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主客浑受”理论论治肝硬化

  2025-02-10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主客浑受”是薛生白受到吴又可“主客交”的启发所提出的理论,指的是湿热之邪留恋营血,脉络瘀滞的病理状态。通过比较“主客浑受”与“主客交”的异同,明确了“主客浑受”的独特病机;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主客浑受”与肝硬化的相关性;以肝硬化病因病机与“主客浑受”理论相通之处为切入点,探讨“主客浑受”理论代表方剂“薛氏三甲散”治疗肝硬化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LC
  • 主客交
  • 主客浑受
  • 肝硬化
  • 论治思路
  • 加入收藏

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1]。在中医古籍中并无与“肝硬化”直接相关的病名记载,根据肝硬化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臌胀”“肝积”等范畴[2]。中医认为“郁、虚、湿、毒、瘀”贯穿慢性肝病始终,是慢性肝病核心病机[3]。本文通过分析“主客浑受”与肝硬化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发现肝硬化病因病机与“主客浑受”理论内涵相契合。故本文以“主客浑受”理论为指导,借鉴“主客浑受”的治疗思路,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主客浑受”理论概述


1.1“主客浑受”理论溯源

“主客浑受”理论起源于“主客交”理论。吴氏在《温疫论·主客交》中提到:“凡人向有他病尪羸,或久疟,或内伤瘀血……此际稍感疫气……盖但知其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不知正气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也。”“过期不愈者,凡疫邪交卸,近在一七,远在二七、甚至三七,过此不愈者,因非其治,不为坏证即为痼疾也。夫痼疾者,所谓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且愈久益固,治法当乘其大肉未消、真元未败,急用三甲散,多有得生者。”[4]从吴氏所述可看出,“主客交”最早应用于疫病领域。“主”指的是人体血脉,“客”指的是外来疫邪,“交”意为交合。“主客交”乃疫病后期,患者久病不愈,正气虚衰,无力抗邪外出,所导致的邪滞血脉、经脉阻塞、气血困顿的病理状态。吴氏首创三甲散治疗此病,方中鳖甲、龟甲既逐阴分之邪,又可滋养精血;合穿山甲、䗪虫、牡蛎、僵蚕、蝉蜕,以通络、搜邪、散结;当归、白芍、甘草以益气养血,共奏驱邪扶正之功[5]。可以看出,“主客交”理论认为疾病产生与正虚邪实、主客相搏密切相关,这种思想更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到“主气不足,客气胜也”,《素问·评热病论》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

薛氏在“主客交”的启发下提出了“主客浑受”。“主客浑受”一词出自《湿热病篇》:“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6]《湿热论》自注云:“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7]可以看出,“主客浑受”为湿热之邪深入厥阴,与营血交浑不解,致使气钝血滞、络脉凝瘀的病理状态。在治疗上,薛氏仿吴又可之法创薛氏三甲散[8]。

1.2“主客浑受”理论内涵

“主客浑受”与“主客交”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在形成上皆因正气亏虚,邪气与营血混杂,主客交浑不解。但二者同中有异,就病机而言,“主客交”为患者平素便患有疾病,正气不足,复感疫邪,正气衰微难以驱邪外出,正邪胶着于血脉而成。“主客浑受”乃太阴脾虚,复感湿热之邪,邪郁化热,灼伤营阴,正邪交争,难舍难分,邪气不得外泄逼入厥阴心经所成[9]。“主客浑受”理论在“主客交”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扩展与延伸,“主”不仅指血脉,更包括了人体的气血津液;其“客”并非仅指疫邪,而是指由湿热之邪、痰饮、瘀血组成的复合之邪。就病位而言,“主客交”发于十二经之血脉,病位在表,“主客浑受”发于厥阴之血脉,病位在里[10]。就治疗而言,薛氏在三甲散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其中药用鳖甲入阴分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直达病所;穿山甲入络脉活血消癥、破滞通络;辅以䗪虫破血逐瘀、桃仁活血化瘀,加强活血之功效;僵蚕化痰散结,柴胡升举阳气、疏散郁滞,二者为伍使气机得通。薛氏三甲散在吴氏三甲散基础上去龟甲、蝉蜕、牡蛎、白芍、当归、甘草等大量滋阴药,可防滋补太过导致邪气留恋不去;加柴胡、桃仁以加强其行气活血化瘀之功[11]。诸药合用,共奏逐瘀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由上可知,“主客浑受”理论所阐释的病因病机是太阴脾虚,湿热之邪客于营血,主客交浑不解。其中络脉凝瘀、气钝血滞是病机关键。该病病位属厥阴,病性本虚标实。薛氏治以破滞逐瘀,祛邪同时兼以扶正,在三甲散原方基础上化裁而得薛氏三甲散。


