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在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HIV/AIDS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进行死亡原因分类,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HIV/AI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AIDS相关感染是HIV/AIDS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CD4+T细胞小于或等于100cell/μL和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这2个风险因素对导致患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积极开展HAART治疗和提高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很难判断其具体的死亡原因,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死亡原因分类标准[1]。CODE系统编码是国外学者采用较多的分类方法,其将AIDS的死亡原因分为AIDS相关感染、AIDS相关肿瘤、非AIDS相关感染、非AIDS相关肿瘤、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衰竭、药物滥用等疾病原因造成的死亡,以及自杀、意外等非疾病原因造成的死亡。有研究报道,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由AIDS相关感染所造成死亡的比例仍然最高[2,3,4,5,6],而死于非AIDS相关疾病或其他原因的比例正逐渐上升[7]。对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为进一步降低HIV/AIDS患者病死率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目前,四川地区罕有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分类进行死亡原因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2018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诊疗的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以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HIV/AIDS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018年入院的HIV/AIDS患者;年龄大于16岁。排除标准:出院时CD4+T淋巴细胞数量或HIV核酸载量检测缺失;妊娠;近3个月内服用免疫抑制剂;患有其他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1.2方法
收集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HAART治疗情况、CD4+T淋巴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各种诊断明确的机会性感染资料及患者结局(出院或者死亡)。按照AIDS相关性和非相关性分类方法分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其中,结局变量定义为死亡;删失变量定义为截至观察时间时未发生结局变量或失访。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数据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及逻辑核对。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影响患者转归的变量(一般资料、CD4+T淋巴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各种机会性感染资料)依次进行单因素COX模型分析和逐步向前法做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采用似然比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26例HIV/AIDS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其中住院期间死亡37例。
2.2HIV/AIDS患者的机会性感染率分析
126例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219例次,发生率为173.8%。其中,89例未死亡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148例次,发生率为166.3%,37例死亡患者共发生机会性感染71例次,发生率为191.9%,未死亡和死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0,P<0.001)。
2.3HIV/AIDS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
按照AIDS相关性和非AIDS相关性分类,进一步分为AIDS相关感染、AIDS肿瘤、非AIDS感染、非AIDS肿瘤、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衰竭及其他(包括自杀、意外等非疾病原因)。AIDS相关感染对导致患者死亡存在显著影响,见表2。
2.4HIV/AIDS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CD4+T≤100cell/μL、未接受HAART及PM感染与患者的死亡相关且具有相关性(P<0.05);将单因素筛选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CD4+T≤100cell/μL和未接受HAART这2个风险因素与患者的死亡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对筛选出的2个风险因素(CD4+T≤100cell/μL和未接受HAART)进行累积生存函数分析,结果显示上述2个因素对患者的生存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χ2=105.691,P<0.001)。见表3。
表1患者流行病相关信息
表2患者死亡原因分类
表3患者的死亡因素分析
3、讨论
HIV病毒特异性感染表达CD4+T细胞,造成全身多个脏器和系统受累,使得HIV感染患者病情复杂表现多变,但目前对HIV/AIDS患者的死亡原因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本研究回顾性地对2018年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AIDS相关感染和相关肿瘤占比最高,与文献[8,9]报道接近。在非AIDS相关性死因中,药物性肝炎、肝衰竭等肝脏原因占比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为接受HAART治疗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药物,不同种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肝脏基础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HCV感染、脂代谢异常等]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因肝脏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10,11]。此外,有1例患者为自杀,提示HIV/AIDS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关爱工作[12]。
在对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HIV/AIDS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索。通过对126例住院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是否接受HAART等因素进行COX分析,筛选出CD4+T≤100cell/μL和未接受HAART为HIV/AI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就此计算累积生存函数,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由于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降低,使得体内各种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导致机体对外来病原微生物和癌变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HAART治疗的及时开展能有效阻止HIV/AIDS患者体内HIV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少HIV病毒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另一方面,持续有效的HAART治疗能帮助HIV/AIDS患者进行免疫重建,恢复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机会性感染和HIV相关肿瘤的发生[13,14]。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HAART治疗和提高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可有效降低HIV/AIDS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冯瑞芳,刘中夫.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3):229-230.
