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对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改善患者心理波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40)与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n=40),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波动。结果实验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8±2.54 h、7.68±1.64 h、4.86±1.26 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08±5.51分、40.28±4.2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值得推广。
急性阑尾炎属于普外科常见病,由于近年来国内居民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本病发生率不断上升。目前对本病都采用阑尾切除术治疗,术式成熟且疗效可靠,但在常规护理模式下,虽然针对疾病状态进行了护理,但缺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所以患者围术期心理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应激反应,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由于患者常伴随右腹部剧烈疼痛,且存在发热、头晕等症状,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再加上手术本身属于重大应激源,容易加重患者的心理波动,所以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工作[2]。而目前较多研究指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干预能够通过结合多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术后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3]。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本院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为对象,就常规护理与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做了一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80例。纳入标准:(1)满足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经腹部超声确诊;(2)年龄18岁以上;(3)均满足阑尾炎切除术适应症;(4)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需手术疾病者;(2)全身性急慢性感染者;(3)既往精神疾病史者;(4)特殊生理时期者;(5)原发性胃肠疾病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61(38.17±4.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2(0.97±0.15)d。实验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4~63(38.28±4.3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6~2(1.01±0.17)d。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围术期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并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实验组则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方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护理。(1)规范术前准备,辅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并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清洁手术区域,仔细备皮,避免损伤皮肤;(2)术后饮食指导,考虑阑尾切除术术式成熟,对患者腹腔干扰小,故在肛门排气后即可进少量温水,在无不适时可进少量流食,而后逐渐过渡至半流食、软食与普食,注意少食多餐,且进食时适当抬高床头。初期禁牛奶、豆浆等容易产气食物,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胃肠蠕动。(3)密切做好切口观察,如渗血、渗液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并更换敷料。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发生肠粘连、梗阻等的风险。对术后恶心呕吐者,取头偏向一侧卧位,预防误吸、呛咳,并解释恶心呕吐原因,使患者放心。(4)维持引流管畅通,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对引出大量新鲜血液、肠液等,提示可能阑尾系膜出血、肠瘘,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考虑建立气腹可能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术后应尽可能采取上肢穿刺。(2)心理护理。术前由于患者突然发病,无心理准备,故容易发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故在接待患者时应该耐心进行安抚,介绍急性阑尾炎知识以及阑尾切除术的成熟性,减轻患者的顾虑,并向患者介绍同病区恢复良好的案例,辅助其重构心理平衡。耐心解答患者、家属的疑问,在执行各项操作、检查时均进行解释,进一步消除其担忧。术前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术后到手术室接患者,仔细交接,并在患者清醒后及时告知其手术很成功,每日告知患者其好转情况,并告知遵医行为对加快其康复的意义,提高其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指标设定为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从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开始计算。住院时间则从患者入院后开始计算。(2)心理波动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该两量表均有20个条目计80分,其中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情绪,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情绪,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评价时间为干预前(入院时)与干预后(出院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两组心理波动比较
干预前两组S A S、S D 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心理波动比较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临床都采用手术治疗,虽然术式成熟,出血量少,但由于属于侵入式治疗方案,仍然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再加上围术期患者的应急反应、负性情绪等,不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4]。为了改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预后,应该强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以改善其生理与心理状态。而就本次研究所采用综合护理方案来看,规范术前准备,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开展饮食指导,有利于为机体的恢复提供营养支持,并可改善胃肠功能状态,限制产气食物的摄入,则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并可减少切口的张力。密切进行切口情况的观察,能够减少渗血、渗液、感染等的风险,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则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蠕动,可促进机体排气,有利于患者早期摄食[5]。强化导管管理以及监控,能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也可减少导管滑出,维持静脉回流的稳定[6]。而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术前耐心安抚,进行疾病知识讲解以及案例宣讲,能够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有效减轻患者、家属心理的顾虑。做好术前术后对患者的陪伴工作,可避免其在陌生场景中突然产生负性情绪,术后让患者了解自身的康复情况,并改善其遵医行为,则能够进一步让患者看到自身的好转,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可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能够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体验。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8±2.54h、7.68±1.64 h、4.86±1.26 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护理方案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蠕动,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原因在于,进行综合护理,能够从饮食、早期活动等方面进行干预,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加快排气。再通过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能够让患者了解早期活动的意义,故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而各种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则可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有利于促进其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陈秋英[7]研究中,研究组在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5±5.4 h、5.6±1.1 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一致,验证了该方案对促进患者康复的意义。而在心理波动上,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08±5.51分、40.28±4.26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该方案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这是因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可减轻患者的顾虑,再通过心理疏导,也能够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可起到协同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谭静等[8]研究中,研究组在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21.8±3.3分、24.6±3.1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验证了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阑尾炎患者负性情绪状态,维持其心理稳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方案干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冬.化脓性阑尾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围术期的综合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 ,23(2):182-184.
