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老龄患者牙拔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80例全身麻醉下行牙拔除术老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的变化,记录各组麻醉前(T0)、术毕拔管即刻(T1)、术毕拔管后5min(T2)、术毕拔管后10min(T3)、术毕拔管后30min(T4)时点数值;统计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测定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点的苏醒期镇静及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1~T4时点的HR、MBP高于同组T0时点,试验组T1~T4时点的HR、MBP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点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较T1时点降低,试验组T1、T2时点镇静躁动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下老龄患者牙拔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苏醒期躁动(EA)是一种以定向障碍、出现幻觉、意识混乱、烦躁不安以及过度体动行为等精神状态改变为表现的全身麻醉后早期短暂意识损害[1]。随着麻醉安全质量要求的提高,EA是成人和儿童全麻后恢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3]。研究表明[4],EA在成人术后时有发生,不同的研究中发病率差异较大,在4.70%~21.30%。右美托咪定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麻醉镇静领域的药物,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目前右美托咪定被许多指南共识确认在预防及治疗儿童EA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并推荐应用于预防成人EA[5],但对于预防老年人全麻EA的效果尚待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牙拔除术的应用,明确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牙拔除术EA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牙拔除术的ASAⅠ~Ⅱ级,≥60岁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排除严重心、肝、肾、肺疾病者,高血压未规律治疗者,严重脑血管疾病者,长期服用镇痛、镇静及肾上腺受体阻滞剂等影响神经系统药物者,对本组用药成分过敏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学批号:(2020)科研-014号]。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30min时肌注苯巴比妥钠1.0g,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脑意识指数(IoC)、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oxygenation,SpO2),输注勃脉力A(复方电解质注射液)6mg/(kg·h)。麻醉诱导前10min试验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输注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均持续输注10min。麻醉诱导药物为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8mg/kg、舒芬太尼0.2μg/kg,纯氧辅助呼吸3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机械控制通气,设定潮气量8~10mL/kg,频率每分钟10~12次,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maintainend-of-gascarbondioxide,PETCO2)在40mmHg左右。麻醉维持药物为异丙酚2~4mg/(kg·h)、瑞芬太尼10~20μg/(kg·h),阿曲库铵0.2mg/kg间断输注,维持脑IoC于40~60水平。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麻醉药物,于患者自主呼吸及肌力恢复,吞咽及咳嗽反射出现,唤之有反应后拔除气管导管。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HR、MBP的变化
记录各组麻醉前(T0)、术毕拔管即刻(T1)、术毕拔管后5min(T2)、术毕拔管后10min(T3)、术毕拔管后30min(T4)时刻数值。
1.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
统计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用药物至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停用药物至唤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停用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
1.3.3观察两组患者EA情况
应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记录T1~T4时点患者镇静躁动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如下:1分,无法唤醒,对恶性刺激仅有轻微反应或无反应,无法服从指令;2分,非常镇静,对躯体刺激有反应,但无法服从指令及交流;3分,镇静、嗜睡,轻度刺激可唤醒,可服从简单指令及快速入睡;4分,安静合作,易唤醒,可服用指令;5分,躁动,焦虑或身体躁动,经劝阻或提示可安静;6分,非常躁动,需反复语言劝阻或保护性束缚停止;7分,危险躁动,攻击医护人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点HR、MBP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率与平均动脉压
T0时点,两组患者HR、M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点HR、MBP较同组T1~T4时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4时点HR、MBP均高于试验组同时间点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MBP比较
2.2麻醉苏醒情况
两组患者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情况比较
2.3Riker镇静躁动评分
试验组患者各时点镇静躁动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
3、讨论
牙拔除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是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一般在门诊于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处理,但对于复杂型或阻生型牙齿的拔除,则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全身麻醉下进行牙拔除术,既要求围麻醉期达到足够的麻醉镇痛深度,又要求术后有满意的苏醒质量与反射能力。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减慢,药物蓄积,抗应激能力下降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等因素,全身麻醉下EA发生率高[6]。而拔牙患者EA可造成手术部位出血、术后感染,引发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并可能发生如苏醒期咬管、自行拔管、坠床和撕脱输液管道等意外伤害。同时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EA可导致基础疾病恶化[7]。因此控制术中麻醉深度和减少术后EA对于老年患者行全麻下牙拔除术就变得尤为重要。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上具有催眠、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蓝斑核和脊髓中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心血管中枢,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产生相应作用[8],但不造成呼吸抑制及药物过度累积,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或治疗术后谵妄。魏丕红等[9]对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全麻维持末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发现其可明显减轻患者气道刺激反应及全身麻醉转浅时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另有研究表明[10],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全身麻醉患者拔管期机体应激反应。而疼痛以及应激炎性反应是造成EA的重要因素,故近年来,右美托咪定逐渐用于临床预防及治疗EA。
尽早诊断EA对于早期预防与治疗有重要作用,欧洲麻醉学会等在术后谵妄相关指南中推荐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用于麻醉EA的评估,指出此系统对早期识别EA具有指导意义[11]。本研究通过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显示试验组躁动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EA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而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指标、心动过缓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等无差异,表明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下老龄患者牙拔除术麻醉EA的发生,且无明显循环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及无过度镇静作用,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
本研究中也发现,在苏醒期及恢复期不同时间点,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更平稳,但在拔管即刻两组的平均动脉压无差别,提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术中循环系统波动[12],但试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无法抑制拔管动作的强刺激。故对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最佳的右美托咪定剂量以及适当的给药时机需后续试验进一步探索[13]。
综上所述,老龄患者全身麻醉下行牙拔除术,右美托咪定可降低EA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预防老龄患者牙拔除术全身麻醉EA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高龙飞,高昌俊,韩瑞丽,等.右美托咪定滴鼻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0):3855-3859.
