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CC光联合复合酸对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皮肤特征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痤疮后色素沉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1组给予复合酸进行治疗,对照2组给予CC光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CC光联合复合酸进行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6周。比较三组治疗16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色素沉着改善效果、皮肤生理指标、皮肤特征,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治疗16周后的美观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的77.50%、75.00%(P<0.05)。三组治疗16周后的皮肤颜色、皮肤完整度、皮肤感觉评分及角质层含水量与治疗前比较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更高(P<0.05);经表皮失水及面部油脂溢程度、紫质、红色区、斑点、纹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更低(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为12.50%,与对照1组(22.50%)、对照2组(2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总美观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75.00%、77.50%(P<0.05)。结论:CC光联合复合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可有效改善患者色素沉着、皮肤生理指标及皮肤特征,进而可提高患者疗效及美观满意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痤疮属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形性皮损,如丘疹、脓疱、粉刺等,若未有效治疗,极易形成痤疮后色素沉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容貌[1-2]。目前,临床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以口服药、局部用药及物理治疗等为主,其中复合酸是由20%果酸和10%水杨酸以1∶1的比例制成的凝胶,其局部涂抹于患者面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色素沉着,但仅靠其单一治疗的远期疗效仍不够理想[3]。CC光属于一种强脉冲光,其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可穿透患者皮肤深层,进而影响皮下黑色素,达到改善色素沉着的目的[4]。既往已有开展复合酸、激光单一治疗面部皮肤病的研究[5-6],但关于CC光和复合酸联合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对患者皮肤特征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择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其应用CC光联合复合酸治疗的效果,以期为痤疮后色素沉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青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试验组,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研究设计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1组:40例,年龄18~42岁,平均(31.78±3.45)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12±0.25)年;男13例,女27例;色素沉着部位:下颏部、额部、鼻部及三角区、面颊部分别6、9、5、20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6 kg/m2,平均(22.65±0.89)kg/m2。对照2组:40例,年龄18~42岁,平均(31.81±3.49)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09±0.20)年;男15例,女25例;色素沉着部位:下颏部、额部、鼻部及三角区、面颊部分别4、8、6、22例;BMI 18~26 kg/m2,平均(22.73±0.84)kg/m2。试验组:40例,年龄18~42岁,平均(31.85±3.50)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15±0.19)年;男14例,女26例;色素沉着部位:下颏部、额部、鼻部及三角区、面颊部分别6、8、4、22例;BMI18~26 kg/m2,平均(22.71±0.92)kg/m2。三组资料(年龄、病程、性别、色素沉着部位及BMI)经统计软件计算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痤疮后色素沉着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7]中的相关标准者;②年龄≥18周岁者;③治疗依从性较佳者;④能耐受本研究方法者;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2.2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感染性皮肤病,如扁平疣及活动期单纯疱疹等;②伴有其他敏感性皮肤病,如湿疹及接触性皮炎等;③近1个月内口服过糖皮质激素或进行其他祛色素治疗者;④伴有免疫缺陷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重要器官(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1.3方法
1.3.1对照1组:
给予复合酸进行治疗,以1∶1的比例将20%果酸(江苏吴中医药集团)、10%水杨酸(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配成凝胶,患者治疗前进行洁面,并拍照留存照片,将制成的凝胶均匀涂抹在患者面部,注意涂抹过程中需避开患者嘴角和眼角,停留约5 min,若患者皮肤表面出现不适或红斑等情况时,则予以中和液中和,并进行冷敷,时间约15 min,完成后洗净面部。复合酸治疗1次/4周,共治疗16周。
1.3.2对照2组:
给予CC光进行治疗,仪器选择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BL-1的强脉冲光治疗仪。患者治疗前进行洁面,并拍照留存照片。治疗参数:420~640 nm波段照射,能量密度12~18 J/cm2,冷却温度10℃~15℃,脉宽12~35 ms,于患者皮损处均匀涂抹冷凝胶,根据皮损大小选用小光斑或大光斑治疗头。CC光治疗1次/4周,共治疗16周。
1.3.3试验组:
给予CC光联合复合酸进行治疗,复合酸治疗方法同对照1组,CC光治疗方法同对照2组,在每次复合酸治疗间隔2周后进行CC光治疗,CC光治疗后再间隔2周后进行复合酸治疗,两种方法交替进行治疗,共治疗16周。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
三组疗效依据皮损减退率进行评估(评价时间为治疗16周后)[8],皮损减退率=(治疗前-治疗后)皮损总计数/治疗前皮损总计数×100%。其中皮损减退率≥90%为治愈;皮损减退率<90%,但≥60%为显效;皮损减退率<60%,但≥20%为有效;皮损减退率<2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色素沉着改善效果评分:
三组色素沉着改善效果予以色素沉着改善效果评分[9]进行评估(具体评价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内容包括皮肤颜色、皮肤完整度、皮肤感觉评分3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范围均为0~3分,得分高低与患者色素沉着改善效果成正比。
1.4.3皮肤生理指标:
