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使科研院所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这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详细调研传统科研院所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科研院所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期能够更有效地调度与协调系统之间的各部门。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比重的不断增加,科研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大多使用手工的方式或是借助简单的办公软件来收集、分析与储存科研数据,导致科研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因此,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难度、精简工作流程以及提高管理效率是科研院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电子平台,用于科研管理工作,主要由科研项目管理模块、科研成果模块、基础维护模块、查询统计模块构成[1]。
(一)科研项目管理模块
一个科研项目从筹备到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流程:项目立项、项目审核、科研过程以及项目验收。与之相对应的子模块有:(1)立项管理子模块。需要科研人员根据不同的科研项目类型对相应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填写,在审核时也需要结合项目类型的分级情况;(2)合同管理子模块。在项目立项审核通过后,进行项目合同书的填写;(3)费管理子模块。记录各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情况的透视,对经费支出的情况进行记录;(4)过程管理子模块。负责对科研项目的所有阶段性评审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记录;(5)变更管理子模块。负责记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执行科研项目的计划出现更改,需要进行合同变更的情况;(6)验收管理子模块。与项目最终科研成果相结合,召开结题验收评审会。
(二)科研成果模块
科研成果包括软件产品、专利、著作、研究报告、会议论文、期刊论文、成果评审、成果鉴定等[2]。结合最终完成科研项目的情况,进行相关成果的申报。
(三)基础维护模块
主要包括维护个人申报资料、人事管理、文档定义等。在这里可以对上传文档的格式进行规定、将不同的管理权限下发至各不同级别的科研人员、对个人项目立项资料进行完善等工作。
(四)查询统计模块
可以对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查询,能够使科研院所的科研信息得到全面地展现,以真实、准确的数据为制定管理办法和科研政策提供有效支撑[3]。
二、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所需环境
系统结构为B/S,主要是对WWW浏览器技术进行利用,通过与浏览器的ActiveX技术和多种Script语言相结合,能够使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接近其它的专用复杂软件,降低开发成本。该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开发和运行环境,需要Windows的操作系统、SQLServer的数据库、Eclipse的开发软件以及Struts+Hibemate+Spring的程序框架。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客户端应用环境,在硬件方面最低配置也需要20G硬盘、10/100M网卡、128内存、PIII500CPU;在网络环境方面,需要通过Internet,在同意IP/TCP协议的基础上,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访问。
三、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处理数据的流程
首先,科研人员通过本机浏览器打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登录界面,然后输入相关系统管理员事先分配的用户账号和密码,正式进入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立项管理模块中,需要对不同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填写,在填写并确认完成后进行上报。接下来上报的项目需要经过各级审批,在审批得到批准后才能确认项目立项。立项完成的科研项目,需要科研人员结合相关的管理办法,在合同管理模块中对相应的合同进行填写。在对该项目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过程管理模块进行利用,来达到监管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的目的。
四、系统设计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
广大的科研人员是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使用人员,所以,应该在详细了解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科研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工作,使系统能够迎合大部分科研人员的使用习惯,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反馈[4]。
(二)对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提高
在设计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会受到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的直接影响。所以,科研院所应该重视普及和培训信息技术的工作,有效提高科研院所全体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水平,能够使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与科研管理需求相结合不断进行系统优化
不同的科研院所发展阶段对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基础的信息数据到分析数据,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在多个方面支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应该与不同的业务需求相结合,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整与优化,使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不断完善。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借助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科研项目,从而较好地推动科研院所管理手段进步,使科研院所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希军,秦荣艳,合斯莱提.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项目经费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7(2).
[2]李媛,李君.基于B/S模式的科研仪器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C].探索“智慧水利”推动科技创新——2017(第五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2017.
[3]王涛,周丽丽,陈庆文.基于云计算的科研院所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3(07):57-58.
[4]薛晓君,黄智国,黄瑞.浅谈科研院所新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J].科技视界,2018,258(36):242-243.
强音.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探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131+138.
分享: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黄芩有抗炎、抗菌、保护心脑血管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2023-08-28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需要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社区智慧程度,实现社区基础数据自动感知、智能分析社区数据、自动决策精准合理,持续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指数..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迎来了契机
2023-06-30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共建有省重点实验室150家,其中,学科重点实验室74家,企业重点实验室7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实施国家科技战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培育重大创新项目、培养探索创新型人才、开展产学研技术服务、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文章分析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的现状,研究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022-01-03随着国家对科研单位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科研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也都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尊重科研自身规律,既管好科研经费,维护财经纪律,保障资金和科研人员安全,又用活科研经费,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经费效益和科技产出,增强科研人员成就感、获得感,这已成为科研单位面临的新课题。
2021-07-29公益类科研机构是支持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力量,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公益类科研机构发展的引擎动力。我国各地区积极推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发展,近年来,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在科研机构运营管理机制、人事管理制度、科研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大胆革新。
2021-06-25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赋予依托单位更多自主管理权。高校作为依托单位应抓紧落实改革政策、提升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水平。本文基于财务视角探讨高校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全流程管理,就关键环节分析问题、提出管理办法,以期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促进国家科技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2021-04-30近年来,大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政府部门、社会企业以及学术界等。高校作为我国科研重要基地,其科研信息化水平直接关乎到其创新事业的发展进程。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科研管理信息化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弱势,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进行了详细分析。
2021-04-29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高,其中政府下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691.7亿元,增长10.5%;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457.9亿元,增长15.2%,政府下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支出占全国科研经费总投入超过20%,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对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021-01-13康复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给予残疾人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他们达到并保持社交功能和自我生活的最佳水平,帮助残疾人得以借助一些辅助办法,来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康复保障一般包括提供恢复功能、补偿身心功能缺失或补偿身体功能限制的各种措施,也包括解决就业方面的恢复等。
2020-12-17科技成果转化中,原创成果的大量涌现主要源于大规模、高质量的知识协同[1]。然而,知识协同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似乎一直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目前知识协同过程的相关研究仍主要借鉴知识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尚缺乏更有说服力的理论证据。知识协同最早由Karlenzig[2]研究。
2020-12-04人气:8051
人气:7398
人气:5512
人气:5058
人气:469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科学与社会
期刊人气:93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部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2095-1949
国内刊号:10-1009/G3
邮发代号:82-318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小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0.875
影响因子:0.10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