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昆明市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06-13    7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分析昆明市林草种苗的发展现状,针对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资金支持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健全种苗管理机构、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技术支撑、创新管理方式、加强部门联动、信息交流和宣传引导等方面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 品种质量
  • 城乡绿化美化
  • 昆明市
  • 林草种苗
  • 生态建设
  • 加入收藏

林草种苗在生态建设、城乡绿化美化、林草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种苗作为植物的基因的承载者,也是林草科技的重要载体。林草种苗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林草产品的品质和数量,进而影响着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速度和成败,对林业生态建设效益的发挥具有直接关联。因此,具有优良、稳定、一致的遗传品质的林草种苗是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和造林绿化的前提条件。

不断提升林草种苗管理工作的管理能力和科技含量,改善种苗品种质量,加强乡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市场接轨,实现产销结合,对昆明市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林业、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1、昆明市林草种苗发展现状


1.1 种苗管理机构情况

昆明市及其所辖的14个县(市)区和5个开发(度假)园区林业部门仅设有4个种苗管理机构。其中,包括1个市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3个县级种苗管理机构。昆明市林业种苗管理站成立于1984年,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5人。县级种苗管理机构包括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种苗管理站,编制7人;东川区在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加挂东川区林草种苗管理站,编制17人;嵩明县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加挂种苗管理站,编制7人。

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林草种苗人员69人,持有执法证的人数为52人,未持证的人数17人。

1.2 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现状

1.2.1 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

按照《云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要求,昆明市已启动全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完成3个重点县区外业调查并初步汇总成果。普查成果初见成效,共完成了101条调查样线,总长度达253 km, 共发现62片优良林分,772株优良单株和292株古树名木。此外,部分县区还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大花香水月季、大叶榉何香果树等,并发现昆明市级新记录属10个以上。另外,其他11个非重点县(市)区已启动了外业调查工作。

1.2.2 保障性苗木基地建设

根据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原乡土树种苗木示范基地,依托省级2个保障性苗圃,全市统筹实施2+10的方式,建立高质量标准化集约化保障性苗圃体系。共计建设12个保障性苗圃,总面积达78.4 hm2,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保障性苗木1 500万株。同时,确定了各保障性苗木基地的“一圃一品”特色树种,包括云南松、华山松、川滇无患子、栓皮栎和西康天女花等12个苗木品种。截至2023年累计培育苗木(包括非保障性苗木基地项目任务树种苗木)约800万株。

1.2.3 珍稀乡土树种选育及保护

近年来,笔者累计选育了珍稀乡土树种,包括云南梧桐、蜡光黄连、云南木樨榄和金沙槭等30余个树种。同时还完成了8棵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对极小濒危二级保护特色乡土树种云南梧桐抢救复壮,建立了珍稀乡土树种示范基地,并对选育树种进行展示。

1.2.4 良种选育及推广运用

每年争取50万元以上的林草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已完成了云南松、云南油杉、墨西哥柏、华山松和旱冬瓜等多个苗木的培育任务。同时,积极开展良种审认定工作,其中黄杉、大花野茉莉、云南油杉、云南松及墨西哥柏被审(认)定为良种,并开展了樟树、元江栲、大叶榉和清香木等7个树种的良种认定工作。

1.3 林草种苗质量

1.3.1 全市林草种苗质量检查

根据每年林草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表,对全市14个县(市)区的种苗质量进行全面或抽样检查。近年来,苗批合格率达到100%,平均合格苗率超过95%,档案建档率为100%,齐全率达到90%以上。

1.3.2 林草种苗执法

依据《种子法》开展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专项行动。到2023年底,共出动执法人员达180次,累计533人次,检查了365家苗木生产经营主体,以及131个次涉林批发及零售市场、集贸市场和花卉市场等地。重点整治22处区域,并查处了7起林草种苗违法案件,罚没金额达27 940元。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此外,还采取电话访谈和实地座谈的方式,对昆明注册的9个品种权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7个属274个品种,未发现品种侵权生产、繁殖或者销售等行为。

1.3.3 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

截至2023年5月,昆明市共持有1 222本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在2023年1至5月期间,共核发26本证书,包括新办证25本,延续1本;另外,对于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间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届满未延续的生产经营单位,共有281家被注销。


2、存在问题


2.1 种苗机构不健全

目前,昆明市仍有11个县(市)区和5个开发(度假)园区的林业部门尚未建立种苗管理工作机构。大部分县区种苗管理工作为营林科、森防站和推广站等机构代为管理,但这些机构大多未设置专门的内设部门。在人员较多的机构中,工作可以分工到人;而在人员少的机构中,多种工作集于一身。由于县区种苗机构不够健全,机构和人员不够稳定,导致种苗工作的重视不足,发展滞后。

2.2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种苗管理工作需要长期投入资金,但在县级林草种苗管理机构中,由于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正常开展林草种子质量检验工作。此外,现有办公设备陈旧,仅能满足基本办公需求,新的技术和设备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等部分工作也面临资金支持不足和自筹资金困难的问题,使得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2.3 技术力量薄弱

