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采用GIS、三维建模、高效存储管理及多用户并发访问技术,更好地对秦始皇帝陵进行研究与保护。为了实现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考古信息管理和文物保护,提高了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考古工作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对文物进行登记、保护、展示等的研究与探索十分重要,这样既可以满足了公众对考古知识及历史文物的探索和认知,又可以为其它考古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引言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由秦始皇帝陵及其众多陪葬坑组成,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秦始皇帝陵的考古调查、发掘、文物保护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但是存在考古资料查询统计效率低下、文物展示和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2]。为了更好地对考古遗址本体、文物及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出了建设秦始皇帝陵考古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运用GIS、三维建模等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空间服务为框架,为考古工作人员搭建一个统一集中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考古过程管理子系统、文物保护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能够实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文物保护、查询、展示、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考古管理和文物保护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2、系统设计
2.1架构设计
系统的总体框架由网络与硬件层、基础软件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用户层等组成,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总体框架图
(1)网络和硬件层:主要是硬件、网络环境等基础设施支撑。
(2)基础软件层:系统所必须的基础软件环境。
(3)数据服务层:相关数据服务支撑环境。具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考古专题数据库。应用服务层:软件开发主要包括考古过程管理子系统、文物保护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等核心功能。
(4)用户层:系统用户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户、系统管理员、其他部门用户及普通用户。
2.2关键技术
2.2.1地理信息开发技术架构
地理信息服务由GeoServer进行发布,后台要素处理使用GeoTools,前台要素处理使用Cesium。
2.2.2SOA-面向服务的架构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企业级服务的系统构架。利用SOA架构已经封装好的功能模块来构建所需要的程序或系统,以便提供不同的服务。
2.2.3高效存储管理与多用户并发访问
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及编辑机制,保证了不同系统用户以及同一系统不同用户的并行操作,提高了多用户并发访问的效率。
3、数据建设
数据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和考古专题数据建设,这些数据存在时空关联关系,通过索引技术,充分挖掘各类数据的内在关系,为考古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基础空间数据是考古信息展示和分析的必要支撑,主要包括了基础地形图、矢量图、影像图等数据的处理与建库。考古专题数据主要包括考古勘探的钻孔数据、考古发掘的探方数据、遗物的三维模型数据、图片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各种表单数据、历史文献数据等,采集的考古专题数据要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例如:增加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等分区数据。
4、支撑环境建设
项目所用服务器配置为IntelXeonE5-26302.30GHz(2处理器),4G内存,1TB可扩展硬盘。服务器安置在开发现场,通过外网IP的切换,把现有的地图服务地址对接到新的地图服务器,保证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很好进行控制,项目完成后将服务器移置到指定位置。项目所需的软件运行环境如下表1所示。
表1项目所需软件运行环境
5、系统实现
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的管理了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各项考古工作,同时为考古及文物保护的查询展示、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视化的技术支撑。
5.1考古过程管理子系统
5.1.1考古调查
对于具体的考古工作,系统提供了地图、文字、音视频结合的信息录入、查询等管理方式,方便信息管理。用户可以对照地图标注考古调查的空间区域以及调查获得的各类文字、图片信息。
5.1.2考古勘探
对考古勘探的每个钻孔的位置及对应的地下土样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勘探地图展示如图2所示。
5.1.3考古发掘考
古发掘每一个探方相应的各类出土物等信息,也可以借助系统进行考古勘探、考古发掘的空间分区进行规划,指导具体的考古工作。
5.1.4附件信息管理
对于考古过程中所产生的照片、影音资料、标本、拓片等各类历史资料,也同样可以进行快速的录入,信息录入过程中,系统自动将各类信息进行时空索引编码,方便后续考古附件的查询和分析。
5.1.5考古项目管理
系统引入项目管理的思维,按照项目的方式对各项考古工作进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地录入项目的信息、标段的信息,可以借助平台进行项目位置、标段位置的规划。
5.1.6查询展示
系统为用户提供项目类型、考古工作表单、考古工作日志、通用记录表单、考古专题资料等的查询和展示;可以通过表单的空间属性信息查询相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或通过空间位置关联查询对应的属性信息,实现图形和属性互查[3][4];系统提供按照土壤性质、土壤颜色、致密度、包裹物等分类进行空间搜索与区域定位,并将具有目标特征的特定区域进行模拟展示,以便查找特定人类活动区域;同时可以根据系统中的钻孔数据,按照二三维的方式更加直观的展现地下地质构造(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土壤层)。综合查询如图3所示。
图3综合查询
5.1.7考古统计分析
系统提供局部或全局的各类遗址、遗迹、遗物的数量、分布位置等的统计及报表输出。用户可以将同种类型的遗物或遗址数据添加至对比列表中,在对比结果页中查看各种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也可统计某一时间段内挖掘数量的变化,生成柱状图等;统计某一区域内不同类别的数量,生成饼状图。
5.2文物保护管理子系统
系统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文物保护及分类管理,建设了文物保护管理子系统,实现文物的入库、查询、定位、展示、移交的全过程的管理与保护。
5.2.1地图基本功能系统提供针对地图的放大、缩小、平移、地图与影像的切换、图层控制、图层对比等功能。如图4所示。
图4图层对比
5.2.2文物信息登记与入库系统提供了规范化的陶俑、器物、骨骼等各类文物的入库登记功能。
5.2.3文物空间查询与定位
系统提供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方式对各类资料的快速直观的查询方式,用户可以划定查询区域,从而快速查询区域内的出土物等各类信息,通过地图定位每一个文物的出土位置。5.2.4文物三维立体展示系统结合三维建模技术,对重点文物进行三维重建,记录了各个出土物的大小规格,并在平台上进行直观展示,让用户获得更真实的观感体验。文物立体展示如图5所示。
图5文物立体展示
5.2.5精品展示
为了增进科研人员、社会公众对遗址保护情况的认识,系统提供重要的文件资料在线展示功能,形成在线文物展览馆,进行精品展示。
5.3权限管理
