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螺虫乙酯悬浮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3个处理(56.25、65.63、75.00g/hm2)对甘蓝蚜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药后7d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2.14%、95.21%和99.16%,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持效期10d以上。因此,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是防治甘蓝蚜虫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合理轮用。
菜蚜包括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和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主要为害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甘蓝蚜虫一般在叶面光滑、蜡质较多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用于防治甘蓝蚜虫的药剂种类较多,由于常年使用吡虫啉、吡蚜酮等单一药剂,致使甘蓝蚜虫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为筛选防治甘蓝蚜虫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笔者进行了不同浓度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药效园内进行,试验地为砂质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施肥前土壤pH值6.96,有机质含量6.60%,土壤电导率2.42mS/cm,N、P、K含量分别为79.0、19.19、104.77mg/kg。
1.2试验材料
(1)供试农药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品;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拜耳股份公司产品。
(2)供试作物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L.),品种为京丰一号(河北邢台市蔬菜种子公司)。于2018年8月2日播种育苗,8月27日移栽,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每畦2行,株距0.35m,各处理种植品种、栽培期、生长期、密度一致,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等同常规。
1.3试验设计
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6.25g/hm2(处理1)、65.63g/hm2(处理2)、75.00g/hm2(处理3),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7.5g/hm2(处理4),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82.5g/hm2(处理5),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6.2m2,四周设保护行。2018年10月15日15:00施药,整个试验期仅施药1次。施药时甘蓝处于莲座期、田间蚜虫处于秋季发生盛期,试验期间空白对照区成虫虫口数量呈上升趋势。
施药时天气为小雨,温度14.63~17.61℃,相对湿度92.0%~99.4%,静风。试验在遮雨棚内进行,棚顶遮雨透光,四周无遮挡,降雨对试验无影响。使用药械为MATABI超绿-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可调圆锥形喷头。每667m2药液用量60L。
1.4试验方法
(1)施药方法茎叶喷雾法施药,先按试验有效成分用量折算出各处理的制剂用量,然后根据处理面积称量药剂,稀释后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的正反面及心叶部分。先用清水进行空白对照处理,以掌握每小区施药速度。同种药剂从低用量到高用量处理依次喷施,每喷施完一种药剂后,需对喷雾器进行完全清洗,再喷施另一种药剂。
(2)调查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27部分: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蚜虫》(NY/T1464.27-2010)规定的调查方法,用药前进行基数调查,用药后1、3、7、10d调查,共调查5次。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标记3株,每株标记有蚜叶片1片,调查标记叶片的无翅蚜虫数,每小区蚜虫量在400头以上。调查时每小区从标牌处按顺序逐行逐株逐叶调查,每叶按叶脉分区进行调查,计数标定叶片无翅蚜虫数,有翅蚜虫不计数,新出现的若蚜计数。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处理区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处理区药前虫数)]×100。
采用SPSS软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甘蓝蚜虫的防效
由表1可知,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6.25、65.63、75.00g/hm2条件下,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对甘蓝蚜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虫口数量明显减少,直观效果良好。
药后1d,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56.25、65.63、75.00g/hm2防治甘蓝蚜虫效果分别为72.69%、77.57%、82.38%,说明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3d,3个处理防效有所上升,分别为83.82%、88.32%、92.34%;药后7d3个处理防效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2.14%、95.21%、99.16%;药后10d,3个处理防效均在89%以上,表明该药在试验条件下持效期在10d以上。
表1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等防治甘蓝蚜虫田间防效
注:药前基数及药后各天活虫数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3个处理防效随单位面积用药量提高而提高,药后1、3d,处理3与处理1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药后7、10d,处理3防效显著高于处理1、2,而处理1和处理2差异不显著。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中用量处理(处理2)与对照农药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处理4)在试验条件下相比,药后各天防效差异不显著;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高用量处理(处理3)与对照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处理5)在试验条件下相比,除药后10d防效显著升高外,其他各天防效差异不显著(表1)。
2.2对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田间试验过程中各处理均未见药害发生,未发现对周围环境和试验区域内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不利影响,说明各试验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甘蓝生长安全可靠。另外发现,试验药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防治效果略差,如田间有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发生需用其他药剂防治。
3、小结与讨论
氟啶虫酰胺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最终因饥饿而死亡。螺虫乙酯属于新型季酮酸衍生物类杀虫剂,可以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其作为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可以在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双向内吸传导,从而防治如甘蓝、萝卜、白菜等内叶上隐藏的害虫。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对甘蓝蚜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期在10d以上,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所有参试药剂对甘蓝生长无不良影响,未发现对周围环境和试验区域内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不利影响,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56.25~75.00g/hm2。选择蚜虫盛发初期施药,施药时应均匀、周到,施药10d后视虫情进行第2次施药,一般连续施药2~3次,可取得明显防治效果。试验药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防治效果略差,如田间有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发生需用其他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高德良,庄占兴,庄治国,等.几种新颖的杀虫剂对甘蓝蚜虫防治效果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8,41(4):299-302.