林草种苗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业人员业务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才能提高业务水平。然而,由于缺乏定期专业技术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和积累缓慢。因受体制机制影响,新增人员少,缺乏有创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思想的科技人才。种苗科研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影响从业人员业绩和职称评定。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1]。从业人员数量少且不稳定,种苗生产和选育大多集中在地广人稀、不发达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2.4 管理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片面地认为种苗管理就是简单的种树和管理,导致管理方式单一,大多按照上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缺乏创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这使得管理工作变得僵化,无法与当今时代的新标准、高质量发展相适应。

2.5 资源底数不清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林草品种选育、开发利用及良种认定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由于全市林草种质资源底数不清,导致乡土树种选育及推广滞后。本地优质的种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导致造林绿化所使用的苗木大多来自外来品种。对于优良林分和优良单株等种质资源情况了解不足,良种认定工作受到资源短缺的影响,导致被认定为良种的数量较少。此外,由于良种种子价格较高,使用林木良种育苗较少,因此,良种认定率和良种使用率偏低。

2.6 信息不畅致使联动不够

1)市场供求信息不畅,导致苗木选育与市场脱节,使得苗木大多集中在林业范围内使用,严重制约苗木市场经济发展。

2)各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协同合作,各自为政,缺乏信息交流,导致重复性劳动和信息偏差。

3)选育、科研、推广未形成统一体系,导致选育工作科研技术含量不高,选育出的苗木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2.7 宣传力度不足

1)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尚未深入到位,导致生产经营者对种苗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充分。由于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档案管理不够完善,填写不规范,易出现违法行为、证签不齐和生产经营档案不完善等问题。

2)针对昆明市优良乡土资源宣传较少,导致生产经营苗木大多为外来树种,而本地乡土树种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城乡绿化缺乏地方特色。


3、对策研究


3.1 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

加强《种子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草种苗工作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力度,需要从各级编委争取机构编制,优化种苗管理机构的设置,以更好地为生态建设提供服务。同时,加大对现有种苗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重点县应配备必要的种子检验设备,以提升种苗管理机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3.2 加大资金扶持

积极争取省、市、县级项目资金,国家级和省级林业补助资金,可以采用企业+事业,企业+事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模式,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同时,优化调整苗木生产结构,改变传统费工、费时和费钱的粗放式生产培育模式,将人力和资金用在“刀刃上”,打造高效、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政府应大力扶持,积极招商引资,为当地林农提供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支持。

3.3 强化技术支撑

1)加强人才引进。

结合新时代林草种苗发展要求,引进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型人才[2],并通过项目合作获得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队伍技术支持。

2)加强培训。

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评,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3)加强外出学习交流。

组织从业人员到发达地区取经问路,学习先进技术,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开阔思维。

4)重视人才培养,建立激励机制。

适当增加基层从业者的薪资福利[3],倾斜职称评定制度,增强基层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留住基层种苗机构的人才。

3.4 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创新种苗管理模式,加强交流培训,根据当地情况找到最适合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苗木基地产业化和集约化建设,指导制定科学的种苗发展规划,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种苗市场资源,加强交易流通各环节的监管,实现供需平衡,促进高新技术传播,确保各环节管理高效、规范、便民。

3.5 摸清资源底数

需要摸清全市林草种质资源底数及种苗市场底数,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并结合乡土树种选育和良种认定工作,将普查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昆明市良种化进程。通过昆明市12家保障性苗木基地良种选育工作,确定“一圃一良种”,在良种认定方面取得先锋成果。同时,要了解苗木市场底数,有效结合林草品种选育和市场需求,确保昆明城乡绿化都有本地苗和良种苗可用,促进造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和地域代表性方向发展。

3.6 加强部门联动及信息交流

1)以政府为主导,加强自然资源、林业和农业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好林业资源整合,建立基础信息共享机制。要加强种苗、林业科研和推广有机结合,共同谋求发展。真正把品种选育、科研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2)加强种苗信息网络建设及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林草种苗供求信息及销售渠道[4]。借助网络及时更新本地优良树种选育及储备情况,加强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扩大昆明市本地特色苗木影响力。积极举办苗木展销会,为生产经营者及省内外苗木企业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当地苗木产业发展。

3.7 加强宣传引导

1)加强《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真正深入县区、企业和苗圃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实际案例和常发生的违法事项进行宣传讲解,切实提高林草从业者对法律的理解和遵守意识。

2)加强生产经营者的管理培训,认真组织开展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联合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净化种苗市场,保障广大品种权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全市种苗生产经营走向正轨,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林草种苗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从业者真正意识到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种苗工作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林草种苗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昆明市林草种苗工作将围绕“绿美云南”建设展开,重点聚焦于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珍稀乡土树种选育以及特色乡土树种保障性苗木基地建设。将建立健全种苗信息化平台,摸清底数实现资源整合,并将选育、生产、销售相结合,实行按需育苗、以需定产的策略。这样做将充分发挥林草种苗在昆明市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昆明市林草种苗的基础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胜华,曹健,李飚.湖北林木种苗科技进展与思考[J].现代园艺,2021(1):78-79.

[2]鲁云龙,杨晓红.林业种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乡村科技,2020(12):68-69.

[3]范文雯.浅析林业种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园艺与种苗,2020,40(12):39-40.

[4]蒲彩云.临夏州林木种苗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林业,2020(1):28-29.


文章来源:韩慧,祖丽媛,宋升治.昆明市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24,53(03):33-36+4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林业与生态科学

期刊名称:林业与生态科学

期刊人气:97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2096-4749

国内刊号:13-1425/S

邮发代号:18-256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