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是当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通信方式。无论广播、电视,还是卫星,微波等网络对全球的覆盖。随着散射通信一步步的成长和发展,在军事通信中的地位日渐突显。
散射通信起步于本世纪30年代,人们在研究电磁波传播特性时,提出了由于太阳紫外线的电离作用,使得大气层的外层形成了电离层的理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上世纪末其军事应用得到不断拓展深化,大大缓解或避开了其它通信手段。尤其经过几次世界局部战争的实战检验后,散射通信的在军事领域获得了极大跃升,逐步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战役的高度,成为现代军事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主流”手段。
一、什么是散射通信
电磁波的散射以可见光(波长=0.4——0.7微米)的散射传播最为直观。当太阳光从墙上的小窗户斜射到屋里地板上时,在屋里任何地方都看到这束太阳光,而且还会发现在太阳光束内有无数细小的灰尘在浮动。本来太阳光并非射向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太阳光束是因为太阳光被无数细小的灰尘散射,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结果。因此,所谓电磁波散射是指电磁波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改变原来传播方向而向四面八方分散传播的现象。
二、散射通信在军事中的主要应用
2.1 野外机动干线通信的主要方式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联合作战条件下参战的军兵种多,高技术武器装备种类各异,自动化程度高,作战进程快。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呈现出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传输与交换,数据量比以往作战成倍增长,给散射通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散射通信设备进一步朝着野外机动性更强、通信容量更大、野外适应性更好的方向发展。美国首当其冲,大力发展覆盖L、S、C、X、Ku等频段的车载式、集装箱式散射站并陆续装备部队,逐步取代一些固定站,作为野外搭建骨干链路的重要手段。其中,AN-TRC-170(V)型装备成对使用速率最高已达50Mbps。目前,我国C频段散射通信工程应用最高传输速率已达34Mbps,随着频率复用和高效编码技术的发展,传输速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2 渡海通信的主要方式
由于海洋气候的影响,海面上空对流层高度提高,加之大气折射指数增大,导致信号经过散射体的前向散射能力增大,海上散射链路的年中值电平比陆地要高6~10dB。经过长期大量的散射通信接收信号电平统计试验表明,由于在海上常呈现规则、不规则层反射及大气波导现象使得目前现有散射通信装备特别适合于近海350公里范围内的通信使用。散射通信在跨海通信中的特性优势,可有效弥补光纤、微波、卫星、短波通信在海上应用的不足。现阶段,美军将配备了可移动快速链路天线等设备的AN-GRC-201型移动式散射通信站提供给了海军陆战队使用,作为海外部队岛与岛间、岸与岛间的主要通信手段,以用于海军陆战队抢滩登岛作战中,在滩头阵地快速建立跨海通信,为抢滩登陆部队提供可靠的先期通信保障。除此以外,当海上重要的通信节点间、军事设施间的海底光缆遭到破坏时,散射通信亦可作为有线通信系统热备,解决海底光缆故障情况下修复难、代价高、时限长等问题,为任务部队常态输出信息通信保障能力。
2.3 域外指挥的延伸方式
域外作战,大都在远离国境线的边远边境地区展开,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信组织缺少基础网络依托,域内域外网络基础存有较大差异,“内外数字鸿沟”明显,光缆、卫星、短波等手段无力独自填补巨大需求缺口。而散射通信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单跳距离远,通常可达100~600km,最远可达800km,且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特别适合于跨越海岛、沙漠、山地、湖泊、海湾、沼泽等天然屏障和特殊地域。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加之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散射通信的地位和作用一度受到质疑。但后来的几次局部战争(地区冲突)表明,技术进步已使得散射通信完全能够胜任各种通信角色,特别是它的超视距宽带联通能力是解决卫星转发器带宽不足问题的利器。1992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100多套AN/TRC-170型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该设备有V1、V2、V3类型,其中V2是移动式,V3是可运式)构建区域骨干通信网络,仅空军就使用了39条对流层散射通信链路,全长约为3000km。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军从科威特北部到巴格达部署了对流层散射通信装备,指挥触角和通信终端覆盖整个伊拉克国境,以提供关键的远程骨干通信,并编制了对流层散射通信专业分队(TROPO),专门为在伊拉克参加作战行动的海军陆战队提供保障支持。车臣战争中,俄军曾大量使用P-423-1散射通信设备,作为有线通信的延伸和补充,以打通指挥所至参战部队间的指挥链路。
三、结束语:
随着散射通信在军事领域里的不断广泛应用,一定会改变传统意义上的通信模式。不断提高通信的可靠、安全、快速性,达到用我必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正邦.散射通信的发展方向[J].散射通信技术,1997(1):3
[2]水海鹰.外军通信概况[J].外军通信,1997(1):12
崔恩宇.浅谈散射通信在现代军事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0):4.
