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科学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因果树病虫害而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本文就是通过对果树农药污染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与实际相结合,给出降低防治果树病虫害时造成的农药污染的方式方法,以期为相关单位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农药防治技术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应用农药进行防治时,可能会出现污染现象,影响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污染问题较多,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1、果树农药污染现状
在果树种植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造成污染的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1 果树污染
在使用农药治理病虫害后,果实表面以及果树枝叶必然会有一部分农药残留,而此农药残留很有可能会渗透至果树组织内部或是角质层中,对果树造成药害。造成的主要问题是果树光合作用减弱,果实成熟期变长。如果果树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其叶片会出现失绿、黄化、落叶以及卷叶等现象,甚至造成果树整株死亡。
1.2 果品污染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农药使用方法不当、用量过多等现象,从而对果品造成污染。一些果农在果品收获前会使用氨基甲酸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此类农药具有较长的残效期,毒性较高,收获果品时可能会因为这些农药的使用使得果品农药残留超标,如果流入市场被人食用,可能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牲畜食用,将会影响牲畜的健康情况。同时,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等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过于严重时会造成人畜生理代谢失调,甚至出现致畸、致癌现象。
1.3 环境污染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使用农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气方面,农药颗粒会被喷洒在大气中,在气流作用下迅速扩散污染。在植物、土壤中的农药,也会因气流影响而在空中扩散。农药直接喷洒至土壤、果树表面,是农药防治病虫害最直接的方法,但会导致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腐熟,同时会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而破坏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抑制果树的生长发育。此外,农药喷洒在水体中或是农药扩散至空气,通过降雨落在周围水体,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用水。
2、果树农药污染原因分析
2.1 农药使用量大
农药使用量大是果树农药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和果树种植规模的扩大,农药使用量大导致的污染问题变得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果树种植面积扩大,种植管理模式为个体管理模式,会为农药污染的产生、扩散提供有利条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和过去相比明显提高,一些病虫种类的越冬休眠期不够明显,可能会增加其繁衍世代次数,缩短其发生周期;一些病虫害的抗药性相对较强,果农需要适当提升农药应用次数和浓度;一些果农依然存在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很少使用物理防治、机械防治以及生态防治等方法,而在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让病虫害变得更严重,从而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农药质量问题
在我国果树农药市场中,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影响,存在多种类型的农药品牌和农药类型,而这些农药的质量参差不齐,如落后剂型农药、不合理化学结构农药、合格率低农药以及低毒高效农药产品等,都会影响果农的具体选择。如果因贪图农药便宜、受虚假广告影响或是没有对果树病虫害进行科学分析,将有可能导致其选择质量不合格的农药类型,让果树受到农药污染。
2.3 用药常识缺乏
在应用农药进行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部分果农并没有良好的用药常识,可能会导致果树出现药害情况,使得叶片受到烧伤影响降低果实品质,影响其商业价值。现阶段,用药常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果农在发现病虫害问题时,认为只要加大农药浓度和农药使用量,就会取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部分果农没有分清果树的主要类型和病虫害的主要品种盲目采用农药防治方法,将一种农药应用在所有树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部分果农存在农药盲目混配现象,然而部分农药不能混合,盲目混配可能会产生不利反应,影响农药的应用效果。
2.4 用药方法不科学
2.4.1 粗略取量。部分果农在农药取量工作中存在粗略估计现象。笔者深入果园观察发现,很多果农即使家中有农药计量器,取药时也习惯性地使用瓶盖,会让其计量受到不利影响,增大高毒农药中毒风险,也会加大农药使用量,造成农药损失和环境污染。
2.4.2 粗放喷洒。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果农存在粗放喷洒的用药行为,其中超过600L/hm2的大水量粗雾喷洒方式使用次数相对较多。采用此种方式,可能会让药液流失量增加。如果为手动喷洒操作,那么流失量会在70%~80%;如果果农喷洒行为较为粗放,那么流失量会大于80%。损失农药的同时浪费水资源,还会使地表径流水、土壤以及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使用具有低容量细雾特点的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在农药喷洒过程中可能让周围环境受到气流吹动药雾的影响,且会影响农药在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3、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污染治理措施
3.1 增强果园日常管理力度
果树种植过程中,果农需要增强果园日常管理力度,明确果树生长和果树发育所需条件,有效满足果树生长需求,提升果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如果果园日常管理力度不足,将有可能出现杂草丛生、果树病虫害抵抗能力弱以及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因此,具体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1 清园工作。需要有效清除果园中的病虫残体,开展深耕除草工作和转生寄主消灭工作,有效铲除、减少病虫初次、再次侵染来源。
3.1.2 需要培育、应用健壮无病虫繁殖材料。有效培育无病虫苗木,同时严格把控检疫关,科学控制病虫害的人为传播。
3.1.3 提升果树抗性。果园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病虫害产生情况会直接影响果树的健康生长,应科学采用松土除草、施肥灌水、果树修剪以及种植绿肥等工作,增强其栽培管理力度,创造避免有害生物滋生的良好环境。以梨树种植的梨木虱防治工作为例,可以对此果树开展刮树皮工作,有效清除其树皮裂缝下越冬梨木虱,降低冬虫源。具体操作中,需要将纸板、塑料薄膜铺在树冠下地面,并对粗翘皮进行刮除,之后集中处理,如深埋、烧毁等。
3.1.4 定期观察。果农需要做好果园的定期观察工作,针对果树发展情况开展预测报告。如果果园有条件,需要确保果树病虫害的定时定人观测,在发展萌芽阶段便有效控制病虫害。
3.2 提高农药使用的科学性
果农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为保证其应用科学性,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基本工作。
3.2.1 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尽可能使用低容量细雾喷洒方法,淘汰传统大水量喷洒机具,同时保证施药方式的科学性,如在杀伤害虫时可以将传统的树冠喷药方法改变为地面施药方法或树干涂药方法,并注重害虫天敌的保护工作。
3.2.2 如果病虫害发展情况相对严重,需要在选择农药时保证农药具有低毒性、高效性以及轻污染性等特点。
3.2.3 需要保证用药适时性,准确把握果树病虫害防治时机,选择天敌对防治药剂具有较强抵抗性和有害生物对防治药剂较为敏感的时间[1]。
3.2.4 果农应科学识别有害病虫害种类,让药剂特性更具针对性,达到对症用药的效果,如对于螨、蚜等虫害,可以使用杀螨剂、杀蚜剂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3.2.5 需要保证用药适量性,不能擅自改变用药浓度和用药量,施药范围上需要确保施药工作的局部开展,而非全面施药。
