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缅甸腊戌是缅甸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缅甸华人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根据对来自该地区的参加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的华文教师的调查显示:华文教育在该地区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该地区华校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学生生源稳定、学习汉语热情高,汉语课程多样化,课时充足,华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也比较强,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很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该地区的华文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
缅甸腊戌是缅甸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缅甸华人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当地华人的主要来源是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迁移至此的果敢地区的滇籍华人,他们有着较强的传承中华文化、重视儿女华文教育的良好传统,因此当地有志于开展华文教育的华侨侨领、华侨社团等,在1967年缅甸出现反华事件、政府命令禁止华文教育的严峻形势下,还是以传授宗教经典为名,教授华文为实坚持开办华校。在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缅甸民间华文教育状况出现了一定转机的情况下,更是在以“为族人民服务、兴办教育、发挥集体力量、共同推进果敢文教事业的发展”为宗旨的“果敢民族文化总会”之下成立了“果文文教会”。虽然,至此缅甸全国,特别是腊戌地区的华文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甚至一些学校,如果文中学及黑猛龙中学成为了政府立案学校,但总体来说,缅甸华文学校尚未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认,不能和当地的国民教育得到同等对待。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目前缅甸腊戌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笔者对来曲靖师范学院参加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的腊戌地区39名华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背景
2017年4月,一批来自缅甸腊戌地区的华文教师到曲靖师范学院参加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对这39名华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来自腊戌地区的9所学校,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各个层次,其中也包括在腊戌乃至整个缅甸地区都颇具影响力的果文、圣光、黑猛龙、明德四所高中及果邦中学。因此调查结果能够更全面、集中地反映出该地区的华文教育情况,比较有代表性。
二、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参加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曲靖班的39名华文教师,共发放问卷39份,收回问卷39份,有效问卷39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问卷共提出13个关于缅甸腊戌地区华文教育情况的问题,经39位参与调查的华文教师细心填写,现将此次问卷得出的结果作如下分析。
(一)教师方面
1.中文教师师资不足,师生比不合理
据对来自9所学校的中文教师的调查显示,各学校中文教师人数不等,少至9人,多达60人,学生人数少至220人,多达1900多人。但各个学校师生比例都很低,其中大部分学校的师生比为四十几比一、三十几比一,或是27:1,28:1,最好的一所学校是19:1,刚刚达到我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的“城市小学的师生比是1:19”的标准,由此可见,缅甸腊戌地区华校师资严重不足。另外据调查显示70%的华校中文教师来源于本校毕业的华裔学生和缅甸本土的汉语教师,有中国外派志愿者的学校仅有四所,占学校总数的30%左右。因此教师来源单一,也是造成华校师资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中文教师薪资较低,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被调查的39位教师对自己工作满意的人数有31人,占总人数的80%,不满意的仅占总人数的20%,总体而言,缅甸地区华文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60%以上的教师表示对工作不满意的地方是薪资,另外有30%左右的教师认为不满意的方面是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条件艰苦,由此可见华文教育虽然在缅甸腊戌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中文教师总体的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教材方面
20世纪80年代,台湾每年都会给缅甸部分团体20万美元教育赞助费,并有一个“海外学生报送计划”,让缅甸华人团体每年送一定数额的学生到台湾就读,当时每年会有数百个华侨子弟到台湾学习,并打工挣钱寄回家,因此历史上,缅甸中小学华文教育亲台趋势较为明显,目前腊戌地区很多华文学校仍然在使用台湾南一版或是康轩版的繁体《国语》教材;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及海外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是2000年台湾民进党中断了对缅甸华文教育的支持以后,在缅甸“台湾热”式的华文教育逐渐冷却,“大陆热”式的华文教育逐渐兴起,因此大部分学校在使用台湾教材的同时,也在同时使用大陆简体版的《汉语》或是人教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两个地区中文教材混用的情况比较普遍。
(三)教学方面
1.大部分学校开设中文课程历史悠久,且开设的中文课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据调查显示,85%的学校的中文课程拥有30年以上历史,其中55%的学校拥有45年以上的历史,且在这些学校用中文开设的课程几乎涵盖所有科目,包括国语、数学、佛经、社会、历史、地理、生物、社会、常识、健康教育等,由此可以推测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汉语听说能力。
2.中文课程开课时间比较充足
据调查显示,在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中文开课时间周课时均在24节以上,甚至有的学校高达30节。但基本上上课的时间都是学生利用缅甸公立学校学习的课余时间,所以对华校学生来说学业压力比较大,同时也极易造成生源的流失。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华文教育在缅甸,特别是腊戌地区的华裔子弟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华校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学生生源稳定、学习汉语热情高,汉语课程多样化,课时充足,华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比较强,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很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华校的师资都是本校毕业的学生或是缅甸本土教师,这些教师学历水平低,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该地区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华文教师工作薪资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师资流失,不少教师在教几年中文后会选择跳槽中缅合资或中国独资的公司;第三,大部分学校选取大陆版和台湾版的中文教材作为授课材料,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学情;第四,所有华校授课时间均是在缅甸公立学校正式授课的时间之外,因此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课下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与复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随着缅甸公立学校学业负担的加重,越到高年级,华校的生源越容易流失。最后,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有限。
四、意见与建议
第一,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缅甸华文教师的培训。大部分缅甸华文教师学历水平低,教学水平差强人意,不少人仍然沿用中国国内七八十年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华文教学,缺少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缅甸华文教师的培训。目前常用的以讲学团“走出去”的形式到当地进行培训,或是以“请进来”的形式请当地华文教师到中国国内高校进行培训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时间有限、花费过高等问题。而经济便捷的网络培训,又不太符合当地的教学实际,因为不少地方网络通讯不好,且不少教师没有电脑设备。因此建议中国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参照志愿者或公派教师的选拔流程和相关制度,遴选出专门承担相关培训任务的志愿者或者教师派到当地,任期一到两年,进行巡回培训,既节省了成本,又保证了培训时间,同时也能使得相应的培训制度得以持续进行。