分享:
当前,美陆军战术互联网骨干网为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将全球信息栅格(GIG)拓展至一线作战部队,为军至连级指挥所提供国防信息系统网络(DISN)服务。WIN-T能够无缝传输不同类型数据,有效连通各类任务指挥系统,为美陆军在非对称反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军事强国的崛起,美陆军面临的主要威胁发生变化。
2021-06-12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全国警用无人机功能开发、数据共享、成熟场景应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警用无人机已具备了航测摄像、夜航夜视、远距离喊话、高精度物品投放、自动跟踪可疑目标、三维重建、超大范围现场信息采集、基础地图数据采集等八项功能;警用无人机的数据能够达到局部共享。
2021-03-16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人机的性能发展越来越全面[1]。近年来,无人机不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潜能也逐渐被挖掘[2],具有自主执行任务能力的无人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路径规划则是保证无人机自主飞行,提高生存能力和安全指标的关键技术[3]。
2020-11-1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信息通信部队围绕备战打仗和军事训练进行改革转型,人工电话交换台站(简称“人工台”)以人性化的服务,在部队作战指令传递和日常通信联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通信部队从保障打仗的后方走向了前方战略支援战场,通信兵成为了一支新型作战力量。
2020-09-19有线光纤通信是许多设备进行数据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装备作战使用的效能。在作战使用中大多光纤处于条件恶劣的环境和气候,其传输距离远、支线多,设备故障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经常造成故障频发,一处小的问题就会间接地影响整个战斗行动,在提升装备损管能力水平上,准确及时地判断和定位故障是其重要内容。
2020-08-22其中,随着海军装备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步伐的加快,无人平台逐渐在海战场环境中崭露头角。无人平台具有隐蔽性好、生命力强、造价低廉、不惧伤亡、收发简单和操作灵活等优势,可深入恶劣、危险环境执行任务,可担负多种军事作战任务,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未来海上作战方式,已成为国际强国争相发展的海上军用装备[1,2]。
2020-08-22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网络在军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与此同时,军事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1]。我国军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和能力,但应对大规模、高强度网络攻击的能力仍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应对以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APT)攻击[2,3]为主要形式的网络作战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020-08-22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所谓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种结合射频识别、GPS、传感器以及感应器等多种装置与技术,以达到“万物联网”目的的新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后又一次信息产业的大浪潮[1]。201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值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20-08-22卫星通信是当今军事斗争信息化浪潮中最重要的军事信息系统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承载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信息传输的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以美国为例,据文献报道,“美军70%以上通信、80%以上的情报侦察与监视、90%以上的武器制导……都依赖于空间系统”,其中信息传输必须靠通信卫星完成。
2020-08-22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信息的出现让身处信息汪洋的我们更加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信息化战争,全域多维的海量数据信息爆发,透过信息迷雾掌握战争脉动的一方将占据信息制高点,夺取制信息权进而控制战场态势并赢得战争。
2020-08-2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环球军事
期刊人气:1347
主管单位:解放军报社
主办单位:解放军报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9-9816
国内刊号:11-4664/E
邮发代号:2-706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