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推广到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探究应用Seminar教学法创新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探讨Seminar教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实施途径,并分析其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方法。评价Seminar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调研专业教师的教学反馈与感悟。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可提高学生成绩与学习积极性。但是实践过程中应注重Seminar法与风景园林专业结合方法的创新,探索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Seminar教学方式和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工艺等多个领域,其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涵盖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Seminar教学法概述
1.1 Seminar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以小组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讨论、辩论和交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Seminar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质疑和表达观点[2]。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互动性: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彼此之间的启发和碰撞[3]。
多样性: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和创新意识。
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
1.2 Seminar教学法的分类和实施方式
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实施形式,Seminar教学法可以分为学术研讨型、问题解决型、案例分析型等不同类型。在教学过程中,Seminar教学法采取如定期举行小组讨论会、开展学术研讨会、组织案例分析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施,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Seminar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因此设置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时,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和交流,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课程内容设置应注重问题导向,选取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或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选择城市园林规划、生态景观设计等前沿课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另外,Seminar教学法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在课程设置中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专业技能训练,促进他们的知识交叉和能力提升。
2.2 学习资源与环境建设
Seminar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习资源和环境建设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邀请业界专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丰富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可以为Seminar课程专门配备讨论室或实验室,提供良好学习氛围和设施设备,教室布置应灵活多样,便于小组讨论和展示,保障信息技术设备的完善,支持学生进行多媒体呈现和在线资源检索,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项目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资源支持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
2.3 学习评价与反馈机制
Seminar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在学习评价与反馈机制上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Seminar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教师采用小组展示、论文写作、项目报告、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完善观点和方案。同时,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也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反馈机制上,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表现的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研究方向,建立学生评教和教师评课的机制,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Seminar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3.1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Seminar教学应用
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教师布置设计案例相关的主题讨论,提出研究方向并开展小组讨论。例如,通过具体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搜集案例、展开头脑风暴等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理念,扩展设计思路,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依据小组讨论得出结果,指定主题完成设计作品,并在Seminar形式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设计展示和答辩。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设计灵感,促进设计水平提升,在展示和答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同时接受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提问和批评,这种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设计作品的优缺点,从而完善和提高设计能力。此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合作氛围。
引入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也是Seminar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对真实案例的分析,从实际项目中学习设计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例如,选取一些成功的风景园林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设计理念和手法的运用,从中汲取设计灵感和经验,同时,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和要义,为他们未来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的Seminar教学应用
植物栽培与养护是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重要环节,Seminar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分享自己植物栽培实验成果的平台,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例如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要求学生在Seminar上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学习植物生长规律,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分享实验过程中,交流经验,讨论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加深对植物栽培的理解和掌握。
肥料配比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进行肥料配比。在Seminar教学中,学生针对肥料配比问题展开讨论,分享配方和经验,探讨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以及不同肥料配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这种讨论,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5]。
病虫害防治同样是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Seminar教学中,学生就病虫害防治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不同病虫害防治方法的优劣,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通过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各种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此外,以Seminar法进行具体的养护技术课程教学,学生分享例如修剪、浇水、除草等养护技术实践经验。结合案例,探讨不同养护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效果,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养护技术。通过这种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养护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3 园林施工工艺课程中的Seminar教学应用
在园林施工工艺课程中,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施工案例,如公园、庭院、景观广场等,组织学生开展分析与讨论。学生就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问题,并提出见解和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园林施工工艺的理解,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取一个公园改造项目作为案例,学生可以对公园绿化植物的选择、灌溉系统的设计、地形地貌的利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思考如何在保证美观和实用的前提下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结合讨论结果,教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从业人员参与Seminar,分享从业经验和见解。通过专家介绍最新的园林施工技术、材料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讲解和交流,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建设以Seminar为构架的前沿施工技术和理念分享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向专家请教,获得及时的建议和指导,这种专家分享与交流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学生通过参与Seminar教学,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提升设计和实践能力。通过专家分享与交流拓展专业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使其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与施工实践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任务。在Seminar教学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种交流和辩论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使他们成为未来园林设计与施工领域的优秀人才。