[2]张薇,彭国平,汤恒,等.2004—2013年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6,19(1):102-105.
[3]徐六妹,李莎茜,彭巧丽,等.深圳市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3):189-193.
[5]徐艳声,赵山平,梁军,等.1997—2011年昆明市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2):117-119.
[6]吴玉荣,蒋荣猛,李春梅,等.行与未行HAART的艾滋病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5):467-469.
[12]张栋栋,孙业桓,孙丽娜,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家属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387-390.
王启明,许娇,尚鹏程.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0(16):2521-2523.
基金: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课题项目(2018JY0383)
分享:
癌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其中由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仅次于复发性恶性肿瘤。所有化疗药物包括靶向药物都有潜在的心脏毒性,表现为亚临床左室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心脏猝死等。蒽环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化疗药物,其代表性药物阿霉素的抗癌作用强,化疗指数高,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
2024-05-15尿酸(uric acid, UA)是人体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有效的分析技术来准确地测定尿酸浓度,并能够对人体中尿酸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光谱和色谱分析方法存在操作过程复杂、耗时较长、成本高、不够精确等缺点,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电化学传感器[2]因其高效、精确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有发展前景的检测方法。
2024-05-11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数10.6万(占全世界的15.4%),死亡病例数4.8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宫颈癌新发病例数11万(占全世界的18.3%),死亡病例数6万。相比于2015年,我国新发病率和死亡病例数均有所上升。
2024-02-28规范的心电图采集操作是正确分析心电图的基础。随着心电网络、远程心电技术的普及,心电图采集人员与心电图诊断医师出现分离,加之心电图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认真程度的差异,临床上出现肢体导联错接的情况已不少见。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的操作中,左右上肢错接多于其他形式的导联线错接。
2023-06-27α-二羰基化合物是美拉德反应的中间产物,是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的前体物质。α-二羰基化合物在体内的蓄积会引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食物中α-二羰基化合物的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饮食具有指导意义;血清、唾液等生物样品中α-二羰基化合物的检测可辅助诊断糖尿病。
2020-10-10随着临床诊断学不断发展,临床对诊断手段精准性要求不断提高,旨在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客观数据支持,以便开展早期、有效的治疗手段,推动临床医学持续化发展。血常规检查为临床常见的诊断手段,因诊断结果影响因素较多,极易因相关因素导致诊断结果误差情况,严重影响诊断质量,是导致诊断误差、漏诊的主要因素,开展有效的诊断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0-09-0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甲状腺组织主要的自身抗体成分,原发性甲减多与自身免疫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血脂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TPOAb、TGAb阳性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的影响。TGAb阳性可能会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影响。
2020-09-02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临床重症疾病。但一部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具有典型症状或未发生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尽早确诊及有效治疗对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近年来,有文献报道,血清炎性因子等血清学指标能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0-09-02临床近80%的乳腺癌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最大径≤1.0 cm的浸润性乳腺癌(即TIa、b期乳腺癌)称为乳腺微小癌。乳腺微小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由于乳腺微小癌病程漫长,患者多无临床症状,缺少明显的临床体征,故其早期检出率较低。因此,合理、有效地筛查能够早期发现乳腺癌,提高治愈率,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0-08-31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综合征。症状可持续亦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依据罗马Ⅲ标准将FD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comfort syndrome,PDS)两个亚型。由于患者多无器质性病变,所以FD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医师的主观经验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主观性较强。
2020-08-31人气:5082
人气:3215
人气:3067
人气:2172
人气:195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检验检疫学刊
期刊人气:605
主管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674-5345
国内刊号:11-5795/R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93
影响因子:0.398
影响因子:3.538
影响因子:0.415
影响因子:0.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