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教学应从学生角度审视教材,优化难点、重点知识的教学处理。其中,范例教学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路,是相对适合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的侧重点,其次列举了几点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范例教学法,即选择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材料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结合,实践,总结其中蕴涵的规律性知识,避免学生单纯靠记忆背诵知识,而导致知识理解不充分等境况。初中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的阶段,教师应在此阶段选用范例教学,协助学生于课堂学习中逐渐寻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及学习方法。因此,本文对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教师设计需遵循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应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了解,在实行前期,教师应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部分基础知识的常规教学了解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理解水平,活学活用效果等,而后根据学生展现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设计重、难点知识教学的相关范例式教学内容。当学生达成此阶段的学习目标后,才可于课中额外考量的延展教学,或进行下一阶段的课程教学。
(2)精简性原则
教学设计需遵循精简性原则。此类教学方法强调“范例”,教师应摒弃依照教材讲解的固有形式,优先分析教材内容,进行必要讲解内容的提炼,体现当前课程教学的“主干”,令学生逐渐养成分析教材的学习思想,按照教师于课堂教学中展现的主次取舍思路,并于后期的学习中尝试预习,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
(3)范例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还应展现返利性原则。范例教学法的应用应着重展现在范例性上。除却应选择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予以分析外,还应适当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较易理解的角度安排教学范例。相关内容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高效理解所学知识,并借由范例及延展知识令其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协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4)明确性原则
应用范例教学,教师需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将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之间深度融合,作为范例选择的支持。范例涵盖解题方法或学习技巧,还需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比如,“酸碱”知识教学,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案例,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参与实验过程,对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培养其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活跃性原则
应用范例教学法,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适当地利用激励措施。当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能够较为准确地回答时,教师可以当众表扬;反之,如若学生回答得并不准确,教师也应选择委婉的方式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寻找其闪光点,将激励评价和范例教学深度融合,让课堂氛围保持活跃,为学生交流知识、思考知识营造空间。
(6)反思性原则
课堂教学,应用范例教学法应该把握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了解其学习兴趣,营造和学生兴趣高度相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理解范例和学习其中的知识搭建平台。在教学阶段,教师还需具备反思意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反思教学成效,优化范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2.范例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因为初中化学知识点分散,物质的性质有诸多相似之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影响学生的兴趣,还可能导致其后续在知识应用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出现排斥心理。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优选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培养为主,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2)促进思维发展
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将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课堂活动设计相对较少,案例分析也相对不足,因此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缺乏,创新思维也未形成。在课堂上利用范例教学,对不同的化学知识点,教师都可以选择教材或者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深度分析,让学生对物质性质和结构有深入了解,参与课堂活动过程,自主总结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树立学习观念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三维目标,除了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以外,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环节选择范例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不但是知识学科,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困难,但也要形成坚毅的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坚定学习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初中化学教学中范例教学的应用策略
(1)应用经典案例,带领学生领略化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此处以同本教材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教学为例。教材第173~175页有诸多的化学实验,而后为“金属活动性”的相关知识。教师可带领学生重点分析其中能体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并于其中展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如实验6-2中提及金属会和氧气反应,学生多会被图片吸引注意力,进而对实验的实际操作感兴趣。教师可告知学生关注实验文中的重点内容——常温下镁、纯铁及铜和氧气反应的差异。提出此类内容,学生便会好奇,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有效关注实验中提出的重点内容。其中,镁条燃烧需要将表面的氧化镁去除,部分学生必然好奇带有氧化镁燃烧会是怎样。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拓展讲解氧化镁阻燃的作用,并借用视频等形式予以展示。由此,学生便会在领会金属活动性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金属氧化物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2)应用生活案例,带领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
此处以科学出版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1“溶液的酸碱性”相关教学为例。在学习本章节知识前,学生或在生活中简单了解过“PH”。教材中亦呈现了前期课程教学中涵盖“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知识。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后,便可直接跳至第223页酸碱度知识的讲解,令学生观看第224页酸碱试纸的应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能用于酸碱测试的物品。部分学生或会跳回之前的实验8-2,列举出柠檬汁、苹果汁等物品。教师应不急于向学生分发p H试纸进行下一步实验,而应带领学生尝试回忆生活中可用于实验中应用的可制作待测溶液的物品,并在学生分析后,带领学生预先阅读第225页“p H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延展讲解数项与之相关的生活事例,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学生意识到酸碱性化学知识学习的价值及必要性。而后,再进行p H试纸相关实验,学生便会保持相对专注的学习状态,且一定概率会在课后自行搜寻相关知识,逐渐对化学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4.初中化学教学范例教学的应用案例分析——以家庭小实验为例
(1)范例实验素材选择贴近生活