[2]唐文,耿仁宝.3%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8(4):111-112.
[3]师宝君.7种杀虫剂防治甘蓝蚜虫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103.
[4]费春华,俞建明,陆致平.10%烯啶虫胺水剂防治甘蓝蚜虫药效试验[J].上海蔬菜,2009(4):76.
[5]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准则:NY/T1464.27-2010[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6]苏克跃,王云海,严寒,等.苦参碱防治甘蓝蚜虫和茄子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2):66-67.
骆海波,望勇,王攀,司升云,周程爱,谭放军,杨帆.25%氟啶·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甘蓝蚜虫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20(22):73-75.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2016YFD0201008).
分享: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称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是虫草属的模式种,现被特批准为食品原料。蛹虫草中主要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麦角甾醇和纤溶酶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其保健作用与冬虫夏草的药用及保健价值较相近。目前人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蛹虫草药用价值上,而对于蛹虫草食用安全问题关注度还不够。
2023-08-30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中国主要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对自然环境势必会造成污染。在中国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规模化粮食生产作业主要依赖农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并且化学农药使用方便快捷、成本相对较低、防治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农户防治病虫害及增产增收的需求。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
2021-08-18虽然施用生物农药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是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不高。本研究发现,农户经营在保证农产品产量供应上是有效率的,但在保障质量安全时就难言高效,这是因为一方面生物农药的施用是一种新技术,农户在追加的成本投入上存在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因信息不对称,在施用生物农药后农户也难以让市场识别其产品的质量。
2021-07-28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是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植物,又称大泡核桃,是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等地区,适合生长海拔为1300~3300m[1]。广西河池引种漾濞大泡、娘青、三台、云新1号、小泡核桃、硬壳核桃等品种,其中生长适应性较强的为漾濞大泡核桃,其作为主推品种在河池地区推广。
2021-02-23田间试验了11种新农药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精甲嘧菌酯75kg/hm2拌细土750kg基施,党参主要性状良好,根鲜重折合产量最高,较无药对照增产1000.0kg/hm2,增产率18.2%;天下第一菌10倍液浸苗5min处理,党参折合产量6333.3kg/hm2,较无药对照的增产率为15.2%。
2021-01-25葡萄炭疽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以危害葡萄果实为主,近成熟或成熟期时表现症状明显。果实受害后,先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小圆斑,之后逐渐扩大并凹陷,表面产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暗黑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环境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团,严重时,病斑扩展至全穗,病穗率50%~70%,对葡萄产业危害严重。
2021-01-14白菜在栽培过程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黑腐病、根肿病、软腐病、炭疽病、白锈病、黑斑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菜螟、蚜虫、斑潜蝇、蝼蛄、白粉虱、黄条跳甲和斜纹夜蛾。为保障白菜产量和品质,栽培过程中常会使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手段,其中药剂防治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若施用不当不仅会影响白菜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
2021-01-09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食品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一般来源于2个方面:微生物、寄生虫污染和种植、养殖环境受到污染。但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危害为化学物质残留。新时期,国家大力倡导生态种植和绿色养殖,但是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021-01-06农药残留一直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对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基质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基质效应是指在样品前处理不能完全去除杂质的干扰,这些与样品一同提取出来的组分对目标化合物检测结果测准确度产生影响。
2021-01-06蓝莓是继草莓之后的全球第2大浆果,市场价格极高,均价达到100~300元·kg-1。2016年全球产量已达655000t。北美洲、南美洲和亚太地区为全球蓝莓栽培生产的3大主产区。亚太地区栽培面积为27859hm2,占全球的20.6%;产量为49060t,占全球的7.5%。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主要产地,面积为22000hm2,占全球的16.3%;产量为28000t,占全球的4.3%。
2021-01-06人气:7377
人气:5864
人气:5227
人气:4940
人气:471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药学学报
期刊人气:275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8-7303
国内刊号:11-3995/S
邮发代号:2-949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21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61
影响因子:0.419
影响因子:1.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