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由于喀什地区草原鼠类种类多,分布广,如何有效防治和控制鼠害的发生,将鼠害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和牧民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喀什地区草原鼠害现状的介绍,了解了鼠类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惯,还有常用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治理鼠害能够有所帮助。
1、分布与危害情况
喀什地区草原分布的老鼠种类有18种以上。在平原区草场及农牧交错带危害种有子午沙鼠、灰仓鼠、小家鼠、小林姬鼠、褐家鼠、印度地鼠和跳鼠,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及河流两岸的农田、林区和草场等地。在牧区草场危害种有:帕米尔松田鼠和旱獭。帕米尔松田鼠主要分布在帕米尔高原,而我区该鼠种主要分布在塔什库尔干河流上游海拔3500-4000m且土壤湿润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谷及天然或人工打草场;旱獭主要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和卡拉昆仑山海拔3500-5000m的高寒草甸。旱獭在山区草场上的危害较为严重,2018年我区旱獭发生面积就达72万亩。
2、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1子午沙鼠
体型中等大小,体长100-150mm,尾长几于体长相等,一般在84-130mm。体背面为沙黄色或浅棕黄色,尾稍延伸成束。每年可繁殖2-3次,每胎3-10只,每天食量20-35g。
2.2 褐家鼠
褐家鼠又叫大家鼠,体型较粗大,体长140-170mm,加上尾长可达300mm,体重最大可超过500g,尾部由鳞片组成的环节明显,鳞片的基部生有白色和褐色细毛。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的基部尾深灰色,毛的尖端棕色,腹面苍灰色,略带乳黄色,腹毛基部灰褐色,尖端白色。足背白色。尾上面黑褐,下面灰白。耳短而厚。繁殖能力很强,在条件适宜时全年均可繁殖,每年可繁殖3-4次,每胎6-8只。食性较杂,每日食量于体重相当。原来我区没有该鼠种,属外来鼠种。
2.3 灰仓鼠
体型中等大小,体长97-125mm,尾长小于体长,尾长为20-30mm是体长的1/4-1/3;从背部到尾基为灰色,前肢、体测的下部、后肢内侧、吻部周围及整个腹面均为白色;口内具有颊囊喜欢把食物藏在腮两边的颊囊里,然后再走到安全的地方吐出来再吃。灰仓鼠每年可繁殖4次,每胎可产4-8只,每天食量10-20g。
2.4 小家鼠和小林姬鼠
体型较小,两种鼠不易区分。它们的主要区别:小家鼠尾较短40-70mm,小林姬鼠尾巴较长64-91mm。小林姬鼠尾部组织较软,在制作标本时,抽取尾巴易断,而小家鼠却不然。每年可繁殖3-4次,每胎可产3-5只,每天食量5-10g。
2.5 跳鼠
体型较大,体长105-150mm。尾很长,约超过体长的1/3。头大,眼大,但耳短。每年繁殖1次,少数可每年繁殖2次,每胎3-5只。每天食量15-30g。
2.6 帕米尔松田鼠
体型较小,体长65-80mm。尾短。半地下活动。每年繁殖2-3次,每胎2-6只,每天食量5-10g。是一种高寒鼠种,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
2.7 旱獭
我区有红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两种,旱獭是一种大型的啮齿动物,红旱獭体长480-670mm,体重5200-7950g。喜马拉雅旱獭体长450-670mm,体重4500-7250g。旱獭一般一年繁殖一次,每胎可产4-6只。每天食量1000-1500g。旱獭繁殖率低,寿命长(一般旱獭可存活8-12年),由于旱獭体型大食量大,对草场的危害也大。
3、防治对策
3.1 防治时期
防治前首先对受灾区分布的鼠类及各鼠种的生活史和繁殖情况进行调查,喀什地区平原区3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鼠害防治最为合理,该时间段鼠种处于繁殖期,是鼠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山区草场帕米尔松田鼠在草场开始返青时对草场危害最为严重,此时进行防治可提高采食毒饵量,保证防治效果。旱獭一般在7月中旬进行防治,防治旱獭时应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进行防治。因为低海拔地区气温回升快,旱獭出蛰早,此时进行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3.2 防治方法
3.2.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捕鼠器械进行防治的方法。捕鼠器械种类较多,如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电子捕鼠器、弓箭等,如何选择各种器械进行防治,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鼠种选择合适的捕鼠器械。根据老鼠昼伏夜出的习性使用器械灭鼠时一般在傍晚或夜间。如:使用鼠夹灭鼠在鼠夹上投饵一般是在傍晚。
3.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用有毒的药物-杀鼠剂来杀灭鼠。化学防治的特点:化学防治是当前灭鼠方法中使用最广、见效最快、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化学杀鼠剂多数是高效低毒药物,但对人畜还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化学灭鼠的安全性,目前逐渐被生物防治替代。
3.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动物捕鼠或使用对人畜无害而对鼠有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使鼠群因疾病流行而死亡。生物防治的特点:生物防治有高效、低毒、专一性强等特点。
3.2.3.1 天敌
害鼠的天敌是调节害鼠种群密度,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发挥天敌自然抑制能力,加强宏观控制作用。猫、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捕食鼠类的天敌,一只猫年均每天可以捕鼠3-5只,多的达十几只;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鼠千余只;一只狐狸一昼夜可以吃掉20只老鼠。因此,要大力提倡生物灭鼠,保护鼠类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抑制能力,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
3.2.3.2 病原微生物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C型、D型肉毒梭菌毒素。利用病原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制剂进行鼠害防治,由于其低毒对人畜基本无害,且不会产生二次中毒,使用方便,是理想的灭鼠药剂。
3.2.4 生态防治
采用草原生态工程方法,调整农牧业生产措施,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持自然平衡,是根除鼠害的基本途径。如:开展补播、封育、合理放牧等措施保护草原,增加草原植被覆盖度。消除农牧交错带附近的荒地,缩小老鼠栖息地。在人工草场合理灌溉,直接改变害鼠的生活环境。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控制草原鼠害的发生。