由于系统涉及的用户众多,有考古工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其它相关部门用户、社会公众等,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保障数据安全,系统提供了灵活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考古工作者是系统的主要使用者;系统管理者可进行系统的运维管理;其它相关部门用户及社会公众主要可以使用查询、浏览系统的表单、数据、生成统计报表等功能。
6、结束语
通过调查、勘探、发掘等真实地记录了考古的一系列工作流程,便于对考古工作进行管理、查询、展示及统计。通过激光扫描、拍照等多种方式,对各类文物进行快速的三维重建,将各类文物的信息直观地记录下来,为文物的研究、保护和线上展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服务。文中对秦始皇帝陵的研究与实践使考古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承载平台,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为生动的历史展现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翼.基于GIS的秦陵考古信息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2]许彦朝.基于WebGIS的秦陵考古信息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3]张春森,许彦朝,张卫星.基于B/S模式秦陵考古GIS系统设计与实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27(4):83-87.
[4]马涛.基于GIS的人民胜利渠灌区渠系优化配水系统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刘云鹤,胡俊勇,梁娜,等.秦始皇帝陵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测绘技术装备,2020,22(1):9-12.
分享: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来传承长城精神,延续凉州文化基因、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为本地居民营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空间。本文通过分析武威长城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提出通过科学规划整体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吸纳本地居民参与、设计长城研学产品、重现长城文化记忆等方式推动武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2022-05-24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丸都山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丸都山城的保护,实现历史文脉的延续,既是当代人的需求,也是后人的需求。文章对丸都山城的文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遗产与科技相结合,文化遗产保护向文化生产转换等开发与保护新对策,增强人们对山城的保护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2022-01-26佛光寺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五台山世界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东大殿是我国古建筑"第一瑰宝",文殊殿、祖师塔也均为国内建筑孤例。长期以来,佛光寺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工作重点。通过梳理佛光寺既往主要保护工作,了解其保护历程,可以吸取经验教训,鉴往知来,进一步做好佛光寺的保护、利用、传承工作。
2021-12-29中华民族经历过千年的发展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物和遗迹,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文物具有不可恢复性,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关系着我国历史文化传承,关系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目前还存在保护意识较差、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就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2021-08-09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属性,体现为公共性与文化性两个方面。博物馆作为公共空间,是大众能够参与、集结、交流的场所。这里的大众与私人相对,强调了空间的广泛性。因此,博物馆不仅是简单的文物陈列场所和地理空间概念,还是富有深刻文化意义和生命力的城市意象空间与人们的精神家园。
2021-07-22考古发现的秦汉关中地区水井,根据井口和井壁的形状特征,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类型;按井圈的有无及其材质特征,可分为土井、陶圈井、砖井和复合井等。由于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稠密,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均较大,故水井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的宫殿区、离宫别馆、以及冶铁、制陶、铸币等手工业作坊区。
2021-07-12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博物馆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民素质的文化机构,是参与AI热潮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基于此,2016年12月6日,以国家文物局为首的五部委共同编制发布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AI博物馆建设。
2021-06-01工业遗产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它记载了工业时代的经济社会活动场景和科学技术发展轨迹,是整个工业文明演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技术不断更新的冲击和与城市发展空间、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尤其在“退二进三”的政策导向和城市功能升级的大背景下,大量工业遗产快速地消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
2021-05-25充满智慧的祖先们创造了很多辉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值得当代人进行探索。爱文物正是这些文化和精神最为直观的体现。作为考古工作者应当对文物展开研究,从而推演人类起源,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考古工作,才能够使得文物研究工作得到突破。本篇文章就文物考古的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当下文物考古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1-05-21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理念是目前文物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纺织品文物的内包装角度出发了解文物的保护工作情况有一定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内包装的材料、技术要求的梳理,对内包装实践形式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其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造成内包装使用率不高的现状进行探讨,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有助于预防性保护理念在文物日常工作中的深入,提高实践水平。
2021-03-16人气:2621
人气:1739
人气:1445
人气:1361
人气:9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考古
期刊人气:1010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历史
国际刊号:0453-2899
国内刊号:11-1208/K
邮发代号:2-803
创刊时间:193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33
影响因子:0.667
影响因子:0.430
影响因子:0.344
影响因子:0.33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