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来,中国逐渐面临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贸易收益不足的严峻挑战,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走低也使传统外贸面临窘境。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参考其他学者对中国31个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测算分析,研究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字贸易发展与农产品出口的关系,从基础设施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数字贸易能力及贸易潜力等四个方面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得到数字贸易指数,后进行缩尾,通过stata进行固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传统外贸发展受限,呈现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贸易收益不足的趋势。数字贸易和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互补既可以提升农产品出口的效率,也有助于优化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因而,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分析研究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受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影响的状况,以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
1、文献综述
数字贸易已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数字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贸易规则的制订[1]、数字贸易的监管[2]、数字贸易的发展情况[3]等定性分析方面,从定量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
在数字贸易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马述忠等[4]认为数字贸易是一种新产生的、依托于发达网络的交易方式,目前,由于可节约部分人工与房租成本,且下单后物流管理流程更加快捷方便快捷,发展数字贸易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陆菁和傅诺[5]认为要提高数字贸易相关技术水平,同时防止知识产权被侵犯,另外数字贸易可以带动本土的商品及其附带的文化属性向国外输出。郑伟和钊阳[6]认为数字贸易是全球范围内贸易方法的一种,买卖双方交换的主要是数字产品、服务和信息,整合这些资源的是数据,个人和国家都应积极把握数字贸易带来的新机遇。
2、研究设计与样本数据
2.1 模型设定
为验证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是否对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文章设计以下模型。
式中:被解释变量为农产品出口额export(万元),解释变量为数字贸易指数trade,控制变量为农林牧渔总产值output、人口规模population以及价格水平pricelevel;i、t分别表示第i个省、第t年。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选择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年度数据,取农产品出口、农林牧渔总产值、人口规模、价格水平的对数,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缩尾处理。
2.2 数字贸易指数体系构建
参考刘媛媛和陶长琪[7]对中国31个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测算分析,文章从基础设施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数字贸易能力及贸易潜力等四个方面逐步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中交通运营能力指数为[(各省份铁路营业里程/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各省份内河航道里程/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各省份公路里程/全国公路总里程)]/(各省份总面积/全国陆地总面积),里程单位为万km,面积单位为万km2;物流相关从业人员主要包括铁路、道路、水上、航空运输业职工;贸易开放度用各省份进出口总额(万元)与当地的地区生产总值(万元)的比值表示。
1)朱喜安和魏国栋认为极值处理法可用于对原始数据开展无量纲化处理。由于表1中所列的均为正向指标,所以对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见下式。
整合后适度指标:
表1 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式中:代表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Xij代表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的原始值,Xj代表第j个指标的适度数值。
为了使后续数据处理有意义,平移标准化后的数据:,其中,是平移后数值,B为平移幅度。为降低原始数据误差,B取值为0.000 1。
2)将各指标同度量化,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占该指标比重Pij(0≤Pij≤1)。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ej≥0)。
4)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gj。
5)对差异系数归一化,之后计算第k项指标的权重(j=1,2,…,m)。
6)利用加权求和公式,计算综合指数Fi。
通过此方法得到当年该省份的数字贸易指数。
2.3 实证结果分析
将所得数据进行缩尾处理可得表2。由表2描述性统计可知,中国各省份农产品出口额(lnexport)的最大值为7.120 9,最小值为0.091 5,表明农产品出口样本差异较大;中国各省份数字贸易指数(trade)的最小值为0.047 0,最大值为0.592 2,表明中国各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人口规模(lnpopulation)、价格水平(lnpricelevel)和农林牧渔总产值(lnoutput)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大,说明中国各省份在这三方面相差不大。
表2 描述性统计
由表3变量相关性分析可知,农产品出口额与数字贸易指数、人口规模、农林牧渔总产值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与农产品出口额在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人口规模、农林牧渔总产值与农产品出口额在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说明鼓励生育、提高农产品产值均会促进农产品出口。
2.4 异质性分析
影响被解释变量农产品出口额的因素广泛而复杂,不仅局限于文章中列出的变量。为提高文章的合理性、检查回归结果的稳定性,需要对文章使用的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
使用分样本回归检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对于中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将30个省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表4为分样本回归检验结果。
由表4东部地区的结果可知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指数与农产品出口额显著正相关。由于东部沿海城市较多,不仅政策、交通、经济方面在数字贸易发展和农产品进出口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科技发达。
表3 变量相关性分析
表4 分样本回归结果
由表4中部地区的结果可以知道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指数与农产品出口额同样显著正相关。文章认为,中部地区平原较多,农产品较多,但仍需要促进该地区数字贸易发展,说明该地区在数字贸易方面具有相当潜力。
表4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的回归结果存在差异,文章认为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农产品业务发达且养殖规模大,但该地区数字贸易不发达。
3、结论与建议