课堂教学重点在于教学设计,范例教学法的应用、选择应贴合学生生活的小实验,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依托实验作为范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寻找其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身边的化学”这节课的家庭实验范例可以选择“甘蓝汁、白醋与清洁剂反应颜色变化”,要求学生准备甘蓝、白醋、清洁剂、纱布、玻璃杯和白酒等实验用品。在实验开始前笔者为学生介绍了实验原理,由于紫甘蓝内含有花青素这类物质,属于酸碱指示剂,在其遇到酸性物质时,颜色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蓝。教师还需将实验操作流程向学生介绍:第一步:取紫甘蓝叶片若干,置于碗中捣碎,添加白酒浸泡,一小时左右即可;第二步:用纱布过滤汁液,将液体盛装在玻璃杯内;第三步:取1/3汁液,用另一玻璃杯盛装,向其中添加白醋;第四步:取1/3汁液,选择干净的玻璃杯盛装,添加少量的清洁剂。由于该实验属于教材中首个的实验内容,学生最初接触化学实验,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可过高,以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为主。虽然此时学生还未接触酸碱指示剂知识,但是通过这类家庭实验,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期间,学生可能提出问题“为何选择白酒泡甘蓝叶?能否选择热水?”“如果向汁液中加入洗衣粉,是否能变成蓝色?”“还有哪些叶子能应用在变色实验中?”针对学生的上述疑问,笔者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并以此为切入点,继续让学生参与“用植物来制作酸碱指示剂”这个实验,并为学生提供资料,生活中的“红萝卜皮、红玫瑰、葡萄皮、白菊花”等都可作为实验材料。
(2)范例实验过程设计需要完善
选择实验作为范例,实验设计十分重要,需要教师突出内容的立体化特点。比如,“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这节课教学,可以选择“分子间隔实验1+1一定等于2吗?”实验内容作为范例,为学生准备刻度杯、芝麻、黄豆、白糖、酒精、水等材料,要求学生分别量出1体积的芝麻和黄豆,将二者混合,观察体积之和是否等于2?分别量取100ml的酒精和水,混合以后观察体积是否等于200ml?指导学生将白糖加入水中,观察水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上述实验流程简单易操作,实验效果直观清晰,学生参与后,有助于其深入体会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这一化学知识。
(3)范例实验教学体现生动、绿色理念
范例实验的选择和应用,还需要教师关注知识的呈现不但应该生动,还应体现绿色理念,将绿色化学融入其中。比如,“水的组成”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作为范例。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健康影响人类健康,通过实验范例,初中生对“水的净化”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知。实验开始前,准备小卵石、活性炭、纱布、塑料瓶、石英砂和蓬松棉等用品,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在净水期间,可依次将(1)蓬松棉(2)纱布(3)活性炭(4)纱布(5)石英砂(6)纱布(7)小卵石(8)纱布等放在净水装置内,利用上述物质将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滤除,特别是活性炭还能吸附水中的颜色或者异味。要求学生按照如下操作完成实验:第一步:取一个塑料瓶,将底部剪去,利用带孔导管将瓶口塞紧,使瓶身倒立;第二步:用水洗净小卵石、活性炭以及石英砂,晒干待用;第三步:按照实验要求分别将以上实验材料放入瓶内;第四步:准备净水器,将其放稳,下方放置洁净玻璃杯,将浑水从净水器上方缓慢倒入,观察下方流水的清澈程度。虽然该实验较为简单,但是实验内容具有实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考虑到部分家庭可能不会准备活性炭、单孔橡胶塞等物质,因此,学生在参与实验阶段,还可适当地对装置加以优化和改进。可选择带盖矿泉水瓶,在盖中间打孔,将蓬松棉放入其中,还可选择完全燃尽的蜂窝煤,替代活性炭,这类物质和活性炭同样具有疏松多孔,也具备吸附作用,因此可以将其砸碎、浸泡、晾干以后作为实验材料。教师选择此类内容作为范例,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其实验技能的培养,分析能力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范例教学应用十分必要。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范例教学的应用侧重,进而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性,适当应用经典案例,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尚阳.浅析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13).
文章来源:陈金祥.分析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1):86-88.
分享: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必修实验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培养科研思维。目前,国内的物理化学实验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系统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2024-05-21《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生命科学、药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大部分高校相关专业硕博深造的必考科目。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重要学科,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单一的理论知识。
2023-10-26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变局时代,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信息技术正在赋能和重塑越来越多领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由“简单应用”转向“深度融合”的阶段,教育数字化成了教育教学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热点话题。
2023-10-26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双一流”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双一流”建设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培养顶尖创新人才是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打造“双一流”高校的基础所在。
2023-10-26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教育,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并将智慧教育列入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之一。
2023-10-26氧化还原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基础和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设计方面,必须持全局观[1]。重要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腐蚀和电化学等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基础性应用。基于此,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反应的实质,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学好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内容的重要方法[2]。
2023-10-24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催吐和湿热退黄治疗,如将其研磨成细粉再经鼻粘膜给药或制成片剂口服给药用于治疗黄疸[3].将甜瓜蒂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5].本实验考察了甜瓜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对提取物和萃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研究,为甜瓜蒂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3-10-16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慕课、智慧课堂等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技术在中小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们已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作为特定的要素用于建构自主探究、交互合作、资源共享的全新教学模式.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09-08小组合作是重要的班级活动组织形式。相比于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达到知识和经验共享的目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精神产生正向的引导。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方法的实践做了一些探索。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2023-08-14高中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不仅要重视对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多元化教育教学的视角,实现创新发展。本文研究以明确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观念与教学对策安排的相关内容为主,依据对新模式观念中几种不同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概述。
2023-08-13人气:7312
人气:3594
人气:2804
人气:2608
人气:251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化学教学
期刊人气:4577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5-6629
国内刊号:31-1006/G4
邮发代号:4-32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