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准入中应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已取得执业资格证、但不具备单独值班能力的59名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考核模式,观察组30例采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能力、考核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准入中应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的实践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升新护士的独立上岗能力,提升护理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新护士取得执业资格证后面临着独立上岗的工作压力,要求护士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操作,病情评估及应对,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因此,对新护士的实行单独值班准入,规范上岗前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考核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模式注重理论和操作技能,对护士实际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考察,存在考核片面性。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需要护士掌握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对护士的能力要求更高[1]。本研究分析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准入中的实践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已取得执业资格证、但不具备单独值班能力的59名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2例,女28例,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65±1.23)岁,大专14例,本科16例;对照组29例,男1例,女28例,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94±1.42)岁,大专11例,本科18例;所有护士均为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已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比较两组护士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成立考核小组。组成1名,由护理主任担任;副组长3名,由护理副主任及大科护士长担任;组员8名,由各病区护士长及总带教构成。(2)制定考核流程。包括护理评估(28分)、护理问题或关键点(16分)、护理计划(16分)、护理评价(8分)、护理操作(20分)、理论知识(12分),每一项再细化分解,共100分。(3)培训。护理部负责在新护士入院6个月内进行护理程序概念、实施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集中授课,讲解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流程及质量标准。各科室总带教每月组织1次业务讲课,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实例进行讲解,并将科室内整体护理病历作为模板供护士学习[2]。(4)实施。新护士于考核3d前自主准备病例,以病情较重、症状典型、护理问题比较多为宜。床边综合能力考核由病区护士长和总带教主考,新护士应进行汇报病史、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开展健康教育、操作考核、情景设置等,最后由主考官总结点评,给出评分。重点考核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应急能力、操作技能、整体护理能力及沟通能力[3]。
1.3 考核标准 根据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流程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总分为100分。优为95分以上,良为85-94分,合格为80 -84分,不合格为80分一下。得分≥80分者可单独值班准入[4]。
1.4 观察指标 护理能力依据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评价,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新护士护理能力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能力比较(x±s)
2.2 两组新护士考核优良率比较,见表2。观察组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新护士考核优良率比较(n%)
3、讨论
对新护士采用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能够增强护士的护理评估能力和观察病情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对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大大提升,使得新护士的整体工作能力更为全面、独立,对工作自信心的增强及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知识掌握能力、病区特有仪器的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准入中的实践效果明显,能够促进新护士尽快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保持护理优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雯.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的实践[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216-2217.
[2]张庆,管玉梅,杨锦丽.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夜班准入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4-106.
[3]侯雪琴,环晓锋,吴春燕等.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新护士独立上岗考评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113-115.
[4]陈巧素,陈微,赵文玲等.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岗位准入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60-1461.
李艳.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准入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148. DOI:10.3969/j.issn.2096-2479.2017.07.111.
分享:
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的数量逐年升高,与患者自身年龄大,我国临床肿瘤患者增多有关。患者受疾病影响而长期卧床,其治疗用药较多,不良反应复杂,均会对皮肤安全造成影响。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的压疮治愈困难越大。针对患者护理压力较大的问题,临床采取PDCA循环管理等的作用显著[1]。
2025-04-0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中指出,要合理确定医院床位规模和科学配置床位数量,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与效能。对医院床位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估,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性以及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
2025-03-26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是一种将护理工作根据不同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风险程度分为几个层次,由不同层次的护士来执行管理模式。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因此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同时节省医院的护理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3]。
2025-03-11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肩负着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责任,故而需加强急诊科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急诊科有效救治患者[1-2]。而急诊室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是急诊比较重视的对象,就诊过程分为分诊、抢救、住院及监护环节,故而涉及较多临床科室,需积极提升患者的护理运转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3-4]。
2025-02-18国际护士会《灾害护理能力框架》指出,护士作为灾害救援第一响应者之一,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灾害救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应对能力将直接影响救援的质量和效率。 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全国各地 2020 年支援湖北的护理人员达 2. 86 万名,占全国护理人员的 70%,提示除提升护理救援质量外,还应重视护理救援队伍建设。
2025-01-22叙事护理是将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有效结合的新型人文护理关怀模式。国内学者将叙事护理定义为护士尊重、倾听患者故事,共情并回应患者的疾病体验与境遇疾苦,与患者一同重建积极、有意义的生命故事的护理方式。叙事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参与护理决策,进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
2025-01-21SNM 是将 刺激电极植于特定的骶神经,人为激活或抑制神经通 路起到“神经调控”的作用,主要分为Ⅰ期测试期与Ⅱ 期刺激电极永久植入期两个阶段[2]。为有效评估病人 Ⅰ期测试阶段的治疗效果,为Ⅱ期手术提供最佳参数 设置,内容全面、记录准确、客观清晰的排尿数据尤为 重要,此外排尿数据还可提供生物反馈,纠正病人的不 健康行为[3-4]。
2024-12-25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规模以“一院多区”为抓手,是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院管理者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病人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健全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病人医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护士作为医院重要群体,承担着病人24 h病情监测贯穿病人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的全程。
2024-12-09近年来,世界各地屡屡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以突发传染病事件为主[1]。突发传染病具有爆发性强、传染力快、难预防和控制等特点,这些事件往往都考验临床护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护士应急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运用自身所学相关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工作技能。
2024-11-26护理胜任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专业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在紧急、压力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衡量和评价,是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1]。因此,提高护理胜任力对护士至关重要。
2024-11-25人气:11549
人气:10962
人气:10308
人气:9907
人气:927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人气:665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6036
国内刊号:11-5447/R
邮发代号:2-66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