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及变应性炎症,多发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吸烟等密切相关[1]。该病病程长,每遇寒冷、有害气体刺激等易诱发急性发作[2]。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当将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诱发持续性哮喘、呼吸衰竭等,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西医常给予抗感染、镇咳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尽管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药物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疗效不甚理想[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在该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笔者将2017年5月—2019年8月收集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运用自拟清肺定喘汤辅助西药治疗,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本院呼吸科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西药对照组(40例)和清肺定喘汤观察组(38例)。对照组女性16例,男性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6±11.7)岁;急性发作病程1~4d,平均(2.13±0.42)d。观察组女性15例,男性23例;年龄43~74岁,平均(59.5±12.5)岁;急性发作病程1~3d,平均(2.08±0.5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西医诊断标准[5],中医证属痰热壅肺者[6];2)40岁≤年龄≤75岁;3)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整者;4)患者及家属对本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其他证型者;2)伴有肺部结核、肺肿瘤等其他肺部疾病者;3)既往有胸部、肺部手术史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5)合并有心血管、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严重疾病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49)静脉滴注,15mg/次,2次/d;阿奇霉素片(浙江华润三九众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58)0.25g口服,1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定喘汤,具体药物组成为:生石膏30g,鱼腥草15g,黄芩12g,川贝母9g,炙麻黄12g,杏仁12g,苏子12g,桑白皮12g,瓜蒌12g,五味子12g,茯苓12g,甘草9g,上述中药水煎服,每天1剂,煎取300mL药液,分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2.2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判定。
2.3观察指标
2.3.1临床症状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咳嗽气喘、痰黄难咯、烦热口干、便干尿黄等临床症状变化,按照症状从无到重分为0、Ⅰ、Ⅱ、Ⅲ级,分别对应0、2、4、6分。
2.3.2肺功能检测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运用肺功能仪(品牌:CHEST/捷斯特;型号:HI-101)检测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FEV1/FVC。
2.4统计学分析
获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3.3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4、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空气污染的加重,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诱发其急性发作的因素也进一步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慢性支气管炎的的发病率约为3.82%,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5%~20%[8]。有效地控制发作、减轻急性发作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重点与难点。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中医学归属于“咳嗽”“喘证”“痰饮”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由于患者咳嗽、咳痰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痰邪伏留肺脏;肺气亏耗,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职,病程日久则致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久则及肾,肾不纳气,由咳致喘;偶感外邪而引发伏痰,痰从热化,内蕴于肺,成痰热蕴肺之证。治宜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本临床观察运用自拟清肺定喘汤,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川贝母清泻肺热、化痰止咳;炙麻黄、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平喘;苏子降肺气、化痰涎;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瓜蒌清热涤痰;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五味子敛肺气;茯苓健脾渗湿;甘草祛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起清热化痰、宣肺降气平喘,而起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为优(P<0.05);2组治疗2周后咳嗽气喘、痰黄难咯、烦热口干、便干尿黄等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症状和肺功能改善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可见自拟清肺定喘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肯定,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参考文献:
[3]朱臣伦.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规范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14.
[5]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2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江增伟,祝建军,郑小沪.清肺定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06):921-922.
分享:
腺病毒是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时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后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较高。腺病毒容易感染多种组织细胞,影响并累及多个系统。腺病毒肺炎占儿童病毒性肺炎的4%~10%,是儿童常见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儿童腺病毒感染易感年龄为6个月至2岁,一般在冬春季高发。
2025-04-23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可引起中度上呼吸道感染、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肺外临床症状,如脑炎、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心肌炎和溶血性贫血[1],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主要病原体[1-2]。
2025-04-22尘肺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时间吸入致病性有害物质并潴留于肺内,长期以往损伤肺组织,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尘肺呈缓慢进展性,且造成的损伤不可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也缺乏特效药物,反复入院治疗对患者身心均造成较大影响,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2]。
2025-04-09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比较常见疾病,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呼吸困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危害,需积极治疗及护理[1-2]。临床较为重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3-4]。临床研究显示[5-6],给予呼吸道感染患者PDCA循环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
2025-04-07目前,现代医学对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以常规经验性广谱抗菌治疗为主,辅以氧疗、镇咳化痰等支持性疗法[2];而物理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促进痰液松动与排出,提高肺部通气效率,减轻炎症反应[3]。然而针对部分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辅以物理疗法效果并不显著。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在支气管镜指导下,利用生理盐水对肺泡进行清洗,
2025-04-03肺部感染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气道、肺泡、肺间质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给诊断带来了困难[1]。早期准确地进行抗病原学治疗,能使医生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提高用药效果,改善病人的预后[2]。
2025-03-25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该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喘息为特点,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损伤或呼吸衰竭。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证”等范畴,多因外邪侵袭、内脏亏损导致肺失宣降而引发。
2025-03-17肺部感染(pulmonaryinfection,PI)是一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P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20%~70%,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1,2]。PI起病隐匿,一些患者为症状不明显的轻度感染,此类感染发病症状具有一定非特异性,容易导致患者漏诊或误诊,耽误治疗。
2025-03-14采用雾化吸入将药物通过雾化器制成气溶胶颗粒进入到呼吸道,可达到湿化呼吸气道的目的,有利于患者呼吸道的痰液排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患者雾化吸入时,雾化器的管道位置不同,则会造成雾化湿度、温度、气流方式等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对雾化效果存在影响。
2025-03-13既往临床常通过肺炎严重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等评估患者严重程度,但其涉及多个指标,检测评估过程较繁琐,如APACHEⅡ评分需要收集和计算多个参数,且对于老年或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导致评估准确率降低[2-3]。
2025-03-04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583
人气:15304
人气:1485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呼吸杂志
期刊人气:461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6X
国内刊号:13-1368/R
邮发代号:18-12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939
影响因子:0.996
影响因子:0.767
影响因子:0.96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