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共108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入院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加强护理管理,对比医院感染预防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医院感染情况对比中,观察组感染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25.9%),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于医院疾病护理工作中应用可有效提升医务人员感染预防知识掌握能力,减少医院感染病例产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医院属各类病原集中场所,人员来往密集且病因及细菌等因素较为复杂,易感染。医院感染可影响患者正常疾病治疗,影响疾病合理控制,可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影响预后质量,因此医院医疗服务开展中需强化护理干预,最大化减少医院感染率,提升治疗质量。故本文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共10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共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31例,年龄28-74岁,均龄(42.1±2.2)岁,内科患者32例,外科2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9例,年龄25-77岁,均龄(42.5±2.0)岁,内科患者30例,外科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在职医务人员;②工作时长均≥3年;③于研究期住院患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检查结果及记录完整。
排除标准:①排除恶性肿瘤等危重患者;②意识障碍等精神类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机体功能监测,病房通风、消毒,药物指导等。
观察组: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管理:①加强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开展,使护理人员均对医院感染实现全面性认知,了解感染基础知识、感染途径及基础防护措施,使护理人员掌握隔离消毒、日常保健及监测等具体操作方法,结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及病例实现针对性感染护理;②职责划分:加强感染管控体系中职责划分,落实管理任务,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加强感染管控。
医疗活动管理:①定期消毒:及时对病区通风换气,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期大扫除,消毒液擦地,无菌物抽查,标记专用物品,病房内被单及时更换,消毒;②抗生素管理:对已应用抗生素予以严格管控并及时记录,避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所致的多重感染,护理人员需对不同抗生素药理及配制要求合理掌握,遵医嘱,结合病患具体情况予以抗生素合理应用,提醒医生抗生素应用前需送细菌培养标本;③无菌管理:护理人员于操作中需严格把握无菌操作规定,工作中佩戴口罩,帽子,勤洗手,及时灭菌,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医务品需集中处理,避免环境污染;④规范操作:针对不同疾病制定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如病区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等,实现标准细化,规范操作。
患者护理管理:①加强宣传:医院相关感染预防部门需制定医院疾病感染预防宣传措施及管理方案,从饮食、消毒、感染源等多方面宣传,增强病患及家属感染认知,提升感染预防效果;②规范操作:护理人员需及时引导患者切勿随意在各病房内走动,家属及朋友减少探病次数,减少与病患接触。
完善监管制度: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医院感染问题研究,制定感染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监管,于固定期限内检查科室感染指标如科室细菌、空气消毒等管控情况,合理控制护理环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医院感染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经加强护理管理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医院感染情况对比[n(%)]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3%,对照组为81.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3、讨论
医院在现代设施及环境中属较为复杂的环境主体,医院内部大多患者于就诊期均携带各类病毒,致使医院成为各类病原集中场所,大多细菌在医院内部环境传播期间可通过空气、水等进行传播[1],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疾病治疗,影响疾病合理有效控制,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且产生多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预后质量,故加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开展完善化医院医疗服务对减少医院感染率,提升医院治疗及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据研究表明,一般的医院感染均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主要表现在隔离消毒工作处理未完善,于操作期间未佩戴口罩[2],监管力度较为薄弱,未对特殊性感染及未查明感染病例进行完全性隔离等,缺乏对易感染人群的合理有效保护,因而导致病原体污染范围扩大,医院感染几率增加。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管理项目及组成部分之一,在医院病患管理及整体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医院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反应其整体医疗水平[3]。现阶段,我国各医院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此类护理措施虽可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起一定作用,但随着医院医疗卫生要求的进一步严格及病原体的多样化及耐药性导致常规护理管理难以实现高效护理,导致医院感染率增加,因此加强护理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4]。
加强护理管理是指在现阶段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之上对各个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就针对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的需求及制定的要求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导致病原体种类相对而言较多,且众多易感染性及流行性病原菌多耐药性,因此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感染管控程序较为复杂,故相关护理人员需注重预防措施的合理性操作,提升防范意识,增强护理监测,进一步消除感染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除需加强常规管控程序管理外[5],相关人员还需对传染病科、ICU等特殊科室予以合理性管控,针对性制定严格的消毒及污染管理制度,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及无菌区等,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体含量,若病原体含量较高则立即消毒。有相关研究表明,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加强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细节管理,保证护理程度及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及正确性,避免医源性感染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发生几率。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加强护理管理。两组护理后医院感染情况对比中,观察组感染率为7.4%(4/54),分别包含1例胃肠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1例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25.9%(14/54),其中包含泌尿系统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2例,皮肤感染4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观察组加强护理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加强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中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医院治疗及护理效果;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3%(52/54),对照组为81.5%(44/54),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故加强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及处理情况掌握程度,在护理中可实现高效护理,从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刘艳玲[6]等于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应用效果评价且结果可知,实施加强护理感染后医院感染率为1.44%,而实施前则为7.28%,护理后感染率明显对于护理前,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于医院疾病护理工作中应用可有效提升医务人员感染预防知识掌握,降低医院感染病例产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艳梅.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2):229-230.
