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多层螺旋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对比

  2024-08-01    2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对比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多层螺旋CT(MSCT)与M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统计分析两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P<0.05),但两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χ2=0.10,P>0.05),其中0级、1级、2级、3级、4级比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P<0.05),成本费用低于MR组(P<0.05)。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χ2=4.71,P<0.05)。结论: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MSCT与MR的应用价值基本相当,MSCT更适用于钙化斑块的诊断,MR更适用于纤维斑块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MR的满意度显著高于MSCT,临床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 关键词:
  • MR
  • 多层螺旋CT
  • 成本费用
  • 粥样硬化斑块
  • 颈动脉狭窄
  • 加入收藏

颈动脉狭窄,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准确、高效地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其背后的粥样硬化斑块显得尤为重要[1]。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磁共振(MR)成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能够提供血管形态、斑块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的信息,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例如,不同成像技术在斑块类型的识别、狭窄程度的评估以及患者接受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MSCT与MR在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将重点关注两种成像技术在斑块类型识别、狭窄程度评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期望为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时提供更为明确、科学的依据。同时,本研究还将探讨现有成像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局限性及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依据诊断方法分为MSCT组、MR组两组,各60例。MSCT组60例患者年龄51-76岁,平均(63.52±5.57)岁,女性32例,男性28例。MR组60例患者年龄52-77岁,平均(64.23±5.46)岁,女性30例,男性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MR组

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SIEMENS MAG⁃NETOM Skyra),应用8通道头颈线圈。扫描序列包括PDWI、T1WI、T2WI,扫描参数矩阵、视野、层厚分别为384×256、200 mm×175 mm、1.0 mm。将对比剂设定为钆喷酸葡胺,用高压注射器给予患者注射钆喷酸葡胺,速率为2.0 ml/s,必要的情况下采用黑血技术进行增强检查。

1.2.2 MSCT组

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扫描参数电压、电流、层厚分别为160 kV、500 mA、0.625 mm。对从主动脉弓水平到颅底水平的范围进行扫描。采用Smart⁃prep软件,设置阈值为50 HU。将对比剂设定为碘海醇,用高压注射器给予患者肘静脉注射120 ml碘海醇,速率为5.0 ml/s,然后给予患者注射50 ml生理盐水。获取CT血管造影图像后,采用重建技术将血管重建,对图像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①粥样硬化斑块。依据CT值范围,血栓值20 HU左右,具有均匀的密度,在管腔内侧面分布,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血栓值分别40~50 HU、50~120 HU、>120 HU,MR各序列无信号区为钙化斑块[3];②颈动脉狭窄。狭窄率0、49%~50%、50%~69%、70%~99%、100%分别评定为0级、1级、2级、3级、4级[4];③检查时间、成本费用;④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较满意、很满意3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比较

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P<0.05)。MSCT组的脂质斑块和混合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6.67%(10/60)和26.67%(3/60),而MR组则分别为13.33%(8/60)和6.67%(4/60),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均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粥样硬化斑块比较[n(%)]

2.2 两组颈动脉狭窄比较

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76.67%(46/60)、80.00%(48/60)之间差异均不显著(χ2=0.10,P>0.05),按照颈动脉狭窄的等级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0级、1级、2级、3级和4级。结果显示,MSCT组各级狭窄的比率分别为23.33%(18/60)、40.00%(28/60)、16.67%(10/60)、13.33%(8/60)、6.67%(4/60),而MR组则分别为20.00%(12/60)、36.67%(22/60)、20.00%(12/60)、16.67%(10/60)、6.67%(4/60)。见表2。

表2 两组颈动脉狭窄比较[n(%)]

2.3 两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比较

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P<0.05),成本费用低于MR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χ2=4.71,P<0.05)。见表4。

表3 两组检查时间、成本费用比较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大部分的脑梗塞是由颈动脉狭窄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常常位于颈总动脉的末端、颈内动脉的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端分为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段的部分。其他的一些病变与发育、血管的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有关,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的狭窄,但是在临床上所占比例很小。一般来说,轻度的颈内动脉狭窄会出现疲乏困倦,一过性的口角麻木;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会出现脑缺血,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暂时性的失明、偏瘫等。另外,颈动脉斑块还可能随着血液脱落,导致动脉栓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指颈动脉血管壁上聚集了大量的斑块,是一种慢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影响下,脂质物质在血管壁内沉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影响脑部供血,如果斑块脱落,还可能会导致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斑块较小,并且没有导致管腔明显狭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如果斑块较大,导致管腔明显狭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有研究表明[5],颈内动脉闭塞极易引发脑组织大面积梗死,对脑卒中进行有效预防与治疗,及时发现与诊断颈内动脉血管病变成为关键。有些患者虽然有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但是通常情况下由于具有较轻的症状而忽略治疗,从而引发不可逆的严重后果。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考虑,根据影像学检查做出明确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颅内外动脉的病变,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能清楚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且能够重建颅内动脉影像。CT血管造影已经广泛应用于诊断动脉狭窄,可以作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详细评价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现阶段,很多学者认为,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金标准”。但是,其具有有创性,可能引发斑块脱落、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患者具有轻微的症状,很难接受该项检查。同时,其也无法对血管壁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制定临床预防与治疗措施,关键是要将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早期检出并准确评价。因此,近年来,临床日益重视CT和MR对颈动脉血管的成像检查,二者均具有微创性,且诊断准确率较高、简单易行等。同时,均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判定。CT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增强检查能够将管腔狭窄程度更清晰地显示出来,血流状态也不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6],在重度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中,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高达89%~100%、94%~100%。也有研究表明[7],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64层螺旋CTA的准确率、特异度分别为97.70%、99.51%;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64层螺旋CTA的准确率、特异度分别为93.75%、99.57%。而增强MRI的T1W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对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更好地判断。3D-TOF MRA能够将闭塞血管很好地显示出来。

有研究表明[8],CT和MRI均能够对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判断,但是CT比MR更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将多序列扫描影像特点综合起来能够提升MR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1.06,P>0.05),其中MSCT组患者的纤维斑块检出率30.00%(18/60)低于MR组53.33%(32/60),钙化斑块检出率43.33%(26/60)高于MR组26.67%(16/60),但两组患者的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和MR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χ2=0.10,P>0.05),其中0级、1级、2级、3级、4级比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MSCT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短于MR组,成本费用低于MR组。MSCT组患者的满意度73.33%(44/60)低于MR组96.67%(58/60)(χ2=4.71,P<0.05),说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管腔狭窄诊断中,CT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特别是在钙化斑块的诊断中,与MR相比,CT具有显著较高的检出率,但具有较低的患者满意度。原因为MR检查过程较MSCT检查具有较高的舒适度、较低的费用、较短的检查时间,因此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4、结论


综上所述,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MSCT与MR的应用价值基本相当,MSCT更适用于钙化斑块的诊断,MR更适用于纤维斑块的诊断。值得注意的是,MR的满意度显著高于MSCT,临床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秀梅.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6(13):131-133.

[2]李宏华.多排螺旋CT与高场强MR技术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 31(9):1660-1652.

[3]雷斌,张家乾.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3(15):260-251.

[4]肖萍.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2(7):87-88.

[5]郭庆达.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 4(9):243-244.

[6]许传芳.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 2020, 33(10):35-36.

[7]丁云刚.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与MR的对照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 4(4):44-45.

[8]郭国梅,刘贤权. MSCT与MR诊断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2):42-43.


文章来源:覃延.多层螺旋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对比[J].影像技术,2024,36(04):44-4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人气:46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3289

国内刊号:11-1881/R

邮发代号:82-509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