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是当前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启蒙性、新颖性较强的专业,学前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践教学,这也是培养合格学前教育师资和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的环节。下文结合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自身的特点,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现存的问题,然后找出相应的策略,致力于能够提高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素质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现今各种层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宽泛的知识结构、精湛的专业素养、优秀的心理素质、美好的心灵美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越来越受到园区、幼儿、家长和社会的喜欢。为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标准(试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实践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研究学前教育实践,立足真实的课堂教育情境,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经历了幼儿园的各种保教活动,才能掌握保教技能,并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由衷的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以来是电大的优势专业之一,新形势下电大应紧跟时代步伐,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认真思考,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进一步提高电大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目前要达到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至少要修满22~24门课程。其中15~17门为中央统设课,而专业中的非统设必修课程,根据2019春新规则统计,共有4~5门左右(通识课只按选1门课程计算)。按照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基础课(1门课程)、专业基础课(6门课程)、职业核心课(8门课程)、通识课(1门课程)、专业/职业延展课(3门课程)、综合实践课(2门课程)、公共英语课(1门课程)、思想政治课(3门课程)八个模块。其中综合实践课由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构成,共8个学分,占全部课程的8%,开设学期均为第五学期,学生最后需要提交教育实习报告和毕业作业即可获得学分。由此可以看出,电大学前教育专科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偏少,安排较为集中且时间较短,训练时间不足、缺少连续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易流于形式,有时实践成了“过把老师瘾”,“客串”一下幼儿老师,未能在实践中成为真正的实践“主角”,未能完全融入幼儿教学和幼儿生活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传统电大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受重视的程度不够,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将实践教学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同时,由于经费有限、专业建设资源有限等原因,电大师资较为紧张。因此在实践课指导教师的安排上,一名指导老师指导多名学生并非个别现象。同时,实践课程的安排上仅仅占总比重的0.8%,实践环节形式单一,教师没有很好的将学前教育有关的课程安排到实践教学中,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作业设计仅仅作为两门课程,只要提交教育实习报告和作业即可通过,对于在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否真正的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不得而知。实践课时少、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有限,这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实践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3.学生专业基础偏低
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目的是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只要年满18岁,符合报名时的基础学历要求,就可以就读。学生进入电大之前的学历背景、知识体系、社会经验、工作经历等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在中专或职高中学习过教育学和/或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进入学校后学习比较快;而有的学生本就在职幼儿园教师,已经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但有的是学生可能纯粹就是基于兴趣或职业规划或增加“就业筹码”而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前有可能很少或者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和/或心理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所以即使是同一批次或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年龄、学习基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工作背景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长期“课程式”的教育实践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没有积极主动地从“要我学”、“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学”、“我要做”,难以真正融入到实践过程中,这些因素都相应的增加了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的难度。
4.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基层电大办学的自身特点和条件的限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琴房、舞蹈室、游戏与活动室并未完全配备,校内实践环境简单,校外实践基地也不多。实践教学组织不够完善,一直存在着形式主义、内容狭窄、评价单一的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也没有全程跟踪,仅对教育实习这一集中性实践教学进行检查,忽视了对各门实践课程的规范管理,实践效果、实践中存在问题和经验教训也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和总结,这导致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没有具体的、科学的可参照标准,没有起到促进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以及激发实习生热情的作用,起不到真实指导作用的评价效果,必然降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提高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水平的策略
1.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每年春秋2次招生,学习方式先进,学习资源丰富,充分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管理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应健全课堂教学观摩管理、教育见习、毕业作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定,使学生的每一次见习和实习活动都目的明确。同时要积极主动的加强与本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对学生在基地园的实习多方面进行全程管理,共同监督、促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虽然现阶段电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学时较少,操作性不强。但该专业的很多理论课的实际应用性都很强,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师口语等。在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有目的、有目标、有方法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一线教学,丰富课程教学,增强课程实践,弥补教学计划实践课程安排的不足。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幼儿园实地教学观摩,现场指导学生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为了有效电大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需要对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进行了解、分析、考查、测试和评价,“知己知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把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形成“常态”,对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深入教学一线,观察幼儿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多学、多做、多思、多练、多悟,与时俱进的研究幼儿教育教学方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育的目标,理论和实践有机的高度结合,才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动态的评价反馈机制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建立实时的动态考评机制、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反馈系统。学校应根据幼儿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提出具体的考核目标与内容、明确详细的考核方法与标准。应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不仅需要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也需要终结性评价,更要关注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
总之,随着电大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效果,要求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与技能的培养成功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丽娜.电大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6.
[2]王晓丽.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3(9).
蒋霞.浅析电大学前教育专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速读(中旬),2019,(8):250-251.
分享: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与其他高校一样,基层电大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风建设是电大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没有好的学风,“育人”无从谈起。但是,学风不良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电大。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永嘉学院(以下简称“永嘉学院”)从构建新型生校关系入手,狠抓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10-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在强调乡村治理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健全和完善农村教育和就业服务体系,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2020-10-15时下,大数据和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并将持续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诸如,为教育者提供精细化与智能化的管理,增添差异化与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对于社区成人教育而言,也将无疑持续受此影响。例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就已指出要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城乡社区群团组织,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群众团体服务格局。
2020-09-27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依托学校与企业间畅通的合作关系,按照国家对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要求,将企业资源和学校专业资源相结合,在夯实理论根基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实践教学过程,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2]。
2020-09-111、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精准扶贫——湖北电大驻求男台村工作队深入实施教育扶贫2、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省级电大教育质量评估的思考3、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融合4、网络环境下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以奎屯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5、基层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2020-08-29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及实现自身价值,在一生中坚持学习发展的过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于20世界60年代后期迅猛发展,日渐成熟,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生活背景下产生的,主要特点为终身性、广泛性。终身学习理念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符合我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020-06-29本文从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入手,针对远程开放教育与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深度融合的现实需求,分析混合式教学助力远程开放教育与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深度融合的路径,希望为开放大学(电大)同时举办高职教育的院校在探索教学方式深入融合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2020-06-29当前,如何树立可持续教育国际化发展观是远程开放教育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远程开放教育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凸显的基本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新要求,提出了远程开放教育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新思路。
2020-06-29针对教育资源有限, 教育对象锐减以及教学平台利用率低等问题, 各级电大纷纷思索应对之策。部分电大利用自身教育资源, 投入社区教育工作, 结合社区教育有效拓宽电大办学道路, 让电大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文章从电大融合社区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入手, 探讨了融合转型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 提出了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2020-06-29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中, 推进信息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新媒体的形式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 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 让学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尤其是善于利用学员的碎片化时间, 因为成人学员的特点, 很多学员无法用大量专门时间进行学习, 那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 短视频、一幅图等新型的快速传播方式应被运用。
2020-06-29人气:9794
人气:7488
人气:7362
人气:6494
人气:589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远程教育杂志
期刊人气:2836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2-0008
国内刊号:33-1304/G4
邮发代号:32-12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32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47
影响因子:5.17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