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方法:收集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8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94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皮肤护理,将两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皮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26.6%,X2=22.878,P=0.001。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皮肤护理的加强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相关皮肤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属于慢性的全身性的病症,老年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其机体的代谢功能也会出现异常。值得注意的是,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水平,那么会引发末梢神经和微循环的病变,并对肢体的触感系统造成影响[1]。更重要的是,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低、皮肤老化,因此更容易出现感染,进而诱发皮肤并发症的出现[2]。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度,我院老年糖尿病患者共18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94例)和观察组(94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50:44;年龄在62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0±1.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51:43;年龄在62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1.7)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皮肤护理:对患者的皮肤特点进行评估,并通过检测明确是否出现了神经病变或皮肤溃疡,确保护理的针对性。加强宣教,让患者了解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皮肤出现毒性病变,提高患者对清洁皮肤的重视程度,使其皮肤能够保持良好状态。在清洁过程中,嘱咐患者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若皮肤较为干燥,可涂抹羊毛脂。对病区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和清洁,病床卫生应定时打扫,及时清除床单表面的硬物或纸屑,避免坚硬物质对患者皮肤黏膜造成损伤。若患者的皮肤表面出现了糜烂或水疱破溃,那么应对创面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和清洁,擦拭碘伏并涂抹鱼食软膏。针对溃破较为严重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加强胰岛素的使用。若患者皮肤瘙痒严重,可使用组胺药物达到镇静利眠的目的,或者使用达克宁软膏帮助患者止痒。
1.3 评价指标
将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P<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性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血糖监控。针对老年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各项功能出现减退,再加上皮肤黏膜修复及组织功能的下降,因此容易并发皮肤病变,严重者还会出现皮下组织的感染甚至坏死,危及患者生命[3]。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皮肤护理,经对比,观察组皮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对照组为26.6%,X2=22.878,P=0.001。研究发现,当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主要以患者的心理护理、疾病控制等方面的护理为主,针对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通常采用叮嘱等方式,无法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和依从性,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损出现风险较高[4]。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皮肤状况的关注,能够做到针对性的重点防护,从而能够减少皮肤感染的发生几率,使患者的带病生存质量更加理想。另一方面,患者的自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能够主动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一步巩固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皮肤护理的加强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皮肤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玉努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6(29):60-61.
[2]梁冬梅,梁春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J].当代医学,2016,16(13):126-127.
[3]董存芬,杨菊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7):239-239.
[4]李宝军,关小宏,朱艳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在115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05):74-78.
蒲兆霖,龙丹,蒋志华,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7):225.
分享:
压力性损伤是指机体发生在两个物体接触面的作用力之间,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 其主要特点是由表及里,起初患者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有红斑,之后可能发展为小水疱或表皮缺失,尤其以受压部位为甚。 老年群体为好发人群,且老年患者皮肤弹性较差、肌肉萎缩,加之身体的一系列基础疾病,长期卧床会加大老年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
2025-03-28由于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长期卧床,其部分皮肤会不可避免地长期接触排泄物,因而导致该部皮肤出现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症状,使患者产生疼痛感,并对其睡眠造成一定困扰[1]。IAD护理主张将皮肤评估、皮肤清洁、皮肤保湿、皮肤保护与IAD治疗进行整合。
2025-03-11皮肤创面愈合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病理生理进程,需要经过止血、血管生成、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增殖或基质形成、再上皮化等过程。皮肤创面愈合能够使皮肤保持完整性,然而在感染、过度炎症、严重缺血甚至部分疾病的影响下,创面愈合的过程受到干扰,使得愈合时间明显延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2025-02-17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整个身体,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构成抵御外界致病因子的首要防线。皮肤具有多重功能,包括保护身体、参与汗液排放,以及感知冷热和压力等各种触觉刺激。创伤、热烧伤和外科切口等各种外部刺激都可能导致皮肤受损。随之而来的瘢痕不仅影响皮肤的外观,还可能导致皮肤功能的障碍,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2025-01-03尿毒性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 UP)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手臂、腹部、背部瘙痒为主要特征,调查显示,超过40%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皮肤瘙痒,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危及生命安全,对比无皮肤瘙痒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中重度皮肤瘙痒的患者病死率高出17.0%。
2024-12-31瘢痕疙瘩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蛋白和纤连蛋白过量沉积为特征,是创伤愈合最常见的病理形式。瘢痕疙瘩具有肿瘤及炎症特性,它可向外扩展增长并超出原有创缘,在皮肤表面形成鲜红色或淡紫色的结痂和斑块,这不仅影响了美观,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12-12烧伤是因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引发的机体损伤,不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致伤、致残的重要原因。烧伤后易并发创伤感染,严重者可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增加死亡风险。在治疗烧伤后创面感染时,应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感染风险和治疗难度存在差异,故积极明确不同烧伤面积创面感染特点。
2024-11-19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疾病,其通常表现为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白癜风不仅会影响患者外形美观度,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及社交压力,还容易合并发斑秃、甲状腺疾病等免疫性疾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接近5 200万白癜风患者,且发病率持续走高。
2024-10-14深度烧伤是指临床上诊断为深Ⅱ~Ⅳ度的烧伤,创面损伤严重,且常损伤深部血管及神经。目前,深度烧伤创面的主要修复方式是采用削痂植皮术切除烧伤坏死组织,植皮修复创面。然而,上述治疗方案存在一些短板,创口和植皮不贴合可导致创面愈合性差、愈合时间长。另外,由于创面渗出水肿需要频繁换药,患者的痛苦和创面感染几率也大大增加。
2024-10-12自然老化又称为皮肤内源性老化,是由年龄增加引起的皮肤衰老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降低、皱纹出现、皮肤松弛、干燥粗糙、色素沉着。自然老化引起的皮肤组织结构改变表现为表皮细胞形态改变,真皮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卷曲,细胞外基质降解继而真皮层萎缩。皮肤老化不仅影响组织结构,还会引起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包括渗透性内稳态受损、角质层水合作用减少等功能失衡。
2024-10-12人气:16541
人气:15468
人气:14588
人气:13895
人气:1278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人气:2999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6187
国内刊号:11-5449/R
邮发代号:82-623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038
影响因子:0.279
影响因子:0.140
影响因子:0.02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