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及手术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患儿5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8名)采用根尖片水平定位法观察多生牙位置,实验组(28名)采用全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的方法进行确定。并且给予有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种方法定位准确性的差异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对上颌前部多生牙的定位准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况。结论:通过根尖片水平定位法和全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对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进行准确定位,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埋伏多生牙是儿童常见口腔疾病,多发于6-12岁[1]。主要表现为恒牙萌出受阻、牙齿形态异常、乳牙滞留等等。传统临床常用方法是拔除多生牙,矫正患儿牙齿的不良形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也常采用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2]。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多生牙定位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合适定位方法对于手术治疗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患儿56名。将所有患者按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名)采用根尖片水平定位法,实验组(28名)采用全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男性30名,女性26名,平均年龄8.32±2.37岁,多生牙错位方向的分类为:倒置14例,正位27例,水平或斜位15例,多生牙的数目分类为:1颗多生牙为39例,2颗多生牙为10例,3颗多生牙为7例。排除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的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定位方法 对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患儿的牙齿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观察组采用根尖片水平定位法,应用X线拍摄图片,如果多生牙的移动方向与锥尖方向一致,则表明多生牙位于牙列腭侧,如果不一致,则在唇侧。实验组采用全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如果两片对比显示移动,则表明多生牙存在于恒牙之间,如果显示上移,表明多生牙位于腭侧,如果显示下移,则表明多生牙位于唇侧。
1.2.2 治疗方法 腭侧多生牙多采用“m”切口,并且保留切牙的乳头,而唇侧多生牙多采用弧形切口,然后翻瓣去骨拔除多生牙。
1.3 效果观察 比较手术过程中观察到的多生牙的位置、数量,并与两种方法的定位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患者术后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检查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方法观察到的多生牙的数量、位置与手术中观察到的位置、数目相一致,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有患者通过术前准确地定位,顺利完成了多生牙的拔除数,56例患者术后都属于1期愈合,并没有出现出血、感染、影响口腔功能等一系列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满意,手术对于患者心理生理及外表颜面造成的影响很小。
表1 两种方法与手术中检查到多生牙数目位置情况的比较
3、讨论
埋伏多生牙常出现在儿童换牙期或者恒牙早期,多数需要用手术方式进行矫正[3]。要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如患儿牙齿的排列情况、多生牙是否应经长出等等。因此,术前正确判断多生牙的位置、数量等情况,对于手术成功的结果至关重要。选择正确有效地定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手术进行的安全性及效果,利于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中伤害附近区域的正常恒牙,保证患儿正常的口腔功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根尖片水平定位法和全面断层全景片与上颌咬合片对比法,能够准确进行多生牙的定位,效果显著,帮助医生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这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多生牙拔除术后,患者对于手术效果也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勃,方继荣,魏兴武等.上颌前部骨内埋伏对称性多生牙伴含牙囊肿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6):425-426.
[2]马汝逸,马喜玺.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及牙钻微创拔除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25):145-146.
[3]薛雯,安涓,赵献平等.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及拔除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0-91.
何元贵.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及手术治疗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100-100.
分享:
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血细胞造血异常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在临床较为常见,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随着疾病进展,会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因此需要及时有效治疗。现阶段,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法,采用的药物主要有免疫抑制剂、诱导分化剂等。阿扎胞苷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在 MDS治疗中较为高效,不仅可减轻患者病痛,还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2025-03-20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oftheTalus,OLT)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通常指软骨下骨或距骨关节面发生损伤[1]。该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无力等,若未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可能形成骨关节炎,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3]。
2025-02-12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膝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以软骨变性、退变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保膝理念的发展,采用中西医综合防治来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成为重要课题。骨痹饮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常用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温经功效,临床疗效显著。
2025-01-20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归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诱发原因与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机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在体内过多聚集,最终导致破骨细胞活性水平强于成骨细胞,机体骨微结构被破坏有。此时,患者对外力冲击耐受力差,极易出现外力冲击所致骨折。
2025-01-10目前学界普遍认为OVCF患者PKP术后骨质疏松情况的改善对其后期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9]。唑来膦酸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其联合PKP治疗OVCF能提高患者骨密度、减少骨折复发率和疼痛程度,但其可能会对部分患者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且存在引起胃肠道不良事件的风险[10]。
2025-01-07骨关节炎(OA)是关节软骨与骨连接处损伤的关节疾病,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世界约有2.37亿人口遭受着OA的困扰。OA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与僵硬,并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等。软骨细胞作为软骨内存在的唯一细胞,能够维持软骨正常的形态与功能。据报道,软骨细胞损伤与凋亡是OA疾病进展的关键原因。
2024-12-12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骼系统的炎症性疾病,诊断延误和治疗不当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强烈的炎症反应,造成骨结构破坏、骨纵向生长停滞或骨缺损,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骨髓炎临床上表现为疼痛、水肿和红斑,急性骨髓炎可能表现为发热。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手术干预,但是此类治疗方式存在耐药和操作复杂的缺点。
2024-12-09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因安全、透视少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推崇[1-2]。但由于缺乏靶向引导易致术中“迷路”,增加了手术难度,使其难以得到推广[3]。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科采用靶向引导下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6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2024-12-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绝经后女性的一类常见病,发生于女性绝经后5~10年内,因雌激素急剧下降,出现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的破坏、骨折风险增加等标志性表现。文献证实肠道稳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肠道环境稳态是指肠道菌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免疫系统等方面。
2024-12-0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其发生主要由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活动失衡。线粒体衍生的细胞间通讯(mitochondria-deriv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MDIC)是指通过线粒体及其包含的分子和信号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其机制涉及到线粒体DNA、蛋白质、代谢产物等从源细胞转移到接收细胞,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2024-12-0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期刊人气:1838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3761
国内刊号:11-4424/R
邮发代号:2-424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40
影响因子:0.980
影响因子:0.786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85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