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构建青少年科学探究环境方面智能物联网技术在突破探究资源、环境的局限有着巨大的优势,这对于青少年亲历科学探究过程、青少年学习科学非常重要。在智能物联网环境下,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原则、目标导向、活动设计和活动评价等方面,通过对青少年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的引导,以达到提高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价值与深度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科学普及项目的不断延伸,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将越来越走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成为青少年获取科学前沿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互动式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越来越重要,将从内容上、形式上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最大程度地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做到科普知识最大限度的传达。
二、背景分析
(一)智能物联网技术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根据《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最保守的预测,认为在2045年后将会有超过1千亿的设备连接在互联网上。人们将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信息来加深对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了解,并且做出更加合适的决定。利用最新的智能物联网技术来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对于拓展青少年的前沿科技视野和认知领域是非常必要的。
(二)科普探究活动的现状
众所周知,青少年科普教育,在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启迪青少年智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科普教育活动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科普意识:
由于升学压力,当代青少年平时疲于应对课内作业与课外补习,无暇关注科学这类看似可有可无的副学科。但殊不知,科学素质已成为继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之后再受重视的公民素质指标,与欧盟、美、日、加拿大等发达地区相比,我国青少年的基本科学素质还有待提高。
2.缺乏科普深度:
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但是学习形式缺乏新意,往往是固定的几个环节和步骤,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种表面化的认识,科普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就不可避免陷入流于形式的境地,科普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这样的科普探究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探究流于表面,科普探究的深度无从谈起。对青少年来说,形成科学理性的反思能力,比掌握某种或某几种科学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科普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智能物联网技术为科学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现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能够配合实体展览搭建“物联网智能家居”为主题的展览展示的网站或APP环境,通过网络化延伸延续科普探究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既是探究活动内容的最有效补充,也是对展览展示的一种交互体验形式,最终为青少年学生带来更加体贴的用户体验。
三、智能物联网环境下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的构建与研究
(一)科普探究活动设计原则
1.以青少年为主体。
(1)启发性原则。在科普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科普方式越有启发性,科普过程越有趣味,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效率就越高。科普教育者应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主体性,根据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流程。(2)新颖性原则。科普教育主要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教育目的,旨在加强青少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并调动青少年参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规划实践活动时,应重点考虑青少年学生对于科普活动新奇有趣的需求,使其有动主动参与科普知识学习,感知学习科普知识的乐趣。(3)参与性原则。在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时,科普教育者应坚持适于青少年参与的原则,尽量选择青少年参与度高并贴近青少年实际生活的互动小实验,使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科学素养。
2.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是青少年的天性,是我们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是探究,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突出以探究为核心正体现了科学本质与科学教育本质的结合。要真正在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中做到以探究为核心,除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外,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形成探究主题。青少年主动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可以针对某一问题鼓励大家进行发散思维,然后选择出有意义的主题。还可以利用呈现给青少年的活动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引发青少年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强调探究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处处体现探究科学探究活动,应根据探究发生的条件、过程来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活动过程强调的重点是探究,而不仅仅是去验证已经知道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青少年以小组为单位做好数据的观察和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二)科普探究活动目标的设计
1.探究活动目标的设计。
探究活动目标是整个探究活动的灵魂,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决定着活动的走向,探究活动每个环节的设计也都必须指向探究目标。如果缺乏清晰的目标,整个探究活动就会变得盲目起来,最终探究也将成为不可能。
2.探究活动内容的选择。
探究活动内容是探究活动目标的载体,是构建探究环境、安排活动过程和选择学习策略的重要依据。例如我们所进行的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青少年内在动机的激发是探究活动能够一直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探究内容才能引起青少年的探究兴趣?笔者认为,应该是那些能够满足青少年现实需要、贴近生活的内容。比如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当中的温度、湿度信息,使用烟雾传感器采集家居内部的气体浓度信息,使用照度传感器采集当前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信息等。这种对于超越常规但又在掌控之中的内容也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探究欲望,青少年也可以尝试探究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三)科普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
以主题探究为中心的探究过程。探究活动可以围绕“智能家居物联网”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完整而具体的子活动。从预先组织好的探究材料入手,使青少年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对主题的深化理解。其活动过程大致按照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探究、交流成果的顺序展开。以主题探究为主的探究过程要求我们注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迈向探究目标。
四、结语
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是青少年学习科学,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设计科普探究活动,需要更细致的思考和更敏锐的感悟;有效挖掘科普活动的内涵;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程序;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阶段;不断引领青少年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要在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为青少年提供亲历探究的机会,在理解科学探究本质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最终提高青少年科普活动的价值与深度。
参考文献:
[1]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2]远新蕾.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7,(30):138.
[3]韩少勋.物联网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3.
[4]苑社民.试论如何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不断创新[J].科技风,2017,(18):310.
[5]郑坚.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87-188.
[6]张俊,申晓丹,王春晓,翟红村.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6,(24):126.
李泽文,陈晓柱.智能物联网情境下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的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56-157.
分享: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芩有抗炎、抗菌、保护心脑血管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2023-08-28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需要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区智慧程度,实现社区基础数据自动感知、智能分析社区数据、自动决策精准合理,持续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指数..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迎来了契机
2023-06-30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共建有省重点实验室150家,其中,学科重点实验室74家,企业重点实验室7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实施国家科技战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培育重大创新项目、培养探索创新型人才、开展产学研技术服务、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文章分析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现状,研究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022-01-03随着国家对科研单位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科研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也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尊重科研自身规律,既管好科研经费,维护财经纪律,保障资金和科研人员安全,又用活科研经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经费效益和科技产出,增强科研人员成就感、获得感,这已成为科研单位面临的新课题。
2021-07-29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支持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引擎动力。我国各地区积极推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发展,近年来,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科研机构运营管理机制、人事管理制度、科研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大胆革新。
2021-06-25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赋予依托单位更多自主管理权。高校作为依托单位应抓紧落实改革政策、提升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水平。本文基于财务视角探讨高校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全流程管理,就关键环节分析问题、提出管理办法,以期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促进国家科技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2021-04-30近年来,大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政府部门、社会企业以及学术界等。高校作为我国科研重要基地,其科研信息化水平直接关乎到其创新事业的发展进程。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科研管理信息化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弱势,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进行了详细分析。
2021-04-29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其中政府下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691.7亿元,增长10.5%;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457.9亿元,增长15.2%,政府下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支出占全国科研经费总投入超过20%,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021-01-13康复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他们达到并保持社交功能和自我生活的最佳水平,帮助残疾人得以借助一些辅助办法,来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康复保障一般包括提供恢复功能、补偿身心功能缺失或补偿身体功能限制的各种措施,也包括解决就业方面的恢复等。
2020-12-17科技成果转化中,原创成果的大量涌现主要源于大规模、高质量的知识协同[1]。然而,知识协同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似乎一直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目前知识协同过程的相关研究仍主要借鉴知识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尚缺乏更有说服力的理论证据。知识协同最早由Karlenzig[2]研究。
2020-12-04人气:4316
人气:3671
人气:3629
人气:2309
人气:80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科研管理
期刊人气:408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会,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管理
国际刊号:1000-2995
国内刊号:11-1567/G3
邮发代号:2-505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0.875
影响因子:0.10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