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微小RNA(miR)-146a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接诊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中心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D-D、PCT、miR-146a水平及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比较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稳定期组,miR-146a水平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iR-146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D-D、PCT水平与mMRC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7、0.424,P<0.05),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 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呈异常表达,并且其水平与mMRC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于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研究表明,在全球疾病的病死率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居于第4位,病死率仅次于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既往有研究表明,COPD的发生、发展与炎症级联反应有关,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刺激是导致COPD患者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2-3]。D-二聚体(D-D)是评估机体纤溶、凝血异常的常用指标,近年来被用于COPD的诊断中,D-D水平升高会促进肺功能衰退[4]。近年来,微小RNA(miR)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重点,miR参与了多种肺部疾病炎症反应调节,具有负性调控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D-D、降钙素原(PCT)、miR-146a在COPD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120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另选取同期本院门诊中心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COPD组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6]中COPD的诊断标准;(2)年龄>40岁;(3)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可配合医生完成本研究;(4)既往无肺部手术史;(5)检查前未接受过肺泡灌洗等对症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肺癌等恶性肿瘤者;(2)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呼吸系统疾病者;(3)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4)合并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5)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6)合并血液疾病者;(7)近1个月内存在免疫抑制剂治疗史者。COPD组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52~80岁,平均(66.28±5.04)岁;病程5~13年,平均(9.82±1.07)年。对照组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55~79岁,平均(66.34±5.0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发作程度将COPD组又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指患者呼吸道症状恶化,导致额外治疗[6]。急性加重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68.22±4.02)岁。稳定期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52~76岁,平均(64.03.28±5.06)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02901)。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D-D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2 mL抗凝静脉血,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采用沃芬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厂家:沃芬医疗器械(嘉兴)有限公司,型号:ACL TOP750]检测血浆D-D水平。(2)PCT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3 mL空腹静脉血,以4 000 r/min离心10min,将上层血清分离后放置在-80℃冰箱待检,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厂家: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ECL8000]检测血清PCT水平。(3)miR-146a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后置于-80℃冰箱待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46a水平。提取RNA样本1μ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RNA的浓度进行检测,其为1.8~2.1。在95℃环境预热3 min,而后分别在95、60、72℃环境孵育30、30、15 s,共35个循环,最后在72℃环境孵育5 min终止反应,采用2-ΔΔCt法计算miR-146a水平。miR-146a正、反向引物序列分别为5′-TACTGGGAAGTGGACACTA-3′、5′-CTTGACCATGTGCCATFC-3′,miR-146a U6内参基因正、反向引物序列分别为5′-GCACCGTCAAGGCTGAGAAC-3′、5′-TGGTGAAGACGCCAGTGGA-3′。所有检测试剂盒均购自江苏英科新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完成。(4)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剧烈活动后无呼吸困难症状为0级(记1分),上缓坡或快速行走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为1级(记1分),行走速度慢于同龄人为2级(记2分),行走100 m后需要休息或者平地行走数分钟需要休息为3级(记3分),轻微活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为4级(记4分)。分值越高表明呼吸困难程度越重。
1.3观察指标
比较COPD组和对照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预后良好判定标准:经对症治疗后缺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康复出院,随访1个月仍生存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预后不良判定标准:随访1个月缺氧、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死亡[7]。根据预后情况将COPD组又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COPD组和对照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COPD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急性加重期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稳定期组,miR-146a水平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预后不良组12例,预后良好组108例。预后不良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iR-146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COPD组和对照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表2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表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D-D、PCT、miR-146a水平及mMRC评分比较
2.4 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D-D、PCT水平与mMR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COPD患者D-D、PCT、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的相关性
3、讨 论
COPD具有反复发作、高发病率、进行性进展等特点,肺部疾病、病毒感染、吸入过敏颗粒、温度变化、空气污染等均为诱发COPD的危险因素[8]。COPD患者普遍存在呼吸困难、气虚、咳痰、胸闷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肺栓塞、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9]。COPD发病期间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I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等炎症因子,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肺功能进行性衰退,对其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0-11]。由此可见,炎症反应仍然是诱发或促进COPD进展的核心机制。
D-D是目前评估凝血功能的常用指标,一旦血浆D-D水平升高,提示机体纤溶、凝血系统被激活,机体可能处于高凝或血栓状态,发生急性肺栓塞的风险较高[12]。PCT是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的常见促炎性细胞因子,机体受到炎症反应刺激或创伤时血浆PCT水平会升高[13]。有学者认为,PCT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并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反应[14]。miR-146a是miR的重要家族成员,位于5q34,由miR-146加工而成,通过负反馈调节的形式抑制IL-6等炎症介质释放[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OPD患者与健康体检者比较,D-D、PCT水平相对较高,而miR-146a水平会降低。张星星等[17]研究表明,COPD组miR-146a水平为0.53±0.27,低于对照组的1.00±0.82,接近本研究结果,验证了miR-146a属于抗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治COPD的新靶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加重期组血浆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稳定期组,miR-146a水平低于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OPD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D-D、PCT水平会上调,而miR-146a水平会降低,呼吸困难程度会加重。miR-146a在COPD患者病情恶化、进展过程中,对炎症反应通路的调节作用会减弱。当miR-146a水平下调,淋巴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均会被激活,从而引发纤溶亢进、免疫损伤等,D-D水平升高,介导炎症级联应激反应[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D-D、PCT水平及mMRC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iR-146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可将D-D、PCT水平持续性升高,miR-146a水平降低作为COPD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标志。本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D-D、PCT水平与mMR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呈负相关(P<0.05),说明可通过检测D-D、PCT、miR-146a水平,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及判断,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根据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其中D-D、PCT水平升高,miR-146a水平降低,意味着呼吸困难程度加重。包东亮等[21]研究表明,呼吸衰竭的COPD组PCT水平为(6.72±1.45)ng/mL,高于非呼吸衰竭组的(4.15±1.22)ng/mL,验证了病情恶化、加重的COPD患者PCT水平相对较高。
本研究的局限性存在于多个方面:纳入的样本量偏少,属于回顾性研究,挑选研究样本时存在偏倚,且病例收集及随访时间跨度较短,这些因素可能会对本研究结果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后续研究需进一步增加临床样本量,延长病例随访时间,联合多部门对大数据进行前瞻性研究,为评估D-D、PCT、miR-146a在COPD患者病情诊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COPD患者D-D、PCT水平及mMRC评分相对较高,miR-146a水平相对较低,且随着病情恶化或预后不良,D-D、PCT水平及mMRC评分会逐渐升高,而miR-146a水平会逐渐降低。D-D、PCT、miR-146a水平与mMRC评分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通过动态监测以上指标,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周璇,杨万春,王勇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PCT、hs-CRP、D-D和FIB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6):3168-3171.