第二,提高华文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当地的华校教学设备。为了提高华文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减少优秀师资的流失,使得更多的教师从事华文教育,中国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对从教年限较长的华文教师进行精神表扬及物质奖励,提高相应的工资待遇。中国政府相应部门也可以通过政策上的支持,如缅甸当地企业在华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缅甸企业加大对当地华校的资金支持,提高华文教师工资待遇,改善当地的华校教学设备。
第三,努力创造、增加缅甸华裔学生到中国国内大学进行深造的机会。“台湾热”式华文教育在缅甸的兴起,表明有效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华文,因此可以通过创造、增加缅甸华裔学生到中国国内大学进行深造的机会,一方面提高缅甸华裔学生学习华文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华文;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让这些有机会来深造的学生回华校进行几年的华文教学,既提高了华校华文教师的学历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华校师资短缺的问题。
第四,编写适合当地学情的汉语教材。大部分腊戌华校所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不符合缅甸华校学生家里具有良好的汉语习得环境、汉语听说基础比较好,及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学情;有的学校采用的大陆版或是台湾版的《语文》教材,也不符合这些学生远离祖籍国、在一定程度上深受缅甸当地文化影响、对祖籍国特有的一些思维方式及审美标准等缺乏了解的学情,因此开发符合当地华裔子弟学情的汉语教材势在必行。可以充分调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及缅甸当地华校教师资源,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既保证了教材编写的质量,又能充分考虑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汉语教师的教学情况等。
总之,缅甸腊戌地区的华文教育虽然在华裔子弟中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因为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得该地区的华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宏伟.缅甸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研究,2006(06).
[2]杨仲青.探讨缅甸腊戌地区华文教育发展之现况与展望[EB/OL].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EB/OL].
[4]陈仙卿.缅甸华人与华文教学发展状况[J].红河学院学报,2014(06).
[5]李春风,莫海文.缅甸百年中小学华文教育发展及特点分析[J].八桂侨刊,2016(02).
刘红娟.缅甸腊戌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109-111.
基金:曲靖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留学生《对外汉语语法》课程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为JGXM2016014);国际化课程“对外汉语语法”.
分享: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的留学生数量开始快速的上升。这些留学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是未来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国际留学生教育就需要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使其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成长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然而,在笔者对江苏某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留学生的中华文化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
2020-10-22本研究在赵志娜的问卷基础上融合学习动机、心理孤独感编写了一份问卷调查,考察了2010年3月广西高校教师赴加拿大埃德蒙顿理工学院半年留学与2020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外班学生未出国前的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人际关系。同一份问卷调查内容,课堂授课教师都是欧美在职教师。
2020-10-151、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变迁对华文教育的影响2、丘汉平的华侨教育思想3、新时期华文教育开展途径研究4、从“再中国化”到“再华化”——百年间东南亚华人的身份重构及其对华文教育的影响5、柬埔寨华校本土汉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6、海外华文教育“云端开花”7、20世纪初中国报刊中的东南亚华侨教育问题——以《华侨教育》为考察中心
2020-08-31晚近以来,广东四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的男性大多赴北美、澳洲谋生,他们若想融入当地社会,就必须学习新的语言——英语。邝其照、伍光建就是从四邑走出国门的先行者,也是英语教育、英汉翻译的先驱。四邑地区重视子弟的教育,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送男孩去香港学习英语,以备出国之需。
2020-07-04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华文教育的“大本营”,历来运用不同方式支持推动华文教育发展。而如何有效推进华文教育事业,则是两岸与时俱进的话题。台湾地区在华文教育事业上有着起步早、成效多等优势,特别在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华侨青年华文水平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和研究探讨。
2020-07-04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看,培养汉语语言人才的过程即是保障汉语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华文教育将汉语资源转化为各种类型的汉语人力资本。从汉语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和结果看,柬埔寨华校的华文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制度阻碍华校汉语人力资本的积累、汉语人力资本代际传递效率低、华校转化潜在汉语人力资本的能力弱。
2020-07-04对2000年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是整体状况、学校、教材、课程、师资与学习动机六个主题。新世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总体呈现以下五个特点:华文教育的推广和国家建设之间的博弈;各层次华文学校皆在夹缝中生存;华文教材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且水平参差不齐;华文师资紧缺且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华文学习动机体现了深层次的语言意识形态。
2020-07-04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孔子学院,这三个部分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当前东南亚的华文教育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促进这一波东南亚华文教育热潮的根本动力,反过来,华文教育热潮又助推全球化和区域化,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实践提供基础和条件,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民心相通。
2020-07-0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作为我国通往印度洋最短陆上通道的枢纽,毗邻西南边疆的缅北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受到中缅双方的更多关注,给该地区华文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缅甸果敢自治区、掸邦第二特区及克钦邦等缅北地区华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提升该地区华文教育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0-07-04研究表明,缅甸华裔青少年母语认同度较高,但存在代际差异,其形成内因有:老一辈华人坚守的民族情感和华文教育阵地,使母语教育和母语认同得以薪火相传;年青一代主动、理性的母语认同模式,使母语学习和认同积极良性发展;家庭教育对华裔青少年母语认同、民族认同心理构建有影响。
2020-07-04人气:5702
人气:5599
人气:5313
人气:5234
人气:462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2086
主管单位:晋中学院
主办单位:晋中学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3-1808
国内刊号:14-1327/Z
邮发代号:22-128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45
影响因子:0.077
影响因子:0.259
影响因子:0.356
影响因子:0.0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