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在文物考古过程当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掌握文物考古研究的基本方向,从现实角度出发,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启示。运用思想史视角在文物考古研究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历史文化以现代眼光分析,提高文物考古的现代意义。本文从思想史视角分析文物考古研究,以铜镜文物考古研究为例,把思想史视角运用到铜镜文物历史研究中,更好地展现其历史性特征。
在文物考古的过程中,文物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文物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体现某一时代的思想特征。从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文化考古,要注意把握好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价值,把这一历史价值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反映它所代表时代的人类社会活动。不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角度看,都可以很好地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文物考核要注重其社会性的价值,因此在文物考古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思想史视角十分重要。
1、在文物考古研究的过程中思想史所包含的特征
文物考古研究时,要立足于思想史角度,挖掘文物背后体现的人类改造自然的状况和社会生活状况,把握住文物代表的历史文化特征[1]。文物考古研究的思想史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将思想与社会结合起来
在文物考古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文物所反映出的社会学有两个特征,一是它反映了知识社会的构建情况,二是它反映了社会知识的构建情况。以知识社会构建情况的角度来分析,知识构建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知识在社会发展中是分散的[2]。以社会知识构建情况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知识结构比较看重对知识的把握,社会历史的根源和基本是知识。要对社会与思想的双向结构有正确的理解,需转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个性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对现存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认知。现如今考古研究的方向就是“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把握好古代社会现状,有助于促进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
1.2历史的社会实践
人们产生思想的来源之一就是社会实践,将思想史应用于文物考古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把握历史的社会实践,进而便于分析思想的产生和演变过程[3]。文物考古研究的实质是对社会历史活动进行挖掘和分析。文物本身也包含了历史文化的气息和特征,以思想史的视角进行文物考古研究,能够有效地反映文物所蕴含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进而也便于人们理解历史的社会实践。
1.3试图改变思想史的写法
倘若思想史的写法可以改变,就要更要注重考掘知识背景和叙述的一般思想。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这些资料,用思想史视野进行文物考古研究,考古的成就是思想在叙述的新资源,是思想史家一定会经过的阐释和采撷的过程,采撷指的不是被思想史使用,指的是什么是采撷如何作为思想史所使用的资料[4]。阐释被当成了思想史视角里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字面的意思,在思想史的语境里,阐释是思想史对阐释历史意味进行解释的过程。因此,要从新的角度观察和认知,思想史才能够把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思想现象吸纳进来,再叙述和组织,思想史真正的变化就是形成了新的观察、写作和认知,如此才能够说在重新改写思想史。
2、论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以铜镜纹饰发展为例
以铜镜纹饰发展为例,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结合思想史视角,分析了思想史视角在铜镜纹饰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进行具体的分析时,首先要初步了解铜镜文物的历史发展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从文物本身的情况出发,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分析文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功能,进而准确认识社会发展史。
2.1铜镜纹饰发展脉络
铜镜纹饰的发展特点具有历史性的特征,不管是铜镜本身还是青铜器,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一段历史的兴盛与衰败。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以文物考古的思想史角度出发,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铸造技术[5]。不断进步的铸造技术,有力推动了铜镜纹饰的发展,使铜镜纹饰经历了一段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铜镜文物最开始出现时,其铸造技术还不够完善,生产的数量也不多,铜镜文物的纹饰还不够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汉朝,铸造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铸造技术和纹饰装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汉朝时期铜镜的发展到达了巅峰时期。经过汉朝铜镜的不断变化发展,隋唐时期的铜镜纹饰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铜镜纹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铜镜文物的纹饰审美也逐渐提高。直到宋朝,随着生活用品的大量出现,铜镜的艺术价值渐渐降低,铜镜纹饰的技术也逐渐衰败[6]。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铜镜文物在不同的时代的发展都有相应的特色,且不同时代铜镜文物的装饰风格也大不相同。
2.2社会生活的思想史观点
铜镜文物可以反映一段时期社会生活的情况,研究铜镜文物的过程中,铜镜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只是过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铜镜文物背后折射出的社会学意义和价值。从时代背景看,铜镜包含着思想内涵,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史和社会生活史。将不同时代的铜镜文物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铜镜文物之间存在差异,表现出新的思维观念。铜镜文物的艺术价值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铜镜的使用价值却没有受到关注。汉代和隋唐时期,铜镜的艺术价值达到了一个顶峰。直到宋代,铜镜文物的艺术价值逐渐降低,更加偏向实用性。从这样的发展变化来看,铜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时,文物考古的研究要建立在思想史视角的基础上。文物本身所反映的一个阶段的社会历史生活和文物自身的变迁,使铜镜文物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效体现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
2.3正确的思想史思维方式
在考古研究铜镜文物时,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史思维方式,正确的思想史思维方式对文物考古研究有一定的影响。文物考古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风俗和社会生活。从思想史视角思考问题时,要详细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分析社会思想,思维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文物考古研究的最终成果。在研究铜镜文物的过程中,铜镜文物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想。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把握好社会中构成的关系网络。在选择分析范围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分析的关键点,这一关键点要能够反映铜镜文物的实质[7]。铜镜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可以充分反映人们的生活需求,铜镜文物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审美需求向实际需求转变。将思想史视角应用到文物考古研究,思维方式一定要正确,立足考古研究的大致方向,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给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的一定的史实基础。
3、结束语
历史文物考古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和把握历史文物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通过分析某一文物的兴起于衰败的过程,分析和比较当时的社会生活,了解历史发展进程,可以有效推动社会发展。合理运用思想史视角,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研究历史文物。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体现出来的功能也不相同,也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更好地体现了历史进步的特征。综上所述,在文物考古研究中运用到思想史视角,有利于更全面地进行文物考古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辉.论唯物史观研究范式中的社会思想史视角——兼论马克思与迪尔凯姆、韦伯的理论范式的关联和区分[J].学术交流,2015(12):15-20.
