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肱骨远端骨折采用垂直钢板与平行钢板的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垂直组和平行组。平行组给予平行钢板治疗;垂直组给予垂直钢板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垂直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跟平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均少于平行组,P<0.05。结论:垂直钢板与平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的医疗效果,可有效提升肘关节功能,提升肘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旋转合适的手术方式。
肱骨远端骨折多数为C型骨折,多波及双柱,累及关节面,可伴随小关节面毁损、多平面骨折等症状,需行手术治疗[1]。为了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进行了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垂直组和平行组。所有患者无伴随血管神经损伤,均为闭合性骨折。
50例平行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67岁,平均年龄为40.61±2.36岁。左侧骨折有37例,右侧有13例,根据AO分型C1型有16例,C2型有18例,C3型有16例。
50例垂直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65岁,平均年龄为40.25±2.31岁。左侧骨折有38例,右侧有12例,根据AO分型C1型有16例,C2型有19例,C3型有1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型和骨折侧等资料如上,经检验P>0.05,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垂直组给予垂直钢板治疗。麻醉方式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患者手术体位取仰卧位,将患肢屈肘置于胸前,切口作于肘后正中,显露并对尺神经进行分离,并采用橡皮条牵开和保护尺神经,采取V形入路,确保骨折端和关节面充分显露。先对肱骨髁间骨折块进行复位,促进远端关节面恢复,恢复后采取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若患者骨折粉碎情况严重,则可采取多枚克氏针进行固定。同时,连接肱骨远近端,进行钢板塑形,后在肱骨内侧髁内侧以及肱骨外侧髁后侧分别放置钢板,钢板之间形成90度夹角,并进行钻孔以及测深,选择长度较为合适的螺钉拧入,复位尺骨鹰嘴,后采取张力带进行内固定。
平行组给予平行钢板治疗,手术入路跟垂直组相同,行钢板塑形之后进行钢板放置,放置位置跟垂直组不同,分别在肱骨内侧髁内侧以及肱骨外侧髁外侧,而其他操作相似。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
肘关节功能评分总分100分,分数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较差,低于60分为差[2]。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x±s表示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处理,以P值低于0.05为评估差异显著性的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垂直组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跟平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均少于平行组,P<0.05。如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表2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垂直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跟平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肱骨远端骨折在肱骨骨折中所占比例高,骨折多累及肱骨内外侧柱,骨折线延伸至关节内。在治疗上,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首选治疗方案。因肱骨远端骨折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因此手术治疗的目的杂鱼促进肱骨远端形态的恢复,以达到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坚强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效果。双钢板符合肱骨远端双柱结构理念[3-4],固定牢固,无需外固定,有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而平行和垂直钢板内固定均有良好的生物学固定强度,多数研究均显示两种钢板治疗效果差异不显著。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垂直钢板具有更强的抗扭转应力[5-6]。
本研究中,平行组给予平行钢板治疗;垂直组给予垂直钢板治疗。结果显示,垂直组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跟平行组均无显著差异,垂直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均少于平行组,说明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提高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旋转合适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朝晖,唐艳平,何波涌等.后入路平行或垂直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4,24(1):21-24.
[2]韩愚弟,张里程,毛智等.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垂直与平行双钢板的疗效对比[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5(12):913-916.
[3]姚明锋.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4,31(6):962-963,964.
[4]沈彦,王朝阳,吴兴旺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5,15(3):217-221.
[5]曾凯生,刘伟聪,肖逸鹏等.平行及垂直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髁间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4):365-367.
[6]李忠,王立江,樊巍等.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5,25(10):1548-1549.
苏如洪.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对比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6):26-27. DOI:10.3969/j.issn.1673-1409(s).2016.36.011.
分享:
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血细胞造血异常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在临床较为常见,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随着疾病进展,会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因此需要及时有效治疗。现阶段,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方法,采用的药物主要有免疫抑制剂、诱导分化剂等。阿扎胞苷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在 MDS治疗中较为高效,不仅可减轻患者病痛,还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2025-03-20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oftheTalus,OLT)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疼痛性疾病,通常指软骨下骨或距骨关节面发生损伤[1]。该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无力等,若未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可能形成骨关节炎,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3]。
2025-02-12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膝关节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以软骨变性、退变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保膝理念的发展,采用中西医综合防治来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成为重要课题。骨痹饮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常用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温经功效,临床疗效显著。
2025-01-20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归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诱发原因与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机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在体内过多聚集,最终导致破骨细胞活性水平强于成骨细胞,机体骨微结构被破坏有。此时,患者对外力冲击耐受力差,极易出现外力冲击所致骨折。
2025-01-10目前学界普遍认为OVCF患者PKP术后骨质疏松情况的改善对其后期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9]。唑来膦酸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其联合PKP治疗OVCF能提高患者骨密度、减少骨折复发率和疼痛程度,但其可能会对部分患者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且存在引起胃肠道不良事件的风险[10]。
2025-01-07骨关节炎(OA)是关节软骨与骨连接处损伤的关节疾病,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世界约有2.37亿人口遭受着OA的困扰。OA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与僵硬,并伴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等。软骨细胞作为软骨内存在的唯一细胞,能够维持软骨正常的形态与功能。据报道,软骨细胞损伤与凋亡是OA疾病进展的关键原因。
2024-12-12骨髓炎是一种影响骨骼系统的炎症性疾病,诊断延误和治疗不当可能导致败血症和强烈的炎症反应,造成骨结构破坏、骨纵向生长停滞或骨缺损,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骨髓炎临床上表现为疼痛、水肿和红斑,急性骨髓炎可能表现为发热。目前,临床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手术干预,但是此类治疗方式存在耐药和操作复杂的缺点。
2024-12-09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因安全、透视少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推崇[1-2]。但由于缺乏靶向引导易致术中“迷路”,增加了手术难度,使其难以得到推广[3]。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科采用靶向引导下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6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2024-12-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绝经后女性的一类常见病,发生于女性绝经后5~10年内,因雌激素急剧下降,出现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的破坏、骨折风险增加等标志性表现。文献证实肠道稳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肠道环境稳态是指肠道菌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免疫系统等方面。
2024-12-0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骨病,其发生主要由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活动失衡。线粒体衍生的细胞间通讯(mitochondria-derived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MDIC)是指通过线粒体及其包含的分子和信号物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其机制涉及到线粒体DNA、蛋白质、代谢产物等从源细胞转移到接收细胞,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2024-12-03人气:18481
人气:16549
人气:15891
人气:15483
人气:1520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人气:356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9935
国内刊号:11-5265/R
邮发代号:34-51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