[3]陈庆,吴亚,蒋才玉,等.APACHE-Ⅱ、PCT、ALB及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20,41(1):29-32.
[4]徐永谦,濮荔,钟亚花,等.D-D、NLR和P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栓塞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6):909-912.
[5]李翠娟,唐颖,彭翠兰,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微小RNA-181a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广西医学,2021,43(19):2314-2317.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175.
[7]韦安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IL-6、PCT表达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9):5427-5429.
[8]邹雯,王婷婷,王一江.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64、TLR2及TLR4水平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6):90-94.
[10]焦桂微,刘晓民,任强,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1,55(6):593-597.
[11]吴水淼,姚肖依,李复红,等.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J].临床肾脏病杂志,2021,21(6):480-484.
[12]吕骁,张宏英,毛雅云,等.BNP、HCAR及D-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6):86-91.
[14]胡小燕,郑晓,嵇华夏,等.血浆PCT与BNP水平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3):128-131.
[15]王美华,陈丽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microRNA-146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18):36-40.
[16]陈辰,徐霞,杨汀.微小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4):390-395.
[17]张星星,杨勤军,王小乐,等.miR-146a在慢阻肺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2):361-363.
[18]席卓娜,乔亚红,程方圆.miR-146a和miR-155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表型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0,25(1):78-81.
[19]赵盼盼,侯梦一.miR-145、miR-146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2):914-918.
基金资助: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性课题(ZD202206);
文章来源:章勇,薄维波,李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D、PCT、miR-146a水平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22):3275-3278+3285.
分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为核心症状的肺部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会逐步加剧,部分患者会选择减少甚至避免活动来缓解症状,以致于呼吸肌肌力 减 弱,加 重 呼 吸 困 难 症 状,导 致 恶 性 循环。
2025-04-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1],临床以咳嗽、咳痰、喘息及胸闷为主要表现,常合并感染、哮喘、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肿瘤等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2-3]。
2025-04-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医院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典型症状包含呼吸困难、气短、胸闷。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截至 2018年,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已接近 1 亿例,40 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 13.7%。
2025-04-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发生主要与肺部感染加重、环境刺激、不良生活习惯或剧烈运动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痰量增多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2],但长期用药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也会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患者后期治疗。
2025-03-27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持续且进展性的气道阻塞和炎症反应。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上升,老年 COPD 患者亦随之增加。目前,COPD 急性加重的诊断和评估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和生物标志物。
2025-03-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全球发病率为9%~10%,死亡原因居第3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慢阻肺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统计其发病率为13.6%[2]。
2025-03-0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COPD的病因主要与吸烟、烟雾、毒颗粒及其他气体对于气道的反复刺激有关,上述刺激可造成气道的慢性炎症而诱发本病[2]。
2025-03-0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道炎症性疾病,且病情多呈渐进式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为9.9%[1]。在稳定期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是控制病情进展的关键[2-4]。稳定期COPD患者仍然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是其病情进展的主要标志[5]。
2025-03-0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表现为肺功能加速下降,呈进行性发展,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1]。据调查,我国COPD病人呈上升趋势,患病率已超9%。不及时进行治疗,肺功能将持续下降,进而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2]。病人通过机械通气支持以及药物的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的治疗过程以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会给其身心带来负担[3⁃4]。
2025-02-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疾病,其病因复杂,与空气污染、遗传因素、吸烟、呼吸道感染、职业和年龄等因素息息相关[1-2]。COPD患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已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五位。由于COPD患者的肺部功能受损,气道炎症增加,排痰能力减弱,致使痰液在肺内积聚,导致肺部感染[3]。
2025-02-21人气:22465
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15
人气:1530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
期刊人气:4580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9455
国内刊号:50-1167/R
邮发代号:78-157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