2、“主客浑受”理论与肝硬化的相关性


2.1病因的相似性

肝硬化是多种病因损害肝脏导致的慢性肝病,现阶段我国肝硬化主要病因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是重要病因[12]。在中医看来,肝炎病毒是外来疫邪,若人体内缺少抗体,即正气亏虚之时,外来邪气便乘虚而入,侵袭人体致病。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13],酒精性肝病也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有关。过食肥甘厚味容易酿生痰湿,痰湿困脾,久之郁而化热,湿热交结,脉络瘀阻,形成肝硬化。故可以看出肝硬化病因多与疫邪、湿热之邪有关,而“主客浑受”理论病因亦为疫邪、湿热之邪,二者存在相似性。

2.2病机的相似性

“主客浑受”病机为脾虚复感湿热之邪,正邪交争,邪气不得外泄,内陷营血,脉络瘀滞。而肝硬化中医病机同样是正虚邪恋、气虚血瘀。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不畅等各种因素都可导致肝失调达,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火,酿生湿热,灼伤营阴,气滞血瘀,湿热瘀阻,形成肝硬化[14]。现代医家对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有着各自独到的见解。孙克伟教授认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病机特点为湿热毒邪瘀阻、肝郁脾虚[15]。刘凤斌教授认为肝硬化病机与肝脾肾三脏亏虚、气滞、血瘀、水饮、湿热、热毒互结密切相关[16]。虽然现代医家对于肝硬化的病机见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肝硬化病机与脾虚复感湿热之邪、湿热瘀阻密切相关,正与“主客浑受”理论相符。

2.3临床表现的相似性

乏力、食欲减退是肝硬化常见临床表现。肝硬化进一步发展至后期,若治疗不及时或复感外邪,病情可迅速恶化,出现肝性脑病症状,常表现为昏迷、神志不清,这些临床表现也和“主客浑受”理论中提到的症状类似。湿热证日久未解,邪郁化热,深入营血,灼伤营阴,瘀热互结,逼入厥阴,灵机不运,故而“默默不语,神识昏迷”。部分湿热之邪尚未化热化燥,继续伤人阳气[9],故而出现“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等临床表现。

综上所述,肝硬化与“主客浑受”理论在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故在肝硬化的临床诊疗中也可参考“主客浑受”理论辨证论治,借鉴薛氏三甲散的组方思路及用药经验。


3、“主客浑受”理论对肝硬化治疗的启示


3.1俾阴中之邪,尽达於表

肝硬化与“主客浑受”理论二者病位均在厥阴。鳖甲味咸、性微寒,入厥阴肝经,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云:“鳖甲乃厥阴肝经血分之药。”《温病条辨》也赞其“守神入里,专入肝经血分,能消癥瘕”。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薛氏此处运用鳖甲、柴胡为伍,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俾阴中之邪,尽达於表;柴胡疏发少阳生气,引药直达病所,透邪从厥阴而出。临床上也有许多医家早已运用此类思路治疗肝硬化。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认为肝硬化初始湿热蕴结于肝脏,癥瘕内聚,血脉瘀滞,多表现为气滞血瘀之证,在治疗时尤注重活血化瘀之品的遣用,且多用缓攻渐消、搜剔追拔的虫类药,如用鳖甲软坚散结、滋阴柔肝[17]。孙克伟教授认为肝硬化的病机特点为肝郁脾虚、浊瘀阻滞,治疗时常用柴胡疏肝解郁、鳖甲散结软坚[15]。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鳖甲可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阻断肝星形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抗氧化应激,从而发挥抗肝硬化的作用[18];柴胡含有的柴胡皂苷对于改善肝细胞炎症、减轻肝纤维化及防治肝硬化也有着重要意义[19]。