采用德国CK公司生产的皮肤生理检测仪(CM825)测定三组经表皮失水率及角质层含水量(具体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同时采用德国CK公司生产的皮肤油脂测量仪测定三组面部油脂溢程度,分数越高面部油脂溢程度越严重。
1.4.4皮肤特征:
予以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美国Canfield公司)评估具体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检测三组紫质、红色区、斑点、纹理等特征的绝对值,并对皮肤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1.4.5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记录三组有无水肿、红斑、紫癜、刺痛及灼烧感等情况产生。
1.4.6美观满意度:
治疗16周后予以自制美观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三组美观满意度,总分范围0~100分。其中非常满意:≥90分;满意:75~<90分;一般:55~<75分;不满意:35~<55分;非常不满意:<35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录入数据并分析,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予以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的77.50%、75.00%(P<0.05)。见表1。试验组典型病例见图1。
图1试验组典型病例治疗前后
注:A.治疗前;B.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皮损区红斑、色素沉着颜色较治疗前变淡
2.2三组色素沉着改善效果比较:
三组治疗16周后的皮肤颜色、皮肤完整度、皮肤感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更高(P<0.05)。见表2。
2.3三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三组治疗16周后的经表皮失水率、面部油脂溢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更低(P<0.05);三组角质层含水量与治疗前比较升高,试验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更高(P<0.05)。见表3。
2.4三组皮肤特征比较:
三组治疗16周后的紫质、红色区、斑点、纹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试验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更低(P<0.05)。见表4。
2.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为12.50%,与对照1组(22.50%)、对照2组(2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三组疗效比较
表2三组治疗前后色素沉着改善效果比较
表3三组治疗前后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表4三组治疗前后VISIA皮肤特征比较
表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表6三组美观满意度比较
2.6三组美观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总美观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75.00%、77.50%(P<0.05)。见表6。
3、讨论
痤疮是引起色素沉着的常见原因之一,痤疮后色素沉着不仅可影响患者面部美观,还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严重影响[10-11]。现阶段,临床采用复合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面部症状,但仅靠其治疗的效果欠佳[12]。因此,联合其他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的疗效尤为重要。本研究探索CC光联合复合酸对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皮肤特征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CC光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其作为一种人工智能子脉冲技术,在设定脉宽、能量及冷却温度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均匀地分配每一个子脉冲的能量,在治疗过程中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穿透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深层皮肤,进而对患者皮下黑色素产生影响,黑色素吸收能量后使得色素颗粒的温度升高,达到破坏黑素细胞的目的[13-14];同时联合复合酸治疗可有效干扰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细胞表面角质结合力,促进角质间的粘连性降低,达到有效溶解角质层,排除油脂的作用[15-16],故CC光、复合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色素沉着、皮肤生理指标及皮肤特征。本研究中与对照1组、对照组2组比较,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皮肤颜色、皮肤完整度、皮肤感觉评分角质层含水量及总有效率更高,而经表皮失水率及面部油脂溢程度、紫质、红色区、斑点、纹理评分更低,进一步提示CC光联合复合酸治疗较两者单独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的疗效更好,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色素沉着、皮肤生理指标及皮肤特征。
此外,本研究中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试验组治疗16周后的总美观满意率更高,而三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C光联合复合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可有效提高患者美观满意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CC光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利用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作用于患者深层皮肤,促进皮下黑素小体吸收大量的光能,进而使得其发生热膨胀,进一步发生热崩解,从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色素沉着及其他面部症状;联合复合酸治疗可促进真皮乳头层的胶原再生,并可发挥抗炎、杀菌等作用,进而能够达到改善患者肤质,提亮肤色的效果,促进患者美观满意度的提高[17-19]。此外CC光具有智能子脉冲和多灯通道技术,起效能量低,治疗过程中借助冷却系统将患者的皮肤冷却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能够发挥良好的安全性[20]。
综上,CC光联合复合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可有效改善患者色素沉着、皮肤生理指标及皮肤特征,进而可提高患者疗效及美观满意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导致结果偏倚,因此,为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临床可扩大样本量应用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明确CC光联合复合酸对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皮肤特征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
文章来源:许艳静,冯丽君,曲静,等.CC光联合复合酸对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皮肤特征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09):100-104.