4、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效果评价
4.1 学生学习成绩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客观评价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效果。通过考试成绩、论文成绩、课程作业成绩等方面定量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分析采用Seminar教学法后,学生成绩是否提高。分析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成绩数据,得出结论,客观评价Seminar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认可程度。例如,对课程目标的了解程度、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等。通过学生访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Seminar教学法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更客观地评价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2 学生学习态度的定性分析
Seminar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评价Seminar教学法实施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参与度、合作意愿等,初步评价其学习态度。综合调研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定性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等,进一步综合评价Seminar教学的成效。通过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对Seminar教学法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6]。
4.3 专业教师的教学反馈与感悟
考察Seminar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应用过程中专业教师的教学反馈与感悟。专业教师是Seminar教学法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教学反馈和感悟对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依据专业教师的教学反馈,了解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效果,包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等方面,依据专业教师的感悟,了解Seminar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5、结论
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端正学习态度等方面带来积极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Seiminar法在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学习评价和反馈机制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探索适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宁崴,殷佳慧,才燕,等.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58-59.
[3]金煜,邓舸,冮明鸣.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4):279-282.
[4]李晓光,于佳志,周立波,等.网络环境下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22(05):207+209.
[5]张银凤,张家泉,柳山,等.Seminar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01):110-114.
[6]蔡健波.基于超星学习通的Seminar教学法应用教学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1):165-166.
基金资助: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Seminar模式的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编号:GH23720);
文章来源:殷佳慧,宁崴,才燕,等.Seminar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4,47(21):184-186.
分享:
通过问题的设计与解决、评价流程, 在激发积极性与创造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程 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关系进行联系与比较,达到专 业知识贯通、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学习提升、加 强社会交流、提高组织能力、熟练学术写作等教 学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对问题提出、构 建分组方式、建立评价机制及PBL教学模式与传 统教学模式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
2024-12-25一方面,光 学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涵盖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现代光 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点众多且相互关联紧密,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和吃力。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 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 习兴趣的激发,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024-12-23砌体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现有建筑之中,既包括民用 建筑中的住宅、食堂、仓库,又包括工业建筑中小型和多层 轻工业厂房,同时在交通和水利建筑中还涉及桥梁、隧道、 堤坝等建筑[1-5]。近些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 砌体结构在建筑市场中越发凸显重要性。
2024-12-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以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为主要特色[1-2]。应用开发实习为该专业学生大三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课程[2-3],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课程后(进入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知识有一次综合应用和充分实践的机会。
2024-12-0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以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融合为主要特色。应用开发实习为该专业学生大三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等课程后(进入毕业设计前),对所学知识有一次综合应用和充分实践的机会。
2024-12-05植物保护作为农科类核心专业之一,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理论与实践并重。该专业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开设植物免疫学、植物病毒学等专业选修课程,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和深化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其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2024-12-01“互联网+”教学模式将教学与智慧信息网络深度融合,成为探索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王成效等[1]研究认为,该模式主要通过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推进“互联网+教育”。
2024-11-14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我们正在从中受益。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如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系统[1]、智能停车系统[2]、智能导航机器人[3]、智能物流系统[4]等。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或相近的本科专业。
2024-11-122023年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第三期CCF秀湖会议上,与会专家以“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课程体系该如何变革”[1]为题进行了集中研讨,分别从两个视角(“教学 for AI”和“AI for 教学”)探讨了不同类别计算机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方案。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计算机类课程应尽快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4-11-12《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其具备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能力[1]。近年来,建筑业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对其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些不可控的缺陷,导致当前教学现状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
2024-11-11人气:2860
人气:2204
人气:600
人气:486
人气:46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1119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1-5918
国内刊号:42-1902/G4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45
影响因子:0.077
影响因子:0.259
影响因子:0.356
影响因子:0.0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