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滋水潜阳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2024-09-13    4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滋水潜阳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阴虚阳亢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给予自拟滋水潜阳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改良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PP、Hcy、Cys-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TG、CHOL、LDL-C、FSH、LH水平下降,E2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水潜阳方可降低患者血压和PP,保护损伤的血管内皮,控制血脂,改善卵巢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PMH
  • 围绝经期高血压
  • 滋水潜阳法
  • 特殊人群高血压
  • 绝经前后诸证
  • 加入收藏

围绝经期高血压(Perimenopausal hypertension,PMH)属特殊人群高血压,是指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的血压升高并伴有明显围绝经期症状的高血压病[1]。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出现血压升高且波动明显、潮热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月经不规律,血压随临床症状加重而波动,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西医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治疗以常规降压药物为主,配合雌激素替代药物,但依然存在血压控制不稳、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等问题。根据临床表现,围绝经期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眩晕”等范畴[2],本项目组采用“滋肾水、潜肝阳、化痰浊”的治疗法则,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普宁医院/普宁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的60例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49.33±3.07)岁,病程(23.73±13.75)个月;观察组年龄(49.27±2.90)岁,病程(24.80±13.0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3]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参照《妇产科学》[4]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年龄在45岁以上,末次月经后1年内的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综合征或低雌激素水平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阴虚阳亢证辨证标准:主症:头晕、头痛、颧红咽干、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心悸、失眠、多梦、耳鸣、健忘、口干、口苦、出汗、溲赤、便秘。舌脉象: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以上主症具备,次症具备一项或以上,结合舌脉象,即可辨证为阴虚阳亢证。

1.3 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年龄45~55岁;(2)绝经期自测表(Kupperman)评分>15分;(3)血压水平分级属1级;(4)治疗前未进行系统降压治疗;(5)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病者;(2)体质量指数(BMI)属于肥胖者(≥28 kg/m2);(3)患有精神疾病者;(4)各种原因引起卵巢功能损伤者;(5)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

1.3.3 剔除标准

(1)对本试验使用药物出现过敏者;(2)服药依从性差,无法判定疗效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34,每片5 mg,每盒7片)。服药方法:每天1片。

1.4.2 观察组

给予自拟滋水潜阳方配方颗粒治疗,处方组成:女贞子20 g,墨旱莲15 g,菟丝子15 g,枸杞子15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0 g,桑叶10 g,蒺藜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赤芍10g,葛根30 g,泽泻10 g,泽兰10 g。配成复方颗粒,每剂分装2袋,每日2次,每次1袋,开水溶化成约150 mL药液温服。

两组均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血压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测一次血压,以诊室血压为准。

1.5.2 血脂代谢指标

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5.3 卵巢功能指标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

1.5.4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

1.5.5 疗效评价标准

(1)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参照改良Kupperman评分表,评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明显。(2)生活质量:参照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越低代表血压控制情况越差。(3)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症状分级量化标准执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和脉压差(P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和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和PP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Cys-c水平比较

表1 两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SBP、DBP和P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cy、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ys-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Hcy、Cys-c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CHOL和LDL-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CHOL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CHOL和LDL-C水平有明显下降,且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LH和E2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SH、LH水平明显下降,E2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项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围绝经期高血压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生殖内分泌水平紊乱相关,如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FSH、LH等水平升高,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代谢综合征等途径及导致内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6],造成围绝经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降低,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结构功能和血管弹性应是关注的重点。研究显示,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及血管硬化,随着病程延长及血压水平升高,这种变化更加明显[7]。

表3 两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TG、CHOL和LDL-C水平比较

表4 两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FSH、LH和E2水平比较

表5 两组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血管内皮损伤是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环节。研究[8]显示,Hcy水平与高血压病事件呈正相关,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存在相关性。Hcy是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呈独立的相关性[9]。研究[10]发现Cys-c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有关。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Cys-c是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有关的早期标志物[11]。

目前,西医治疗采用降压药物和/或雌激素以改善本病临床症状。但是单纯使用降压药物很难改善血压变异性,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会明显增加妇科癌症的患病率[12]。所以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自然疗法。

中医学认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病因主要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及地理因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标实是肝阳上亢、痰浊壅盛。其发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但亦与心肺密切关联。鉴于围绝经期生理特点和高血压病的病机特点,本课题组总结了“滋肾水、潜肝阳、化痰浊”的治疗法则,确立了“滋水潜阳法”用以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处方中女贞子、墨旱莲滋阴补肾,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熟地黄、山萸肉补肾填精,从三个层面滋补肾水;桑叶清肝抑阳,蒺藜平肝解郁,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从不同角度平肝抑阳;赤芍、泽兰凉血散瘀,葛根、泽泻升清降浊,相互配伍,散瘀降浊。全方共奏“滋肾水、潜肝阳、化痰浊”的功效。

该研究表明,以滋水潜阳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SBP、DBP和PP水平(P<0.05);显著降低Hcy、Cys-c水平(P<0.05),保护损伤的血管内皮;降低TG、CHOL和LDL-C水平(P<0.05),控制血脂;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E2水平(P<0.05),改善卵巢功能;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升高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滋水潜阳法可有效降低患者SBP、DBP和PP,降低Hcy、Cys-c水平以保护血管内皮,控制血脂水平,改善衰退的卵巢功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2]陈会君,高媛,董正,等.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0):1792-1794.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4]沈铿,马丁.妇产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52-256.

[5]《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编之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18-119.

[6]刘迎,吴云.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2):167-169.

[7]汪晓敏,沈双双.围绝经期高血压妇女心脏结构功能血管硬化指标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5):932-935.

[8]刘志新,王惠莉.社区老年居民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6):1252-1257.

[9]李建军.心血管代谢相关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关键[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10):969-973.

[10]周冬梅.血清胱抑素C检验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14):107-111.

[11]张丹,李宏飞,闫梅,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2,28(6):540-544.

[1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中国指南(2018)[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1):729-739.


基金资助:广东省中医药局面上项目【No.20231418】; 广东省揭阳市科技计划项目【No.ylxm039】;


文章来源:陈燕芬,卢军,官桂玲,等.滋水潜阳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9):145-14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高血压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高血压杂志

期刊人气:19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7245

国内刊号:11-5540/R

邮发代号:34-54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