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谈《考古学通论》课程翻转教学改革

  2020-04-30    26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作为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考古学通论》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建立学科理论认知与开拓专业性思维为主。作为现代教育下新出现的教学手段,“翻转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区别。本文以《考古学通论》翻转教学模式为例,通过对课程改革后实际成效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考古基础类课程改革的必然性。

  • 关键词:
  • 实际成效
  • 翻转教学
  • 考古学通论
  • 课程改革
  • 加入收藏

一、《考古学通论》课程改革的教学设定


习近平的讲话将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发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中国考古通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以及应用考古资料的能力。需要讲授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为人类各阶段的考古发现概况。该课程适用于考古、文博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对于考古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是专业基础课程,适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模式,但对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而言,内容不能过分专业化,因此教学模式的选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重点展示考古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上,翻转教学通过学生个人的课堂展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真正落实“课下准备,课上发挥”的全新学习模式。

《考古学通论》翻转教学项目为西安文理学院综合教学改革专项,改革工作已经过了三年实践,授课对象均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每年授课人数40人,课程类别由专业基础课提升为学科基础课程,课时量由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随着课堂改革工作的逐步细化,课堂活跃度、学生认知、课程评价持续上升,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高涨,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做以良好铺垫,鉴于此有必要做全面性的推广。


二、“翻转教学”课程改革的概况


“翻转式教学”是起源于荷兰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顾名思义,这是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这场革命是自下而上的,没有任何一个官方或权威机构进行组织或领导,完全是个别教师的创意而被广为传播并效仿的结果。这种教学法最大的好处是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最早开始实践这种方法的是中学理科教师弗朗思·道格。[2]

该课程所涉及的学科概述及历史沿革均由教师引导讲授,阶段分述部分,按古代社会发展阶段分设导读题目,在学生选择题目前,要先挑评议小组成员,作为课程评分的学生,与教师协作完成。学生所选择的导读题目,课下要充分准备资料,课堂上要将准备好的课程内容以引导的形式讲授给其他学生。根据引导与讲授情况,评议小组与教师共同打分,给出该部分成绩。每节课随机抽取2位同学进行讲述,限时20分钟之内,结束后由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

寄希望强化学生自学能力,改变中学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养成思考与探索的新的学习方式,提升阅读与逻辑思维力,初步具有研究能力。另外,希望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应变力等。因此,本课程的开展对文博专业学生的学科认知与综合素养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三、“翻转教学”教学环节的设置及运用


在课时量的划分上《中国考古通论》课程教学每次授课为3或4个课时。若每周3课时16周结课,总课时量为48课时,每周4课时16周结课,总课时量为64课时。下面以48课时为例:该共设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科概述与学科沿革,均为3个课时;第二部分为阶段分述,合计36课时,分成学生讲授18课时,分组提问18课时。第三部分为现场教学,占6课时,三部分总计48课时。阶段分述的36课时,则按照教材(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对考古学各阶段涉及内容进行,划分为7个部分,每部分学生主讲教师评议为3课时,每部分的提问答疑为3课时。

(一)教师引导

作为文博专业学生学习《考古学通论》是构建学科认知的重要部分,在理论授课的6课时,教师要充分展示考古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日后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人们对于熟知的事物所表达的热情通常要优于陌生事物,教师的引导能激发出学生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

(二)翻转教学

课堂上由36位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意愿的课题方向,按照所选择的方向,将36位学生,分为6个课题组,每组6人,以学生自荐或教师指定的方式选定每组组长,用以组织课下学习和协调组内外成员关系(见表1、表2),其余4人作为评审组成员与教师共同完成评分环节。单周为学生讲授环节,每周3课时进行6组,6轮后结束。讲课同学应充分运用组里其他成员力量,在组内进行试讲,提升讲授质量。讲述内容要求具有宏观概括性,指明重点与难点,引导其他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程内容,时间控制在15-18分钟,之后进入教师评议环节,时间控制在7-10分钟。课间教师可根据评审组提交的评分表,给予该学生讲授环节得分,并计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分组提问

双周为课程提问与答疑环节,非上个单周讲课的五个小组向主讲人提出问题,保证除该组主讲人之外,其余五组均可对上次授课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每为主讲人解答其他5组提出的5个问题,如未能解答,则该组中其他组员予以帮助,组员未能回答,由教师答疑。问答环节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阶段分述部分结束时,每位学生均可回答5次,提问5次。整个环节占平时成绩30%。表1课程组学生及授课题目分配表

(四)考核方式

翻转教学在考核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重视学生过程性成果,淡化闭卷笔试环节考核,“采取的是综合考核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考量,并且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3]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因为施行翻转后,不存在学生旷课或不到课的情况,平时成绩则指学生“授课成绩”、“提问回答情况”、“现场教学报告”,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从课程成绩分配比例上凸显了过程性教学的比重。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以如何教、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为研究的议题,这才有了随着时代变迁的教学改革的产生。[“4]翻转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打断教师与学生间的屏障和阻隔。在翻转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被视为“教师”,教师则被定义为“学生”,作为“学生”角色的教师,更容易投身参与课堂并发掘出学生所具有的各项能力,最终使教育工作落实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上,而非一味的驻足讲台,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课程改革,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强化逻辑思维力,提升社会认知与格局,一旦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便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对于学科与专业理解的高度也优于他人。


四、教改成效与存在问题


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翻转教学”在《考古学通论》中的应用则是将“教学视频的观看”转变为“学生自主上台讲授”,这样的改变方式,既符合“翻转教学”的本质内涵,也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了历练。西安文理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目前正处于建设与完善阶段,从学生构成上看均为本科阶段,三年来所招收的学生第一志愿率由8%提升至38%,虽然热爱本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但对于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仍然不足。为此所展开的课堂教学改革,用以提升专业课程质量。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内涵,开展专业能力,历练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为未来踏入高校和热爱文博专业的莘莘学子们提供正确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翻转教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学生授课环节,部分授课学生初次站上讲台,由于经验不足,致使情绪紧张,状态发挥失常,声音小,缺乏生动性,言不达意,这些问题易造成听讲学生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影响附近其他班级授课。在分组合作学习阶段,如果想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必须保证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5]该课程分组讨论环节,题设由学生自拟常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如若选择性提问,对于未选中题设的学生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该环节值得商榷和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五、课程推广的价值


《考古学通论》课程教学“翻转”教学模式开展后,通过学生对课堂上课程学习的要求,刺激了课下学习的主观动能,加强了自学能力、初步研究力。从先前实验教学的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积极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使得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逐渐消失。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对于刚步入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也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如今,高等院校逐渐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理念。实践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不少学校坚持采用“基础理论实践训练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狠抓实验室建设、实习平台与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则是实践教学改革真切有效且短期内可行性最高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汪明.用科学的评价导向引领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8-9-18.

[2]周航“.翻转式教学”把课堂推向更高境界[N].中国教育报,2013-9-18.

[3]郭永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应用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6):85.

[4]李海龙.以知识创新视角理解教学改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6):30.

[5]刘汉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142.

[6]谭金娥.试论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2):43.


裴书研,万媛媛.《考古学通论》课程翻转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82-8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考古学报

期刊名称:考古学报

期刊人气:79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0453-2902

国内刊号:11-1209/K

邮发代号:2-116

创刊时间:193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