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言语训练预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

  2021-07-06    8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给予言语训练联合电刺激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9例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44例给予言语训练干预,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言语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构音障碍干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DA)(13.92±4.43)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71.39±6.13)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86.24±10.82)分高于对照组(11.39±4.18)分、(65.17±6.27)分、(75.93±10.36)分(P<0.05)。结论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给予言语训练联合电刺激可纠正构音肌异常状态,使神经肌肉产生被动节律性收缩,从而可有效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症状,促进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构音障碍
  • 脑卒中
  • 言语功能
  • 言语训练
  • 加入收藏

脑卒中后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构音障碍是常见的一种,占脑卒中患者的30%~40%[1]。构音障碍是由神经病变,导致发音器官神经肌肉出现肌肉麻痹、肌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等病变[2]。言语训练干预可重建神经递质活动性,解除远隔功能抑制,恢复患者语言功能,但发挥的作用有限,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效果不佳[3]。电刺激干预通过刺激流刺激运动肌肉和神经,调节发音肌的收缩,从而恢复患者语言功能。本文旨在探索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给予言语训练联合电刺激对其干预效果及对言语功能、生命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9例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48±6.73)岁;体质量指数19.27~30.15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97±3.82)kg/m2;脑卒中类型:脑梗死30例,脑出血14例。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2.13±6.58)岁;体质量指数19.81~30.42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06±3.97)kg/m2;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9例,脑出血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符合构音障碍评定标准[5];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训练依从性差。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言语训练干预,由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言语训练。指导患者噘嘴、鼓腮和呼吸训练;复述、描述和表达;听写、抄写和描写;执行指令训练、听辨音训练和词图匹配训练;朗读单词和朗读短文。1次/d,30min/次,5次/周,持续训练8周。观察组增加电刺激干预,通过神经和肌肉刺激理疗仪(德吉奥有限责任公司),电极片并置于喉结两侧,对患者发音肌进行电刺激,治疗参数设置为双向方波,输出强度0~15mA,波宽700ms,频率为30~80Hz。刺激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1次/d,20min/次,5次/周,持续训练8周,训练期间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1)干预效果: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5级:为基本痊愈;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提升2~3为显效;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提升1级为有效;未达有效标准为无效。干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言语功能: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量表(Frenchaydysarthriaassessment,FD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arehabilitationresearchcenteraphasiaexamination,CRRCAE)评估,FDA评分越高,说明构音功能越接近正常。CRRCAE评分越高,说明语言功能越好。(3)生命质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orldHealthOrganizationqualityoflifewith100question,WHOQOL-100)评估,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言语功能指标和生命质量指标)以(x±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干预有效率)以率表示,疗效等级资料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构音障碍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构音障碍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FDA评分和CRRCAE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DA评分和CRRCA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两组患者构音障碍干预效果比较[n(%)]

表2两组患者FDA评分和CRRCAE评分比较

表3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比较


3、讨论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意外后,损伤机体上运动神经元,引起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导致构音器官肌肉肌力下降以及肌张力上升,从而引发患者言语症状异常[6]。言语训练是构音障碍患者的基本干预方法,通过面部肌肉训练纠正肌张力、肌力、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等异常,从而改善患者言语功能,但发挥的效果有限,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效果不佳。通过电刺激,可改善患者中枢突触增强,重新建立运动反射弧,从而促进患者构音功能恢复[7]。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构音障碍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言语训练干预通过对患者的面部肌肉进行训练,有效改善患者喉、舌和口等部位功能,与构音功能有关神经和肌肉的支配能力、耐磨度和敏感度得到改善,促进舌头的运动能力恢复,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症状。电刺激通过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或神经,使其产生节律性收缩,肌肉的张力得到改善,患者颈部肌肉营养供应及血循环得到加强,改善一系列神经反应,促进信号的传导,延缓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有效调控舌群反射机制,从而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症状[8]。观察组患者FDA评分和CRRCAE评分高于对照组,言语训练干预通过刺激受抑制的神经通道,改善患者舌、唇和口等功能,从而恢复患者构音器官功能。电刺激通过对患者颈部肌肉进行刺激,使相应肌肉产生被动节律性收缩,加强颈部肌肉营养供应和血循环,恢复其正常的代谢水平,改善患者异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者恢复传导功能及神经兴奋,抑制神经变性的发生发展和肌肉废用性萎缩,有利于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恢复患者言语功能[9]。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言语训练干预通过发音、呼吸等训练,纠正患者肌张力、肌力和肌肉控制等异常状态,协调发音肌正常运动,从而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症状。电刺激干预通过对运动肌肉和神经进行刺激,引起肌肉的收缩。电刺激作用于痉挛肌使其收缩,增加感受器兴奋度,冲动信号经中间神经元,传入脊髓前角细胞,反射性抑制强烈收缩的肌肉,通过痉挛肌交互抑制作用,有效抑制其拮抗肌,促使机体受累的神经细胞进行有效代偿,恢复坏死的脑细胞功能,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10]。

综上所述,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给予言语训练联合电刺激可纠正构音肌异常状态,使神经肌肉产生被动节律性收缩,从而可有效改善患者构音障碍症状,促进患者言语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莉,徐明成,夏逸婷,等.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6):95-97.

[2]韩建.针灸并构音训练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治疗结果验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7):1013-1017.

[3]沈秀玲.针刺联合言语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0):55-56.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82.

[5]孙远征,于天洋,周琛,等.于氏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因难及构音障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4)22-26.

[6]任明霞,张丽芳.口部运动配合面部按摩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3):357-359

[7]杨小芳,蒲淑玉,张静,等.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运动性构音障碍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8,34(9):107-109.

[8]赵宇,吴涛,刘洋.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语言功能障碍效果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4):32-36.

[9]薛建琴.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大医生,2017,2(6):59-60.


文章来源:史新炜,杨卫利,介卫君.言语训练联合电刺激干预初发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08):856-85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38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