周乐,王亮力.喀什地区草原鼠害现状及防治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19,(18):230.
分享:
辽宁省位于重要的鸟类迁徙路线上,以鸟类为主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自然宿主,疫病严重威胁珍稀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辽宁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治工作通过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采取预警等有效措施隔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扩散,对维持当地公共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12福寿螺=为世界性最严重的100种入侵生物之一,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在我国大陆地区,福寿螺1981年由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中山市养殖,1984年作为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被广为推广,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多个省市自治区养殖。
2020-06-17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金属,几乎存在于所有环境介质中,如空气、土壤和水。其中,通过砷污染的地下水造成的慢性砷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给予小鼠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5mg/(kg•d))10d,可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和QT间期延长,心肌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防御能力下降,心肌膜损伤和炎性因子释放。
2020-06-16生态的平衡对于环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森林发生的鼠害现象则对树木造成了很大的毁坏,制约了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原本良好状态。因此,为了生态的长远建设,相关人员必须对鼠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将破坏程度与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中,来提高营林建设的质量。
2020-05-28农业植物保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目的是:将社会、生态和经济的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防治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立项等方面。
2020-05-27高寒草甸面积约为8700万hm2,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1%,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草地类型,是青藏高原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位置、人文条件及社会的特殊性,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护、养分转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及基因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020-05-2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由于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的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也会存在差别。在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林业生产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契机,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方式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能降低对自然的伤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
2020-05-19草地贪夜蛾又被称为秋黏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亚热带地区及热带地区的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在巴西,每年由于草地贪夜蛾而引起的玉米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亿美元。2019年1月16日,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省江城县,鉴于其发展迅速、防控难度大同时危害严重,有必要总结和分析其发生特点及规律,探寻出有效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2020-05-18农民田间学校已在全球超过90个国家成功实践,在应对气候变化、畜牧业、公共资源环保、人类健康、妇女儿童营养等各领域均有应用。贵州鼠害控制减少粮食损失保护农业生态安全项目(TCP/CPR/3608)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助的技术合作项目,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负责实施。
2020-04-09息烽县地处黔中经济区,北隔乌江与播州区、金沙县相望,南面与修文县接壤,东面与开阳县毗邻,是贵阳市的北大门,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全县总面积10.365hm2,共9镇1乡1社区、177个村(居),总人口约26万,多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4.7%,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17个,占总人口的5.3%。
2020-04-08人气:7409
人气:5949
人气:5274
人气:5041
人气:472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草地学报
期刊人气:183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草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0435
国内刊号:11-3362/S
邮发代号:80-135
创刊时间:199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191
影响因子:0.518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956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