[2]于凤英李海峰,李翠萍综合护理干预对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172.
[3]朱景霞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9):15+13.
[4]邓瑞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1):171-173.
[5]佟琰.对行阑尾切除术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268-269.
[6]张昌娇,龚建安,黎宝珍对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29(22):3737-3739.
[7]陈秋英.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切除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9,26(11):221-223.
[8]谭静,谢婵英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心理波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78-82 .
文章来源:杨俊静,毛盼盼,夏飞.综合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9):220-221.
分享:
急性阑尾炎典型症状为右下腹部疼痛、腹膜刺激征等。目前,现代临床胃肠外科中的阑尾炎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临床中常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可直接切除病灶。但传统手术会给患者机体造成损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
2025-03-25据报道,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1∶1000~1∶1500[1-3]。诊断急性阑尾炎非常具有挑战性,妊娠期常存在非典型表现,此时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子宫不断增大,妊娠子宫会提升并牵拉前腹壁远离发炎的阑尾,阻碍网膜和发炎阑尾之间的接触,因此腹部压痛可能不太显著,反跳痛或肌紧张也较少。
2025-03-14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及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一般由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如不及时诊治,可能引起阑尾穿孔、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
2025-02-28急性阑尾炎(acuteappendicitis,AA)是最常见的急腹症[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手术器械的进一步改进,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急性阑尾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和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手术方式之一[2]。
2025-02-27阑尾炎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引起的炎性改变。该病为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能够在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短期恢复,死亡率较低,若误诊误治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阑尾炎患者可出现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症状多见[1-2]。
2025-02-24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患者可在短期内康复,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阑尾坏疽、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可转移到右下腹部,常伴有消化不良、寒战、高热等症状 。
2025-01-28急性阑尾炎是一种非常常见急腹症类型,此疾病在各年龄段的人群都会出现。此病症的发病主要归因于阑尾腔内有细菌侵袭,如果发生了阻塞,就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案是手术,这包括传统的开放式阑尾切除术及通过腹腔镜进行的手术。传统的开放手术取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逐步解剖皮肤和皮下逐层进腹以切除阑尾。
2025-01-26阑尾炎患儿年龄小,易产生明显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十分必要。中、西医综合护理不仅能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还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本文主要探讨针刺和中药灌肠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5-01-17急性阑尾炎发病率占腹部外科疾病的10-15%,多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等因素所致,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阑尾穿孔、化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治疗。
2024-12-30急性阑尾炎(AA)具有发病急特点,且进展快,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右下腹痛等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并发阑尾穿孔等情况,增加死亡风险。手术为AA首选方案,尽早切除病变阑尾,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但部分患者早期缺乏典型表现,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故需寻找适宜的诊断方式。
2024-12-28人气:18513
人气:15527
人气:15037
人气:14730
人气:1303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507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9030
国内刊号:42-1213/R
邮发代号:38-85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