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与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护理风险防范,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疗效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护理得分均占优势;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内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可以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风险防范既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又能够避免和减少住院期间、医护、患者及家属等受到伤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呼吸内科作为临床中的重要科室,其具有病流量大、工作强度与风险事件发生频率高的特点,因此对呼吸内科强化护理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某院呼吸内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中含有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5例和45例;患者年龄58~80岁,平均年龄(70.5±5.5)岁;患病时间5~25年,平均(10.5±2.8)年。对照组的患者中含有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60例和40例;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年齡(68.5±5.8)岁;患病时间5~28年,平均(10.4±2.7)年。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患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且护理人员技术熟练程度、护理能力相当。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及时送检血液标本,根据医嘱要求患者卧床休息等。
而试验组则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方法,具体为:第一,增强科室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科室内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学习,重视护理人员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其风险和责任意识。每周要开展一次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防护物品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抢救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意外事故的处置方法等,保证每个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护理文书的正确填写,护理项目的正确记录等。第二,疾病风险防范。护理人员要为每位患者建立护理档案,每天评估患者病情以及心理状况,及时更新护理档案。同时根据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协助其翻身和叩背,做好保暖措施,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并引导患者正确咳痰,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第三,药品风险防范。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认真核对患者病情以及药物匹配性,防止用药错误的发生。对于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措施的患者,应将药物分类、整齐摆放,严禁混放,可应用不同颜色卡片做好标记。患者用药前必须认真核对规格、数量、保质期等,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存在过敏史的患者要在床头做好警示标记。
1.3 观察指标
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进行评分,采取百分制,分值和护理质量呈正比关系。护理满意度则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项,其中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方法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护理得分均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风险管理指标对比分析(x±s)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呼吸内科患者多病情严重,且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因此有必要在呼吸内科实施护理风险防范。从此次研究显示的数据来看,这说明护理风险防范在提高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对医疗需求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护理风险防范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多个环节,而能否有效识别护理风险则是进行风险防范的关键,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第一、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为确保呼吸内科护理管理的有效实施,护理人员应对风险意识加以树立将传统观念摒弃,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护理过程中各种失误的了解,并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促进护理人员法制思想的提升,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按相关规范来执行,使风险发生率大大降低。第二、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医院应对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加以健全,为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依据。在日常管理中应将交接班制度有效落实,避免因个人原因出现护理人员不足的现象发生,另外还应对呼吸内科药物的使用进行检查,掌握对药物的禁忌,对相关材料加强审核。对于呼吸内科日常工作中,将交接班制度有效落实,对病房定期彻底消毒,做好疾病隔离处理。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护理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安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4(02).
[2]史乃英探.究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和防范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10).
[3]颜彦探.究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和防范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01).
[4]朱启香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2).
刘珊珊.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特别健康,2020,(13):245-246.
分享:
尘肺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时间吸入致病性有害物质并潴留于肺内,长期以往损伤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尘肺呈缓慢进展性,且造成的损伤不可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也缺乏特效药物,反复入院治疗对患者身心均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
2025-04-09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危害,需积极治疗及护理[1-2]。临床较为重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3-4]。临床研究显示[5-6],给予呼吸道感染患者PDCA循环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
2025-04-07目前,现代医学对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以常规经验性广谱抗菌治疗为主,辅以氧疗、镇咳化痰等支持性疗法[2];而物理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提高肺部通气效率,减轻炎症反应[3]。然而针对部分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辅以物理疗法效果并不显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在支气管镜指导下,利用生理盐水对肺泡进行清洗,
2025-04-03肺部感染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带来了困难[1]。早期准确地进行抗病原学治疗,能使医生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提高用药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2]。
2025-03-25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喘息为特点,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损伤或呼吸衰竭。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证”等范畴,多因外邪侵袭、内脏亏损导致肺失宣降而引发。
2025-03-17肺部感染(pulmonaryinfection,PI)是一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P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20%~70%,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1,2]。PI起病隐匿,一些患者为症状不明显的轻度感染,此类感染发病症状具有一定非特异性,容易导致患者漏诊或误诊,耽误治疗。
2025-03-14采用雾化吸入将药物通过雾化器制成气溶胶颗粒进入到呼吸道,可达到湿化呼吸气道的目的,有利于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排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患者雾化吸入时,雾化器的管道位置不同,则会造成雾化湿度、温度、气流方式等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对雾化效果存在影响。
2025-03-13既往临床常通过肺炎严重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等评估患者严重程度,但其涉及多个指标,检测评估过程较繁琐,如APACHEⅡ评分需要收集和计算多个参数,且对于老年或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导致评估准确率降低[2-3]。
2025-03-04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Cough,PIC),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来,是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控制后,仍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病程多在3~8周,按病程分类属于亚急性咳嗽[1]。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得知,多数患者感冒痊愈后咳嗽迁延不愈,并经临床诊断可为风燥伤肺型PIC。
2025-02-28慢性支气管炎(CB)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病变源自支气管肺部,一旦发病,容易造成肺部无法正常运作,加上容易反复发作,从而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并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同时全球环境污染加重,导致老年CB发生率有所升高[2]。
2025-02-21人气:16616
人气:15969
人气:15537
人气:15258
人气:1476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呼吸杂志
期刊人气:458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6X
国内刊号:13-1368/R
邮发代号:18-12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996
影响因子:0.767
影响因子:0.96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