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03
3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众所周知,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在一个既定的思维框架下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历史与系统”框架就是最好的分析方式。从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探究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理论及制度制定上的关系,从系统角度看,可以分别对体制改革及经济法进行结构分析及功能分析,从而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探究体制制度在体制改革上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作者就以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一方面阐明了体制改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探究了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法治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四个全面”的发展背景下,尤其在是“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法研究过程主要关注三大关系,即:“改革—经济法”关系、“宪法—经济法”关系以及“政府—市场”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四十年的改革开发,一直以来都注重着对不合理体制的改革,将体制改革贯穿于整个改革、发展过程。由于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探究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关联性,有利于更好的了解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更好地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
一、从历史角度看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联性
改革开发的四十年间,“体制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措施,体制改革不仅影响着国家与人民,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调整,与此同时,也影响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项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1]。因为,体制改革同经济法理论、制度的生成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其二者间的关联性对经济法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经济法的角度来看,对体制改革的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对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以及经济调整体制三者的研究,由于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在整个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得以处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过程的基础,而现代化的经济调整体制则为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发扬与继承。
三种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代表了经济制度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发展、建立的过程,并且对经济法相关理论制度的产生于发展都产生了深渊的影响。特别是经济调整体制的改革,对现代化的经济法的构成及规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由此可见,站在历史角度及经济法的角度来看,从三类体制改革角度来对不同时期的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有利于不断深化、丰富经济法的相关理论研究。在许多的体制改革过程中,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其他各种改革的前提要素。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全民一直致力于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并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发展变革带动了我国的转型发展,从而引起了我国多个领域的制度变迁,这就为我国经济法的制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从系统角度看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联性
结构与功能是系统分析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处理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体制改革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工程,其所包含的结构复杂多变,涵盖了多种结构的调整及变动,需要通过权力结构进行优化,对相关体制的功能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体制的改革。除此之外,体制改革便随着权利的二次分配,且需要法律的认同及保障,在对经济法结构进行规范的过程中,恰有一项规范能够对调制权的分配问题进行更好的规定,进而凸显其相应的功能[2]。所以,从结构及功能角度来对“体制改革及经济法之间的关联性”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站在“结构与功能”的角度来看,体制改革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其分析过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协调才可完成。因为,各种体制改革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对权利结构的调整,同时,权利的重新分配也需要在相关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体制改革一直以来都与相关权利的二次分配,以及具体的机构改革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机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体制改革的直接体现及核心要义,而只有切实改善体制改革的系统性以及机构改革的系统性,才能更好地协调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才能进一步优整个体制的功能,从根本上实现系统的优化输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制改革是基于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开展的一场动态的变革,是一场十分复杂的系统发展工程,站在“历史”角度及“系统”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探究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突出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自改革开发以来,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改革开发的核心举措就是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又与经济法息息相关,二者之间的互动共存,对我国生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探究体制改革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经济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更清晰地解释经济法制度的生成机制,明确经济法制度对体制改革的保障功能,丰富经济法相应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法制度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张鹏.经济周期视角下的煤炭企业去产能转型发展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8,38(12):44-48.
[2]张守文.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关联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05):27-35.
向五星.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的关联性考察[J].法制博览,2019,(25):263.
分享: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新兴产业得以崛起,为区域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数字经济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贸易的长远发展。
2023-11-0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变发展阶段,如何升级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3-11-0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调整存量并做优增量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其建设发展也迎来重要拐点,由粗放外延增长向集约内涵发展,由更多关注数量转变为更多关注质量和品质。开发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路径也逐渐由规模扩张转为优化调整,存量产业空间亟需改造升级,以顺应城市转型发展的需求。
2023-08-30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是新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途径。然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实体经济建设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实体经济优化发展,而是要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探寻传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新实体经济的生产效能。
2023-08-2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与此同时,中国发展理念也发生根本性变化,环境保护不再被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被视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2023-07-06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他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及现代化成为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
2023-07-05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更是为企业进行绿色治理提供了发展契机与政策支撑。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对其生态环境及绿色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绿色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雄安新区发展实际,为新区企业开展绿色治理行为提供了一定的路径参考,旨在优化新区绿色治理体系,提升新区绿色治理能力,助力绘就美丽雄安新画卷。
2022-04-28做大做强镇域经济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一项重大部署。近年来我国各镇域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创新思路,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加快镇域特色产业培植,催生出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农旅文体融合发展、宜居宜业的农业产业强镇。
2022-04-24随着员工持股计划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的重要方式,大家对其实施效果如何十分关注。H企业作为国资委指定的首批十家试点企业之一,对其他企业的员工持股实践具有示范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H企业的员工持股实践计划进行案例梳理,分析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而从中总结出我国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经验,以期能为其他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提供参考。
2022-04-06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的特大型城市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大了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但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长期性的建设工作,智慧城市建设在取得卓越成效的同时,也对城市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有效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各个城市都要在当下的发展背景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2022-03-29人气:4671
人气:4033
人气:4003
人气:3245
人气:31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经济学(季刊)
期刊人气:2618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2095-1086
国内刊号:11-6010/F
邮发代号:2-574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4
影响因子:1.69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7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