[2]李洪波,姜东霞,章瑞云.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7):4388-4390.
[3]庄爱君.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34):197-198.
[4]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6):269-270.
[5]陀翠英.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1):80-81.
[6]刘艳玲.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 2015(17):3-5.
吴冰虹,陈彩虹,陈伟真.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177-178.
分享:
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的数量逐年升高,与患者自身年龄大,我国临床肿瘤患者增多有关。患者受疾病影响而长期卧床,其治疗用药较多,不良反应复杂,均会对皮肤安全造成影响。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的压疮治愈困难越大。针对患者护理压力较大的问题,临床采取PDCA循环管理等的作用显著[1]。
2025-04-0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中指出,要合理确定医院床位规模和科学配置床位数量,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与效能。对医院床位资源的配置现状及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估,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性以及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
2025-03-26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是一种将护理工作根据不同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风险程度分为几个层次,由不同层次的护士来执行管理模式。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因此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同时节省医院的护理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3]。
2025-03-11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肩负着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责任,故而需加强急诊科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急诊科有效救治患者[1-2]。而急诊室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是急诊比较重视的对象,就诊过程分为分诊、抢救、住院及监护环节,故而涉及较多临床科室,需积极提升患者的护理运转模式,以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3-4]。
2025-02-18国际护士会《灾害护理能力框架》指出,护士作为灾害救援第一响应者之一,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灾害救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应对能力将直接影响救援的质量和效率。 新冠疫情防控实践中,全国各地 2020 年支援湖北的护理人员达 2. 86 万名,占全国护理人员的 70%,提示除提升护理救援质量外,还应重视护理救援队伍建设。
2025-01-22叙事护理是将叙事疗法与临床护理有效结合的新型人文护理关怀模式。国内学者将叙事护理定义为护士尊重、倾听患者故事,共情并回应患者的疾病体验与境遇疾苦,与患者一同重建积极、有意义的生命故事的护理方式。叙事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参与护理决策,进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和素养。
2025-01-21SNM 是将 刺激电极植于特定的骶神经,人为激活或抑制神经通 路起到“神经调控”的作用,主要分为Ⅰ期测试期与Ⅱ 期刺激电极永久植入期两个阶段[2]。为有效评估病人 Ⅰ期测试阶段的治疗效果,为Ⅱ期手术提供最佳参数 设置,内容全面、记录准确、客观清晰的排尿数据尤为 重要,此外排尿数据还可提供生物反馈,纠正病人的不 健康行为[3-4]。
2024-12-25近年来,随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规模以“一院多区”为抓手,是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院管理者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病人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健全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病人医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护士作为医院重要群体,承担着病人24 h病情监测贯穿病人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的全程。
2024-12-09近年来,世界各地屡屡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以突发传染病事件为主[1]。突发传染病具有爆发性强、传染力快、难预防和控制等特点,这些事件往往都考验临床护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护士应急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并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运用自身所学相关知识以及熟练的护理工作技能。
2024-11-26护理胜任力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专业技能、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在紧急、压力下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衡量和评价,是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之一[1]。因此,提高护理胜任力对护士至关重要。
2024-11-25人气:18502
人气:15508
人气:15015
人气:14681
人气:1302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人气:3972
主管单位: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0893
国内刊号:44-1419/R
邮发代号:46-167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50
影响因子:1.9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7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