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比较两组肢体功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缓解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患者中约有6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较高。药物治疗、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促进症状改善,除此之外,早期康复锻炼对疾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对其肢体功能恢复、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1~73岁,平均(62.24±3.22)岁;梗死类型:单发性病灶20例,多发性病灶26例。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2~74岁,平均(62.38±3.43)岁;梗死类型:单发性病灶21例,多发性病灶25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待病情稳定后实施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康复档案,根据患者基础资料、病情及家庭等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结合患者个性化需求制定康复目标。(2)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健康档案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予以鼓励、赞赏的语言激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愈的信心。(3)康复训练:利用时效性激励原理,使用激励语言并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激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锻炼,观察并记录康复锻炼成果,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均予以肯定与赞赏,采取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对康复效果进行时效性评价,随着康复进程的进展不断强化激励,推动患者康复训练的激情,抓住有效的康复时机,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与个性特点,调整激励时机,激发患者内在潜能,将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肢体功能:观察组出院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系统高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病发后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但因患者对脑梗死认识不足,易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早期康复锻炼存在顾虑,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康复进程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上下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时效性激励护理可促进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康复目标,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康复锻炼中,给予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全程使用鼓励、激励、赞赏的语言,并根据患者个性特点,把握激励时机,缓解负性情绪,增加治愈的信心,激励患者持续有效的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2]。
参考文献:
[1]罗坚,梁德贞,梁琴.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25-127.
[2]黄波霞.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367-1368.
杨婉.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9):1143-1144.
分享: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近年来随着急救技术的发展,脑梗死的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55%~75%的脑梗死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尤其是上肢功能障碍可影响手精细动作的完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梗死恢复期给予积极的康复治疗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
2024-10-30“缺血半暗带”理论[2]认为,在一定安全的时间内,再疏通患者的梗死病灶,借助人脑神经元的自动修复功能,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甚至可能趋近于未发病前的状态。在此理论基础之上,临床常通过血液输送溶栓药物的方式,利用药物疏通梗死病灶,恢复脑部血运。
2024-10-28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大脑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脑部缺血、缺氧所造成的脑组织某一区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没有特定的早期症状,其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梗死区域的大小和位置,轻则出现偏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同时还伴有头痛、呕吐、昏迷,重则可发展为脑疝、脑死亡,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2024-10-24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发展迅速,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创伤,且造成的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亦给患者心理带来极大痛苦。部分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可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导致其易出现抑郁等负面情绪[1],严重影响治疗和预后效果。研究显示[2],中风后抑郁可影响约1/3的中风幸存患者。
2024-10-24后循环脑梗死情况以缺血性较为常见,疾病主要是因椎动脉夹层导致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等引发动脉栓塞,继而导致后循环供应出现障碍,需要警惕躯体平衡功能失调、头晕目眩等表现症状,若机体出现异常表现症状需要立即就诊接受治疗[2]。
2024-10-21急性脑梗死(ACI)的常见诱发因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等[1]。西医常采用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但整体效果不理想[2]。中医学将ACI归属于“中风”范畴,认为其多由血瘀、痰浊阻络所致,应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治则[3]。化痰通络汤具有化痰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4]。
2024-10-12急性脑梗死为脑供血突然中断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发病时会出现突然头痛、耳鸣等,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溶栓治疗较为常用,能改善预后,然而单一治疗的疗效有限。丁苯酞有良好的抗血栓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观察丁苯酞联合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报告如下。
2024-10-11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目前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由缺血、缺氧和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1-4]。ACI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5-8],据估计全球每年有620万人因ACI死亡[7]。此外,ACI也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重大损害的一种疾病[4]。
2024-09-30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造成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部细胞死亡的一种疾病。若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得不到及时改善,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
2024-09-30阿替普酶为血栓溶解药,可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原,溶解梗塞部位血栓,降低血液黏度[3];依达拉奉是一种常用的脑保护剂,能抑制机体内的过氧化损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单一用药疗效不佳,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4]。本文观察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CI患者的效果。
2024-09-26人气:15216
人气:14528
人气:14391
人气:13028
人气:1292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1543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301X
国内刊号:44-1539/R
邮发代号:46-303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593
影响因子:0.306
影响因子:1.482
影响因子:1.195
影响因子:1.24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