3.2俾血分之邪,尽泄於下

血液瘀滞于肝脏容易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压力骤增,从而加剧肝脏损伤及肝纤维化进展,故在治疗肝硬化时要注意从血分论治[20]。土鳖虫味咸、性寒,归肝经,破血逐瘀之力强,《神农本草经疏》云其“咸寒能入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癥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荣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桃仁亦入肝经,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药品化义》言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薛氏以土鳖虫入血,搜剔络脉瘀滞、破滞通瘀,用桃仁引之,增其活血化瘀之力。二者逐瘀通经,“俾血分之邪,尽泄於下”,故而脉络瘀滞得除。各类中医经典文献、近代名医经验、现代循证医学评价也论证了活血化瘀是肝硬化的重要治法[21]。刘凤斌教授认为肝硬化时肝主疏泄功能受累,致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活血之法,常用土鳖虫等活血化癥之品[16]。李佃贵教授在肝硬化后期正虚邪恋、痰瘀互结之时也喜用土鳖虫,临床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2]。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土鳖虫提取物地鳖肽可以改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抗氧化酶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炎症因子及凋亡因子生成、维持肝细胞结构完整性有关[23]。

3.3俾络中之邪,风化而散

肝络细小且数量丰富,病邪入肝血易影响肝络,导致气血瘀滞、络脉痹阻,日久出现肝硬化[24]。有研究认为,肝脏微循环系统即是中医所说肝络,微循环障碍即肝络瘀阻[25]。薛氏从络病入手,用性善走窜的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络达邪。《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穿山甲……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并能治癥瘕积聚。”同时,肝为风木之脏,与风气相应,内风、外风皆可导致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故在治疗肝脏疾病时,运用味辛性轻之风药,可以更好地达到调畅气机、疏散郁结、升发阳气之功效[26]。薛氏三甲散中用风药僵蚕入肝经,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临床许多医家在治疗肝硬化时也从络病理论入手,善用僵蚕等风药。赵文霞教授认为穿山甲为血肉有情之品,通络之力强,用其治疗肝硬化疗效甚佳[27]。张瑞霞教授认为脉络不通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治疗时喜用僵蚕等虫类药活血通络[28]。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也显示,穿山甲[29]、僵蚕[30]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4、小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肝硬化的研究也越加深入。本文以“主客浑受”为基础探析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对比肝硬化与“主客浑受”的病因病机特点,发现二者有相似之处。故在肝硬化的治疗上借鉴薛氏三甲散组方思路,攻邪为主,兼以扶正。扶正并非单纯采用滋阴养血之品,而是通畅气血、祛除瘀滞以扶正;祛邪多从阴分、血分、络脉入手,直入厥阴,破滞通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9):2057-2073.

[2]胡建华,贾建伟,吕文良,等.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11):2543-2549.

[3]叶永安,靳茜,李小科,等.谈慢性肝病“郁、虚、湿、毒、瘀”病机理论[J/OL].世界中医药,1-9.(2023-10-19)[2024-03-21].

[4]吴又可.温疫论[M].2版.何永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64-65.

[5]林宁.温病名方三甲散的源流探析[J].中医研究,2007,20(1):52-53.

[6]冯全生,杨爱东.温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12.

[7]王士雄.温热经纬[M].2版.何永,李秋,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06.

[8]于汶仟,洑晓哲,刘媛媛,等.探讨“主客浑受”理论在痛风慢性期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24,17(3):486-489.

[9]董锡玑.“主客浑受”与“主客交”小识[J].中医药学报,1998(4):5-6.

[10]李威,岳冬辉.“主客交”“主客浑受”理论内涵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12):1989-1992.

[11]张立坤,付丹.三甲散治疗慢性肝炎浅析[J].甘肃中医,2009,22(1):45-46.

[13]沈波,陆伦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胃肠病学,2021,26(6):321-324.

[14]卢雨蓓,舒劲,杨晋翔.肝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4,32(2):91-97.

[15]米惠,孙克伟,李菁,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孙克伟教授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用药规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3(2):310-316.


文章来源:李倩,李钦朗,孙克伟.基于“主客浑受”理论论治肝硬化[J].江西中医药,2025,56(02):12-1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胃肠病学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期刊人气:161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7125

国内刊号:31-1797/R

邮发代号:4-62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