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今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速度都很快,也使国内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内容出现了很多的变化,生产范围面涉及到农业全产业链。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农机化向着纵深发展的越来越好,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和规模化生产、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若继续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要使农地连片作业条件、与农艺结合、农机补贴等多个问题得到解决。
1、新时代农业机械化
新发展理念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同步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是野四化冶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补上这一短板,既是野四化冶同步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野三农冶问题的根本途径。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其他科学技术得以使用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用机器逐步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生产包含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多种行业和产前、产中、产后等多个环节,从广义上讲,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都属于农业机械的范畴,用机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各项作业都属于农业机械化。
1.1 生产范围扩大,机械化逐步向农业全产业链延伸
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新中国建国后开始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包括耕作、收割、植保、运输、排灌、加工等领域的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断突破,农业生产领域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也逐渐向全产业链延伸,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农机应用呈现明显的多样性,涵盖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例如产前的种业机械化,产中的耕作、收获和储运机械化,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正在快速推进。
1.2 现代科技推动农业机械化向纵深发展
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农业生物技术可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条件。我国一些动植物品种质量较低,品种特性不利于全程机械化作业,经过分子育种、细胞育种、航天生物工程、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新品种提高了产量、质量、抗病性和广适性,更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有利于扩大机械化的应用范围。其次,推动良种的培育、扩繁和产业化,发展先进生产装备与技术,提高育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性能和水平。最后袁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机械研发、生产、销售、作业、管理、经营服务的每个环节,可以全面推动农业机械化创新,从而提高农机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1.3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更加凸显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袁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逐步由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向规模化、园区化、农场等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更加适应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更加凸显。其中,规模化生产实质上是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客观上推广了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等技术工具,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率。园区化是参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模式搭建农业开发区,各类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设备,使农业机械化各作业环节形成有机整体,有助于发挥机械化的系统效能,提高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实际上是在村庄内部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了农户对施肥技术、良种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机械装备设备的需求,大量农民成为新农机手,大批农业机械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为农业机械化注入了新动力,也提供了联合协作、联户经营等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新路径。
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传统需求侧的野投资、消费、出口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渐减弱,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野三去一降一补冶的具体措施。农业领域供给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产品供不应求和积压滞销现象同时存在,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而机械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2.1 有利于促进规模化生产
农业机械化与土地规模化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土地规模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和前提,农业机械化是土地规模化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土地规模化的程度决定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满足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环境。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生产由分散式小规模向集约型适度规模转变。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进而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2.2 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破题的关键。其本质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要素聚集,将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农业机械化作为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带动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融合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本身衍生的农机研发、生产等农机工业,以及对农业的渗透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缩短了生产、销售和消费三者的距离,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 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
农业机械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传统农业以人、畜为主要动力,受人、畜自身所承受劳动强度的限制,无法承担较大规模的生产,而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乡村到城镇务工转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4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及食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品种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决定的,还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相关联,包括育播种、日常管理、施肥、收获、收购、加工、包装、运输、检验检疫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因素,其中,农业机械作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农业机械化、设施化、精准化、标准化种养殖,可以改善农业生长条件,避免自然灾害,减少农药激素残留,降低农产品储存和流通环节的变质损害,能更好地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5 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形成
对优势农产品进行区域布局,能够充分发挥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形成区域优势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竞争实际上是与该种产品密切相关的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等诸多环节的整个产业体系的较量。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优势农产品的培土播种效率、节省耕作成本,进而实现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推动优势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为了充分利用规模化生产地域的低成本优势,以更快的收购速度和更小的物流成本获取原材料,逐渐围绕规模化生产地域布局,从而形成优势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集聚。
2.6 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首先,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机械化是整合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生产中的耕地、耙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镇压、打埂、药物喷洒、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机械化烘干、收储等作业程序的标准化,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创造了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农业标准化生产,无法依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户按照自己的生产活动来实现,而需要农业企业发挥自己专业化信息优势,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质量、统一销售,带动个体农户参与到农业标准化生产之中。
2.7 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的提升
农业机械化能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数量、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益,从而提供农业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供给产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利于供给质量的提升。
3、结语
机械化作业可以保障农作物对生长期的需求、改善作物生长空间、满足作物生长对营养和水的需求,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机械化的精准作业,可以有效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减少环境污染。农业机械化还可减少农产品在贮存和流通环节上的霉烂和损耗,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张立明.浅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2020(2):22-23.
分享: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可观,其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与此同时,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副产品,每年产量高达约1.5亿吨。然而,由于处理方式不当,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焚烧或堆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025-04-14研究认为农机对畜牧生态环境会产生直接影响,农机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在畜牧业生产中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越显著,而农机技术应用密度、地方财政支持水平又会影响农机技术发展水平。需要各地在做好城市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合理调节各类因素,不断提升农机技术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机技术改善畜牧生态环境的作用。
2025-02-11全程机械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 题。尤其在大规模农田的耕作、播种和收割过程中, 机械化设备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农业生态 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的发展,机械化作业已成 为实现精准农业的基础。
2025-02-10从2017年以来,卓资县借助农业机械化转型契机,大力推动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现已引入大量饲草料加工机械、畜牧饲养机械和畜产品加工机械等[1]。2021年以来,卓资县畜牧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除畜牧养殖机械外,其青贮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机、打捆机等机械数量大幅提升,畜牧业机械总动力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5-01-12棉花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现阶段棉花打顶作业强度大、人工作业效率低下,机械打顶对棉桃破坏较大,易造成减产。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棉花打顶机器人来代替传统的棉花打顶作业方式,以达到精确打顶的目的。视觉系统作为棉花打顶机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是实现棉花打顶机精准去除棉花顶芽的重要前提。
2024-12-05林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大、回访时间短、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林地的类型、分布、面积、结构、质量和林地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准确、及时地获取精细林地信息,对森林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05随着城市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维护管道正常运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管道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开始凸显。目前,城市管道的工作重点从工程建设转为维护保养。其中,排水管道的检测和维护主要依赖于人工作业或人机结合的方式作业,况且管道一般修建在地下,维护十分困难。
2024-11-09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领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主要采用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业生产环境。
2024-11-09葡萄是我国广泛种植的水果品种,随着农业生产中自动化大棚技术的普及,葡萄的栽培逐渐突破了季节限制,葡萄成为一年四季高产稳产的热门水果。葡萄采摘约占整个葡萄种收作业量的40%,具有季节性强和劳动密集的特点。设计制造葡萄自动化采收系统,对降低葡萄采收劳动强度和提高采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4-11-08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业技术带来了新的创新,实现了数字技术和农业机械之间的深度融合[2]。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新兴技术移动支付、区块链等,不断拓宽传统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边界,突破了传统金融限制,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3]。
2024-10-31人气:7672
人气:7411
人气:5953
人气:5276
人气:50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1871
主管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主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5-9369
国内刊号:23-1391/S
邮发代号:14-47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