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三全育人”视域下园林专业课程实践育人途径探讨

  2024-09-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更好地促进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梳理园林专业存在的问题: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学科师资力量薄弱、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较低、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较少,探讨通过调整课程教学顺序、增加课程实践课时、构建新式课程体系、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践(实训)基地、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来提高园林专业育人质量。

  • 关键词:
  • 三全育人
  • 人才培养模
  • 园林专业育人质量
  • 园林专业课程
  • 实践育人途径
  • 加入收藏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探索新的育人方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为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路径,对推进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大引领意义[1]。园林专业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主要从事和土地、自然与人居环境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建设实践工作,尤其注重在实践中进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2]。当前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大力培养高级专业素质科学技术人才,既是高校办学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和担当。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探讨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如何有效开展园林专业教育工作,创新、整合育人路径,是当前高校落实、增强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迫切问题。探讨园林专业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和实施,对于发展园林专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三全育人理念与内涵


“三全育人”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3个方面,其中“全员育人”强调教育要具有普遍性与全面性,参与教育过程的人都应该承担育人的责任,包含了所有与学生教育过程中接触的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还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与生活,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课外辅导等方式,构建“课内与课外、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全过程育人格局[4]。“全方位育人”强调教育要具有多维度和全方位性,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关注学术成就,还应该关注其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全员”育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基础和前提[4],是“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相辅相成,即“三全育人”要在全过程育人中体现和落实全方位育人,在全方位育人中体现和落实全程育人[5]。


2、园林专业实践育人现状及相关问题


目前大多数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除去通识课程军事理论、体育、道德思想教育、政治、哲学等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包含“园林史”“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初步”“基础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等,专业核心课包含“园林工程管理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各个学校开设课程大同小异,都能较为全面地涵盖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但在园林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

我国多数大学本科园林专业学制为4年制,课程学时平均170个,课时主要分配在3个方面,一是通识课程,二是专业基础课程,三是专业核心课程。由于学校性质不同,在对专业课程的安排中也存在差异。学校对专业课程会根据学校的师资结构与学校特色进行安排,如建筑类院校在建筑与工程类课程上设置的课程及课时较多,设计规划类课程课时较多,植物类的课程课时较少;而农林类院校则是植物与生态类课程课时较多,设计规划类课程课时较少。不论设计类课程还是植物类课程,两者均需要实践劳动对设计理论与植物造景效果予以实施与呈现。当前社会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学生不仅要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6]。因此,要实现园林专业教育“量和质”的发展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2.2 学科师资力量薄弱

园林专业相较于建筑学以及城乡规划等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学科沉淀积累不足,这种情况使得教师队伍结构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充实优化。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处理学科发展方面的工作,这些任务占据了教师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教学研究的时间较少。教学模式多采用“照本宣科”,且课件多年未变,对教材解读拓展不足,主要是艰涩的理论介绍,对课程本身的实践内容较少展开,或者由学生自行实践,未进行实践指导及结合实践进行理论解读,没有较好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无法保障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效果[7]。

2.3 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较低

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变化,园林专业教育需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具有交叉融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社会需求角色的转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园林专业属于实践操作类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软件使用、施工工具操作和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化的规划和设计、施工建设及管理。若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大多数教学实习以学习了解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当面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时,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大四阶段虽有校外实习,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习工作单一等问题,以致学生的实习无法达到检验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熟悉岗位特点的目标。本科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讲授大于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对园林人才的传统培养是较多注重园林设计理论知识体系的介绍与构建,人才培养滞后于园林行业需求[8]。

2.4 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较少

教育的目的是把一定的社会需要转化为人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对教育对象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9]。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侧重于对正确的价值观等思维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和课程教学中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一般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侧重于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开展思政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0]。大学课堂的课程思政不仅需要思政课程教师的助力,而且需要每一名专业课程教师一起努力,联合营造课堂的思政教育环境,助力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使命与责任,构建“大思政”课堂教育的育人格局。高校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学生带离舒适区,积淀专业必备的基本素质,授之以“渔”比“鱼”重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深入探索研究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更为重要。


3、园林专业实践育人的路径探索


3.1 调整课程教学顺序

优化课程顺序着重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在课程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对园林实践对象的认识,首先,引入更多的园林设计实践案例,让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一个具象认知。其次,设置一些室外课程,如观花、观树课程,了解园林植物习性,带学生前往植物公园、湿地公园等实地调查学习场地的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以及亲身体验设计感受。再次,组织学生开展园林设计比赛、景观建造实践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在实验基地进行植物培育、苗木繁殖,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回归教材课本,结合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总结理论内容、解读理论逻辑、深化理论认知。通过调整课程教学顺序,从具象认识到实践操作,再到理论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的学习不仅停留在理论课程方面,而是通过实践亲自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取。