截至目前,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部分资料显示,其与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存在紧密联系。疾病发生后,患者常伴有瘙痒、疼痛,对患者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银屑病的发生还可能造成患者机体身体形象,同时自尊心受到损伤,增加了患者心理负担[2]。
2025-04-10压力性损伤是指机体发生在两个物体接触面的作用力之间,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 其主要特点是由表及里,起初患者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有红斑,之后可能发展为小水疱或表皮缺失,尤其以受压部位为甚。 老年群体为好发人群,且老年患者皮肤弹性较差、肌肉萎缩,加之身体的一系列基础疾病,长期卧床会加大老年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
2025-03-28由于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长期卧床,其部分皮肤会不可避免地长期接触排泄物,因而导致该部皮肤出现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症状,使患者产生疼痛感,并对其睡眠造成一定困扰[1]。IAD护理主张将皮肤评估、皮肤清洁、皮肤保湿、皮肤保护与IAD治疗进行整合。
2025-03-11皮肤创面愈合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病理生理进程,需要经过止血、血管生成、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增殖或基质形成、再上皮化等过程。皮肤创面愈合能够使皮肤保持完整性,然而在感染、过度炎症、严重缺血甚至部分疾病的影响下,创面愈合的过程受到干扰,使得愈合时间明显延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2025-02-17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整个身体,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构成抵御外界致病因子的首要防线。皮肤具有多重功能,包括保护身体、参与汗液排放,以及感知冷热和压力等各种触觉刺激。创伤、热烧伤和外科切口等各种外部刺激都可能导致皮肤受损。随之而来的瘢痕不仅影响皮肤的外观,还可能导致皮肤功能的障碍,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2025-01-03尿毒性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 UP)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手臂、腹部、背部瘙痒为主要特征,调查显示,超过40%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皮肤瘙痒,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危及生命安全,对比无皮肤瘙痒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中重度皮肤瘙痒的患者病死率高出17.0%。
2024-12-31瘢痕疙瘩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过量沉积为特征,是创伤愈合最常见的病理形式。瘢痕疙瘩具有肿瘤及炎症特性,它可向外扩展增长并超出原有创缘,在皮肤表面形成鲜红色或淡紫色的结痂和斑块,这不仅影响了美观,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12-12烧伤是因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引发的机体损伤,不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致伤、致残的重要原因。烧伤后易并发创伤感染,严重者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增加死亡风险。在治疗烧伤后创面感染时,应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感染风险和治疗难度存在差异,故积极明确不同烧伤面积创面感染特点。
2024-11-19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疾病,其通常表现为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白癜风不仅会影响患者外形美观度,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及社交压力,还容易合并发斑秃、甲状腺疾病等免疫性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接近5 200万白癜风患者,且发病率持续走高。
2024-10-14深度烧伤是指临床上诊断为深Ⅱ~Ⅳ度的烧伤,创面损伤严重,且常损伤深部血管及神经。目前,深度烧伤创面的主要修复方式是采用削痂植皮术切除烧伤坏死组织,植皮修复创面。然而,上述治疗方案存在一些短板,创口和植皮不贴合可导致创面愈合性差、愈合时间长。另外,由于创面渗出水肿需要频繁换药,患者的痛苦和创面感染几率也大大增加。
2024-10-12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6022
人气:15584
人气:1530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期刊人气:393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0290
国内刊号:11-4657/R
邮发代号:82-800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1.020
影响因子:0.96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