学员理解光电成像器件的工作过程,掌握光电成像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具备分析解决光电成像系统典型问题的能力。
2025-02-07人气:2794
人气:2098
人气:1876
人气:1381
人气:124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冶金教育
期刊人气:1742
主管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冶金教育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7-0958
国内刊号:11-3775/G4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17
影响因子:0.143
影响因子:0.758
影响因子:0.0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