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HIV/AIDS患者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研究

  2020-08-29    24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在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HIV/AIDS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进行死亡原因分类,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HIV/AI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AIDS相关感染是HIV/AIDS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CD4+T细胞小于或等于100cell/μL和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这2个风险因素对导致患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积极开展HAART治疗和提高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 CD4+T细胞
  •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 感染
  • 死亡原因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加入收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很难判断其具体的死亡原因,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死亡原因分类标准[1]。CODE系统编码是国外学者采用较多的分类方法,其将AIDS的死亡原因分为AIDS相关感染、AIDS相关肿瘤、非AIDS相关感染、非AIDS相关肿瘤、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衰竭、药物滥用等疾病原因造成的死亡,以及自杀、意外等非疾病原因造成的死亡。有研究报道,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由AIDS相关感染所造成死亡的比例仍然最高[2,3,4,5,6],而死于非AIDS相关疾病或其他原因的比例正逐渐上升[7]。对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为进一步降低HIV/AIDS患者病死率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目前,四川地区罕有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分类进行死亡原因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2018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诊疗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以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HIV/AIDS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18年入院的HIV/AIDS患者;年龄大于16岁。排除标准:出院时CD4+T淋巴细胞数量或HIV核酸载量检测缺失;妊娠;近3个月内服用免疫抑制剂;患有其他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1.2方法

收集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HAART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各种诊断明确的机会性感染资料及患者结局(出院或者死亡)。按照AIDS相关性和非相关性分类方法分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其中,结局变量定义为死亡;删失变量定义为截至观察时间时未发生结局变量或失访。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数据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及逻辑核对。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影响患者转归的变量(一般资料、CD4+T淋巴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各种机会性感染资料)依次进行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和逐步向前法做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采用似然比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26例HIV/AIDS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其中住院期间死亡37例。

2.2HIV/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分析

126例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19例次,发生率为173.8%。其中,89例未死亡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148例次,发生率为166.3%,37例死亡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71例次,发生率为191.9%,未死亡和死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0,P<0.001)。

2.3HIV/AIDS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按照AIDS相关性和非AIDS相关性分类,进一步分为AIDS相关感染、AIDS肿瘤、非AIDS感染、非AIDS肿瘤、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衰竭及其他(包括自杀、意外等非疾病原因)。AIDS相关感染对导致患者死亡存在显著影响,见表2。

2.4HIV/AIDS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CD4+T≤100cell/μL、未接受HAART及PM感染与患者的死亡相关且具有相关性(P<0.05);将单因素筛选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CD4+T≤100cell/μL和未接受HAART这2个风险因素与患者的死亡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对筛选出的2个风险因素(CD4+T≤100cell/μL和未接受HAART)进行累积生存函数分析,结果显示上述2个因素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χ2=105.691,P<0.001)。见表3。

表1患者流行病相关信息

表2患者死亡原因分类

表3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


3、讨论


HIV病毒特异性感染表达CD4+T细胞,造成全身多个脏器和系统受累,使得HIV感染患者病情复杂表现多变,但目前对HIV/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地对2018年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AIDS相关感染和相关肿瘤占比最高,与文献[8,9]报道接近。在非AIDS相关性死因中,药物性肝炎、肝衰竭等肝脏原因占比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为接受HAART治疗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药物,不同种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肝脏基础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脂代谢异常等]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因肝脏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10,11]。此外,有1例患者为自杀,提示HIV/AIDS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关爱工作[12]。

在对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HIV/AIDS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索。通过对126例住院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是否接受HAART等因素进行COX分析,筛选出CD4+T≤100cell/μL和未接受HAART为HIV/AI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就此计算累积生存函数,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由于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降低,使得体内各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对外来病原微生物和癌变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HAART治疗的及时开展能有效阻止HIV/AIDS患者体内HIV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少HIV病毒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另一方面,持续有效的HAART治疗能帮助HIV/AIDS患者进行免疫重建,恢复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机会性感染和HIV相关肿瘤的发生[13,14]。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HAART治疗和提高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可有效降低HIV/AIDS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冯瑞芳,刘中夫.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229-230.

[2]张薇,彭国平,汤恒,等.2004—2013年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6,19(1):102-105.

[3]徐六妹,李莎茜,彭巧丽,等.深圳市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3):189-193.

[5]徐艳声,赵山平,梁军,等.1997—2011年昆明市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2):117-119.

[6]吴玉荣,蒋荣猛,李春梅,等.行与未行HAART的艾滋病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5):467-469.

[12]张栋栋,孙业桓,孙丽娜,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家属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387-390.


王启明,许娇,尚鹏程.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0(16):2521-2523.

基金: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课题项目(2018JY038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检验检疫学刊

期刊名称:检验检疫学刊

期刊人气:60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674-5345

国内刊号:11-5795/R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