[2]关赫.论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C]//《科技与企业》编辑部.“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6.
[3]刘方新,王昌燧,姚昆仑,等.古代陶器的长石分析与考古研究[J].考古学报,1993(2):239-250.
[4]李伯谦.中国考古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重读苏秉琦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札记(提纲)[J].南方文物,2010(3).
[5]弗雷德·T·普洛格,陈虹.考古学研究中的系统论[J].南方文物,2006(4):84-92.
[6]赵金凤.试谈考古勘探调查在地下文物遗存保护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2):19-20.
[7]沈颂金.论范文澜先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01-206.
李烈.论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46-147.
分享: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来传承长城精神,延续凉州文化基因、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为本地居民营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武威长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提出通过科学规划整体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吸纳本地居民参与、设计长城研学产品、重现长城文化记忆等方式推动武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2-05-24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丸都山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丸都山城的保护,实现历史文脉的延续,既是当代人的需求,也是后人的需求。文章对丸都山城的文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与科技相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向文化生产转换等开发与保护新对策,增强人们对山城的保护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2022-01-26佛光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五台山世界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东大殿是我国古建筑"第一瑰宝",文殊殿、祖师塔也均为国内建筑孤例。长期以来,佛光寺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通过梳理佛光寺既往主要保护工作,了解其保护历程,可以吸取经验教训,鉴往知来,进一步做好佛光寺的保护、利用、传承工作。
2021-12-29中华民族经历过千年的发展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物和遗迹,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文物具有不可恢复性,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关系着我国历史文化传承,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目前还存在保护意识较差、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就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2021-08-09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属性,体现为公共性与文化性两个方面。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是大众能够参与、集结、交流的场所。这里的大众与私人相对,强调了空间的广泛性。因此,博物馆不仅是简单的文物陈列场所和地理空间概念,还是富有深刻文化意义和生命力的城市意象空间与人们的精神家园。
2021-07-22考古发现的秦汉关中地区水井,根据井口和井壁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类型;按井圈的有无及其材质特征,可分为土井、陶圈井、砖井和复合井等。由于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均较大,故水井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的宫殿区、离宫别馆、以及冶铁、制陶、铸币等手工业作坊区。
2021-07-12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博物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素质的文化机构,是参与AI热潮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基于此,2016年12月6日,以国家文物局为首的五部委共同编制发布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AI博物馆建设。
2021-06-01工业遗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它记载了工业时代的经济社会活动场景和科学技术发展轨迹,是整个工业文明演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技术不断更新的冲击和与城市发展空间、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尤其在“退二进三”的政策导向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大背景下,大量工业遗产快速地消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
2021-05-25充满智慧的祖先们创造了很多辉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值得当代人进行探索。爱文物正是这些文化和精神最为直观的体现。作为考古工作者应当对文物展开研究,从而推演人类起源,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考古工作,才能够使得文物研究工作得到突破。本篇文章就文物考古的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当下文物考古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1-05-21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理念是目前文物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角度出发了解文物的保护工作情况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内包装的材料、技术要求的梳理,对内包装实践形式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其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造成内包装使用率不高的现状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有助于预防性保护理念在文物日常工作中的深入,提高实践水平。
2021-03-16人气:2572
人气:1696
人气:1426
人气:1340
人气:92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考古
期刊人气:998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0453-2899
国内刊号:11-1208/K
邮发代号:2-803
创刊时间:193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33
影响因子:0.667
影响因子:0.430
影响因子:0.344
影响因子:0.33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