3.2 增加课程实践课时

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同时,对课程学时的优化也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针对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学时分配不均、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首先,对于基础课程,如植物学、园林史等,应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将部分理论内容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同时,增加实践学时,如组织学生参观园林景区、进行植物种植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同时,选修课程的学时也应根据课程内容和难度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优化园林专业的课程学时,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3.3 构建新式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和调研行业人才需求新趋势,建立与行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11]。课程结构的优化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突出专业特色和实践性。除了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植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外,还应加强跨学科课程的融合,如引入环境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针对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灵活进行设置,选修课程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实践方向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注重创新和实践。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钻研的精神。同时,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全尺度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园林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最终是让课程体系设置紧跟国际国内的园林行业发展趋势,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时效性,面向国家、社会、行业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12]。

3.4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在园林资源共享平台方面,园林专业需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一个高效、便捷、多功能且互动性强的共享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园林专业的进步与创新[13]。这个共享平台不仅包含专业的基础教学资料,如教材、课件、视频教程等,还涵盖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的各类资源。相关科研成果的展示也是平台的一部分,通过展示师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促进学术成果的交流和共享。行业动态和趋势分析也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发布最新的政策法规、市场动态等信息,有助于师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经典案例的收录更是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素材,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平台也要具备社区互动交流功能,以加强师生和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此可以设置多种互动模块,如在线论坛、讨论区、讲座等,允许师生们针对专业问题自由发表观点、提问和回答。这种互动形式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还能激发师生们的创新思维和灵感。此外,平台还定期举办线上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交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与业界精英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为保证资源共享质量,要确保所有上传和分享的资源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审核,以保证其真实性和科学性。在资源获取和分享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机制,确保每个用户都能公平地获取和使用平台上的资源。此外,为了保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重视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工作,确保平台上的资源始终保持最新、最全面的状态。总之,增设资源共享平台是园林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构建一个全面、丰富、互动性强的资源库,提供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机会,可以有效推动园林行业和园林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3.5 建设实践(实训)基地

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14]。贵州师范大学校内校外均建设有园林实践(实训)基地,为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园林植物识别与种植、园林苗圃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同时实践(实训)基地还可以为学校地理学等专业提供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可持续农业发展、地质构造观测的实践基地,是提高本校教学科研水平、育人水平的重要平台。校外实践(实训)基地为贵州师范大学关岭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校企(校地)联合建设,使之形成以服务于学校园林专业为主,兼顾地理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为辅的校外基地。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强调服务社会功能,把学校的智力优势资源和社会的资金及人力优势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校企(校地)合作实践示范基地。通过与企业、地方合作,围绕一线生产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6 持续推进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并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学生通过对一个课程从理论基础的学习,到实地进行勘测以及现场的施工劳动,到最后的绿化养护管理,进行完整的园林专业全方位的实践育人[15]。这种教学模式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且具有参与感的学习体验,也将有效加强园林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除此以外,在信息化时代,要深化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将MOOC资源、校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结合项目式、云课堂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课程思政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手段开展课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可跨越时空限制,在线实时邀请园林行业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线生产人员作为校外实践导师,进行生产工作直播。从具体实践中的工作组织流程、设备操作技能、人员分工合作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进行展示介绍,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园林专业在实践方面的职业特点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广亮,祁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4(09):55-58.

[2]孙松林,刘磊,邢佑浩,等.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西南大学-道合园林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8(04):123-130.

[3]高丽华,陈金凤.“三全育人”视域下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吉林教育,2024(14):80-81.

[4]梁伟,马俊,梅旭成.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36-38.

[5]王阔.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路径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46-48.

[6]黄秋燕,杨建欣,陈安,等.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6):265-268.

[7]赵金鹏,哈丽娜·努尔布尔.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21,19(36):122-124.

[8]徐芳,孙晋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现代园艺,2024,47(04):192-194.

[9]扈中平.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1996(02):13-15.

[10]母洪娜,孙陶泽.课程思政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11):177-178.

[11]徐迎碧,徐彬,王颖,等.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园林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4,7(02):194-195+200.

[12]郭彦弘.从花园城市到社区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趋势[J].城市规划,1981(02):93-101.

[13]王忠君,石玲,王冲.高质量培养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现路径[J].高教学刊,2024,10(S1):10-13.

[14]刘丽.园林技术专业校企“人才共育”合作机制建设研究——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5(11):68-70.

[15]洪丽,刘帅.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路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3(20):62-65.


基金资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全方位育人视域下园林专业课程实践育人价值研究”(GJXHSZSZZY042)


文章来源:张蒙蒙,刘念,吴强.“三全育人”视域下园林专业课程实践育人途径探讨[J].现代园艺,2024,47(21):178-180+18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园艺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期刊人气:201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主办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6-4958

国内刊号:36-1287/S

邮发代号:44-11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