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采用硫辛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辛酸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组间比较(P>0.05)。结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如果没有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导致严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随着糖尿病行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增加,加强对临床糖尿病行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是目前临床的焦点问题[1]。本次研究选取7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取得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5)、治疗组(n=39),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在(40-7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0.2±3.1)岁,糖尿病病程在(2-10)年之间,平均病程在(6.4±1.3)年;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在(44-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7±3.2)岁,糖尿病病程在(1-13)年之间,平均病程在(6.6±1.5)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行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即予以患者胰岛素、降糖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同时控制患者的饮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辛酸(由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676)治疗,将0.3mg的硫辛酸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5d。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应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评价标准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患者的眼底出血、水肿、渗出等症状基本完全消失,视力提高>4行。②有效:患者的眼底出血、水肿、渗出等症状有明显的好转,视力提高2-4行。③无效:患者的眼底出血、水肿、渗出等症状无变化,视力提高<2行,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学分析输入的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疗效和率,采用χ²检验,P<0.05说明比较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疗效比较的结果(n,%)
2.2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组间比较,P>0.05,详细见表2。
表2不良反应比较结果(n,%)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作息不规律以及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对人们的视力造成损伤,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细胞增殖调控失调、高血糖症状等因素有关[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以及纤维增生等,最终导致视力下降。
维生素C、复方血栓通以及各种中药均为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硫辛酸是一种维生素类的抗炎剂,其作用机理是进入人体细胞,对胞内外抵抗自由基,加强对细胞的修复,使葡萄糖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4]。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应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对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由此说明,应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新芳,董凯霞.硫辛酸胶囊治疗老年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5):4357-4358.
[2]翟志丽.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5):159-159.
[3]刘力苇,王康.代谢记忆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1):9-12.
[4]郭雪琼.自我护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16):2646-2648.
[5]朱惠明,江玉,李玲等.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7):320-321.
王晶璞,卢燕,任晓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5,21(23):91-92.
分享: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个新的疾病定义,用于取代之前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MAFLD 是肝细胞脂质过度堆积为特征的慢 性 肝 病, 全 球 总 患 病 率 为32. 4%,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MAFLD 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席卷而来,已构成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5-03-31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centralprecociouspuberty,ICPP)是指未明确病因的性腺过早活化,导致<8岁女童或<9岁男童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常伴有生长加速和骨龄提前[1]。此症状会导致成年后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影响患儿的心理和社交发展[2]。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提前发育的第二性征、加速的生长速度和骨骼成熟,以及潜在的成年矮小[3]。
2025-03-19代谢综合征(MS)是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为主的聚集性病症。神经调节 蛋 白4(NRG4)、镍 纹 样 蛋 白(Metrnl)分 别是棕色脂肪及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新型细胞因子,在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多以探讨 NRG4 或 Metrnl与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NAFLD)、冠心 病、2型 糖 尿 病(T2DM)及 慢 性 并 发症等疾病的 相 关 性。
2025-03-18糖尿病肾病(DN)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尽管传统治疗方案如控制血糖和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难以完全阻止肾脏病变的进展。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1]。
2025-02-21矮小症是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与内分泌系统紊乱、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又以生长激素缺乏最为常见。 矮小症的诊断通常需要检测生长激素水平, 但随机生长激素水平并无实际价值, 通常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激素峰值变化作为诊断依据, 包括精氨酸、 左旋多巴、 可乐定等。
2025-02-14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患病数量可达6.43亿,占人口数量的46%。而在中国,2021年糖尿病发病数量超过400万,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大部分患者多为体检时发现,这主要由于糖尿病早期并无明显的病症表现,
2025-02-05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为 HS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合并AKI可增加患者死亡及遗留 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害[1],早期发现AKI高危人群并 及时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HS患者的预后[2]。已有 研究发现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心肌损害等是 HS并发AKI的危险因素,但尚无普遍适用的评分工 具用于预测HS并发AKI的风险。
2025-01-22富马酸二甲酯(DMF)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体富马酸盐的酯类衍生物[6],作为一种已获批用于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和银屑病的免疫调节剂[7-9],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和抗增殖等作用[10]。但DMF是否直接影响Th1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目前鲜有报道。
2025-01-16胰腺内分泌、外分泌部之间存在精密关联和密切通讯。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报道了胰腺内分泌、外分泌疾病相互影响的证据,如糖尿病会破坏胰腺整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增加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等胰腺外分泌疾病的发生风险[2],且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以及死亡显著相关[3]。
2025-01-15新生儿在未出生时甲状腺激素可以由母体供给,导致其在出生初期不会出现相关症状,因此较易被漏诊或者误诊,而随着患儿病情进一步进展,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症状发生,最终使体格发育受到影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因此,选择合适预测指标对预测患儿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及改善患儿其后发育障碍意义重大[4]。
2025-01-15人气:18461
人气:15449
人气:14979
人气:14532
人气:13012
我要评论
友情链接
期刊名称: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期刊人气:353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6699
国内刊号:31-1282/R
邮发代号:4-41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88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140
影响因子:0.02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