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中国长期而又持续的贸易增长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世界奇迹。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疲软的局面,从而促使国际社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错综复杂,对外贸易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迫在眉睫。基于以上的状况,本文站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于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贸易政策的调整给出些许见解,旨在促进新形势下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今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式,本文也将从此展开,从国际重要新闻、学术期刊上总结和提取当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一些趋势和问题。
1、实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
第一,西方对于贸易政策调整的呼声。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沉重的经济打击之后,又认识到制造业对于国家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奥巴马政府在最近的几年里一直在履行他们“制造业回归”的口号,这几年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回弹幅度甚至超越了德国。而随着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复苏,他们也必将对中国相关产业的贸易产生影响。
第二,全球民主政治进入动荡期,对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影响不确定性增大。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民主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世界上许多国家执政党的执政环境并不稳固。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政党都把目光瞄准了经济层面,而其中贸易政策便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第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自从2008年之后,许多西方国家对于进口商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和加重,多边贸易合作体制收到严峻考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近几年,中国的轮胎产业、光伏产业、玻璃纤维产品先后受到了美国、欧洲国家甚至印度的反倾销调查。
第四,除了外部的几大重要因素,我国自身也有着许多问题将影响贸易政策的调整。我国政府正处于改革进程中,之前的几十年里,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而其中政府一直扮演着管理者的身份,而在新时代下,我国政府正在逐渐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在转型过程中,也必将影响我国的贸易政策。
第五,中国的贸易行为越发在外交层面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迅速上升,对于地区话语权的诉求也在日益扩大。国家近几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便是由此应运而生的。以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互信越发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这些战略目的以及双边关系都将影响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上述趋势涉及到政治、经济和贸易多个方面,也涉及国际、国内不同层次,但是都反映了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所面临的复杂情况,针对以上提及的一些问题和趋势,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2、对策与建议
(1) 注重政治层面对于贸易活动的影响
政治体制对经贸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国,脱离和跳过政治因素谈论贸易问题显得不可想象,也根本无法收到实际效果。与其他国家相比,政治因素对于中国贸易活动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不仅有地方政府、产业管理部门、中央政府、国外政府、国外利益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不同主体施加的影响,也有来自于同一产业内不同所有制企业、劳动群体、上下游产业、竞争性产业等相关利益集团施加的影响。
(2) 重新梳理和界定影响贸易政策的各种利益
当前,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博弈日渐增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国家利益的界定和管理。
第一,谨慎确定国家核心利益。明确地对外宣传和公开阐述中国的国际利益,特别是将具有争议的稀土等战略资源都划为核心国家利益,必将引起地区其他国家的紧张,不利于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第二,强调国际共同利益。除了核心利益,中国贸易外交更应强调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核心利益的宣示是在向外界传达了与中国合作的底线,而成功的国际合作,往往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维护微观主体利益。应当允许社会主体有机会、有机制参与贸易政策的制定,表达他们的观点。在过去,这种探索显得偏少,已经影响到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博弈时的能力和表现水平。
(3) 加强进口管理战略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参与,注定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出口大国走向进口大国。中国具有较多的比较利益和潜在的后发优势,具备坚定执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实力。自由贸易政策会使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反过来,它们又加速中国从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的进程,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奠定可靠的基石,有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3、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国家制定了相关的贸易政策来保证我国的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来看,贸易政策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国际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陈述和分析,分析了我国贸易在政治经济学中的现状,在国内、国外环境下所处的境遇,而后又在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在不同方面推动我国的贸易政策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成健.中美贸易摩擦经济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9,6:6-8
[2]黄汉民,郑先勇.大国崛起中的贸易政策取向及对中国贸易政策启示—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思考[J]国际贸易2010.10:9-14
[3]王亚飞.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兼论中美贸易摩擦[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
秦雅男.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J].财讯,2019,(4):11.
分享:
数字贸易依托数字技术完成数字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更易促进技术外溢,技术较为落后国家可以通过吸收外资等方式获取先进洁净生产技术及经验,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数字贸易促进优势生产要素及资源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间的循环流动,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
2025-03-28元宇宙技术的赋能下,“人”的内涵和范围将进一步延伸。农产品电商行业中的“人”一般指的是线上及线下的顾客、销售者、运营者以及供给者等,而在元宇宙赋能下,出现了数字人及以个人表征为投射的虚拟人,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消费者可以在元宇宙中身临其境地了解农产品来源及目的地文化。
2025-03-28近年来,农村旅游民宿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趋势和新选择。农村旅游和农业的融合发展,既能借助旅游业的反哺作用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又可以通过农业提供独特的农业体验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进入农村,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3-28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影响着传统金融业态和实体产业发展。流通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结构升级和产业效率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流通业仍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业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2025-03-25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企业开拓多元市场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近年来,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
2025-03-25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推动城市消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公告,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达到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
2025-03-25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完善,其赋能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驱动力日益显现,对于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字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层面,数字新基建对外部环境和技术条件的赋能可以促进生产流通环节的创新。
2025-03-25流通产业链韧性作为衡量产业应对外部冲击与恢复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流通产业链韧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涉及韧性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还探讨了提升韧性的策略与方法。首先,在流通产业链韧性发展方面,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于韧性的定义和内涵。
2025-03-25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革,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牟光宇(2022)从现代化、国际化与均衡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要求和现实问题,从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及发展形势等方面讨论了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
2025-03-24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在于实体性与渗透性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实体性要素中,尤为关键的是构筑起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些劳动者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创新能力和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此外,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型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也是构成实体性要素的重要基石。
2025-03-24人气:8984
人气:6847
人气:6635
人气:6097
人气:561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贸易
期刊人气:1677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共国商务部
主办单位: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2-4999
国内刊号:11-1600/F
邮发代号:2-846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3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7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