[2]肖旭洋.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3):52-53.
[3]卜叶波.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8):107-108.
[4]张燕岭.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合并腺样体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3):184.
[5]赵博.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胸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9):110-111.
[6]周洁.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5):94-95.
[7]张媛,马敏.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8):147-149.
[8]宋振宇.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择期腹部手术高血压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淮海医药,2020,38(1):88-90.
[9]魏丕红,杨在启,马桂芬.右美托咪啶口服对小儿扁桃体术前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9094-9096.
[10]陈君.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20,40(1):72-73.
[11]于慧军.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4):166-167.
[12]裴福刚.单剂量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治疗成人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101-102.
[13]王晓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4):80-82.
郑良杰,陈超.右美托咪定预防老龄患者牙拔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85-86.
分享:
术后谵妄是一种发生于苏醒期至术后1 周内的急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以认知功能、意识水平和注意力急性改变为特征,高发于老年手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2.0%[1 ]。术后谵妄不仅是患者的创伤性经历,会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影响患者预后[2 ]。因此,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2025-01-21异氟醚(Isoflurane)是一种吸入性麻醉药,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每年在全球数百万幼儿的外科手术和影像学检查中被使用。然而,研究发现,这种全身麻醉药在发挥麻醉镇静作用的同时,还会产生神经毒性,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幼儿术后的生存质量[1]。
2024-11-12髋骨骨折高发于老年人群,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1-2]。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髋骨骨折的常见术式,疗效确切。但由于老年患者常伴各种基础疾病、生理功能退化,术中操作易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引发心率、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影响手术进程及预后[3]。
2024-10-1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好发于结肠黏膜下层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临床治疗一般使用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但易发生不良反应[1],所以亟需寻找有效治疗方法。罗哌卡因属长效氨基酰胺类药物,是临床常用局部麻醉药,可参与炎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罗哌卡因可用于髌骨骨折固定术后镇痛并降低局部炎性反应[2],减轻大鼠骨关节炎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3]。
2024-09-29近年来提出的外科新理念-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能为患者术后提供“最佳镇痛”治疗,降低手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该治疗需要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阿片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优化患者舒适度,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2024-07-1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目前的临床麻醉学教学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临床实践资源不足、临床技能操作指导不规范等。因此,急需改进当前麻醉学专业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麻醉学专业人才。麻醉学专业具有操作能力要求高、难度大、解剖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临床操作技能培养。
2024-05-10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外科技术的进步、麻醉药品的发展,日间手术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手术模式。完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提升日间医疗管理水平,保障日间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安全舒适是日间手术推广发展的核心问题。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优化策略,通过多模式、多学科干预的模式,达到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2024-04-25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时会因为结石阻塞输尿管,引发疼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技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以及肾结石的有效手段,因为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且疼痛感较小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1]。
2021-10-11麻醉恢复室是对麻醉手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特殊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1],具有床位周转快,交接频率高,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2],交接不全或错误均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造成危害,甚至引起医疗纠纷[3],而识别手术后患者入PACU交接的高风险因素是预防交接不良事件的重点环节。
2021-10-11麻醉专科护士培养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起始阶段[1],从2019年开始已有少许护理学会或护理质控中心举办麻醉专科护士培训班[2,3]。其培训模式、目标、内容及要求是否适合培训对象尚不清楚。其中,湖北省卫计委批准了湖北省护理质控中心联合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共同举办了湖北省麻醉专科护士培训班,该培训班分为理论4周、实践8周两阶段,理论阶段涵盖麻醉护理管理、麻醉护理理论知识、麻醉护理技术等围术期麻醉护理以及教学与科研等内容,实践阶段学员选择全省批准的13个临床实践基地中的2个。
2021-10-11人气:15188
人气:12779
人气:10906
人气:10373
人气:933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麻醉学杂志
期刊人气:279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4-1416
国内刊号:13-1073/R
邮发代号:18-49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