文章提取分析201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理论和实证可得到如下结论:数字贸易的发展不仅降低了农产品出口的成本,而且丰富了消费者可选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数字贸易技术可以帮助农产品更容易达到出口质量标准,从而消除贸易壁垒,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在生产方面,数字贸易技术可以帮助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从而帮助中国农产品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数字贸易的发展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数据结论的差距较大,可能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与政府在数字贸易上的投入差异导致的。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农林牧渔总产值。
提高农林牧渔总产值是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路径。提高农林牧渔总产值可以实现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巩固脱贫成果,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2)加强数字基础建设。
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率、信息传输速度和通信效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
3)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
建立农产品贸易平台可以直接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从而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农产品贸易的中间环节。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扩大农产品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韩剑,蔡继伟,许亚云.数字贸易谈判与规则竞争———基于区域贸易协定文本量化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9(11):117-135.
[2]汤婧.国际数字贸易监管新发展与新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19(1):74-79.
[3]裴长洪,刘洪愧.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基于习近平百年大变局重要论断的思考[J].经济研究,2020,55(5):4-20.
[4]马述忠,房超,梁银锋.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8(10):16-30.
[5]陆菁,傅诺.全球数字贸易崛起:发展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8(11):57-66,281,2.
[6]郑伟,钊阳.数字贸易:国际趋势及我国发展路径研究[J].国际贸易,2020(4):56-63.
[7]刘媛媛,陶长琪.中国31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测算分析———基于RAGA投影寻踪模型[J].价格月刊,2021(4):69-76.
文章来源:施吴裕.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24,(24):44-47.
分享:
数字贸易依托数字技术完成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更易促进技术外溢,技术较为落后国家可以通过吸收外资等方式获取先进洁净生产技术及经验,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数字贸易促进优势生产要素及资源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间的循环流动,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
2025-03-28元宇宙技术的赋能下,“人”的内涵和范围将进一步延伸。农产品电商行业中的“人”一般指的是线上及线下的顾客、销售者、运营者以及供给者等,而在元宇宙赋能下,出现了数字人及以个人表征为投射的虚拟人,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消费者可以在元宇宙中身临其境地了解农产品来源及目的地文化。
2025-03-28近年来,农村旅游民宿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趋势和新选择。农村旅游和农业的融合发展,既能借助旅游业的反哺作用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又可以通过农业提供独特的农业体验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进入农村,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3-28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影响着传统金融业态和实体产业发展。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结构升级和产业效率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流通业仍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业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2025-03-25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企业开拓多元市场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近年来,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
2025-03-25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推动城市消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公告,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达到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
2025-03-25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善,其赋能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驱动力日益显现,对于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字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层面,数字新基建对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的赋能可以促进生产流通环节的创新。
2025-03-25流通产业链韧性作为衡量产业应对外部冲击与恢复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流通产业链韧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涉及韧性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还探讨了提升韧性的策略与方法。首先,在流通产业链韧性发展方面,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于韧性的定义和内涵。
2025-03-25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革,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牟光宇(2022)从现代化、国际化与均衡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问题,从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及发展形势等方面讨论了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
2025-03-24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实体性与渗透性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实体性要素中,尤为关键的是构筑起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些劳动者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创新能力和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此外,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型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也是构成实体性要素的重要基石。
2025-03-24人气:4035
人气:3755
人气:3479
人气:2728
人气:24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贸易问题
期刊人气:295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2-4670
国内刊号:11-1692/F
邮发代号:2-847
创刊时间:197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3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