3.2.6 应对有害生物开展诱集工作,如在果园中适当种植圆葱、向日葵,诱集桃蛀螟,让其产卵更具集中性,进而开展区域用药工作。
3.2.7 应保证用药具有科学混合性,如苹果果树生产过程中会有多种病虫害现象出现,包括轮纹烂果病、苹果炭疽病、花叶病等病害和叶螨、蚜虫、金龟甲等虫害。此类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交集性,需要对病虫害防治药物进行科学混合使用,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杀虫剂不能混合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使用。
3.3 合理应用其他防治技术
在对果树病虫害开展防治工作时,需要有效推广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防治使用次数。例如,利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采用阻隔法、捕杀法以及树干涂白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达到利用昆虫防治昆虫的效果,如应用放线菌、真菌以及细菌可以对果树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无公害、低成本的特点。以梨树为例,针对梨树的常见康氏粉蚧虫害,应明确其一年发生代数为两三代,且存在一些天敌。因此,可以有效应用瓢虫、草岭等生物开展防治工作。针对梨黄粉蚜这一虫害,可以使用龟纹瓢虫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4、结语
农药使用量大、农药质量问题、用药常识缺乏以及用药方法不科学现象的存在,造成了果树污染、果品污染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增强果园日常管理力度、提高农药使用科学性以及合理应用其他防治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促进果树种植产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明丽,张素英,门友均,等.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90.
郭志刚.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农药污染治理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9,(25):116-117.
分享: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称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是虫草属的模式种,现被特批准为食品原料。蛹虫草中主要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麦角甾醇和纤溶酶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其保健作用与冬虫夏草的药用及保健价值较相近。目前人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蛹虫草药用价值上,而对于蛹虫草食用安全问题关注度还不够。
2023-08-30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中国主要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但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对自然环境势必会造成污染。在中国种植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规模化粮食生产作业主要依赖农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并且化学农药使用方便快捷、成本相对较低、防治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农户防治病虫害及增产增收的需求。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
2021-08-18虽然施用生物农药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但是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积极性不高。本研究发现,农户经营在保证农产品产量供应上是有效率的,但在保障质量安全时就难言高效,这是因为一方面生物农药的施用是一种新技术,农户在追加的成本投入上存在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因信息不对称,在施用生物农药后农户也难以让市场识别其产品的质量。
2021-07-28泡核桃(Juglanssigillata),是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植物,又称大泡核桃,是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等地区,适合生长海拔为1300~3300m[1]。广西河池引种漾濞大泡、娘青、三台、云新1号、小泡核桃、硬壳核桃等品种,其中生长适应性较强的为漾濞大泡核桃,其作为主推品种在河池地区推广。
2021-02-23田间试验了11种新农药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精甲嘧菌酯75kg/hm2拌细土750kg基施,党参主要性状良好,根鲜重折合产量最高,较无药对照增产1000.0kg/hm2,增产率18.2%;天下第一菌10倍液浸苗5min处理,党参折合产量6333.3kg/hm2,较无药对照的增产率为15.2%。
2021-01-25葡萄炭疽病主要由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以危害葡萄果实为主,近成熟或成熟期时表现症状明显。果实受害后,先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小圆斑,之后逐渐扩大并凹陷,表面产生同心轮纹状排列的暗黑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环境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团,严重时,病斑扩展至全穗,病穗率50%~70%,对葡萄产业危害严重。
2021-01-14白菜在栽培过程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黑腐病、根肿病、软腐病、炭疽病、白锈病、黑斑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菜螟、蚜虫、斑潜蝇、蝼蛄、白粉虱、黄条跳甲和斜纹夜蛾。为保障白菜产量和品质,栽培过程中常会使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手段,其中药剂防治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若施用不当不仅会影响白菜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
2021-01-09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目前食品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一般来源于2个方面:微生物、寄生虫污染和种植、养殖环境受到污染。但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危害为化学物质残留。新时期,国家大力倡导生态种植和绿色养殖,但是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依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021-01-06农药残留一直是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对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基质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基质效应是指在样品前处理不能完全去除杂质的干扰,这些与样品一同提取出来的组分对目标化合物检测结果测准确度产生影响。
2021-01-06蓝莓是继草莓之后的全球第2大浆果,市场价格极高,均价达到100~300元·kg-1。2016年全球产量已达655000t。北美洲、南美洲和亚太地区为全球蓝莓栽培生产的3大主产区。亚太地区栽培面积为27859hm2,占全球的20.6%;产量为49060t,占全球的7.5%。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主要产地,面积为22000hm2,占全球的16.3%;产量为28000t,占全球的4.3%。
2021-01-06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
期刊人气:119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2-5480
国内刊号:11-2678/S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1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61
影响因子:0.419
影响因子:1.2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