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对择期剖宫产产妇疼痛缓解效果

  2024-05-22    2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对降低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焦虑及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于都县中医院择期剖宫产产妇8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入手术室时、入手术室后30 min、手术时、手术开始30 min、出手术室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采用简版状态焦虑量表(SSAI)评估、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开始麻醉前5 min及术后6 h的心理状况及干预前、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术后24 h疼痛程度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5个时间点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开始麻醉前5 min及术后6 h的SSA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产妇在4个时间点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产妇在4个时间点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在维持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及术后焦虑、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 关键词:
  • 剖宫产术
  • 头部穴位按摩
  • 焦虑
  • 疼痛
  • 耳穴贴压
  • 加入收藏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育理念的转变以及饮食结构、环境的变化,高龄、高危初产妇数量逐渐增多,剖宫产率也随之逐年上升,在2018年时已达到36.7%,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5%的剖宫产率[1]。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相关知识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加上多数需要剖宫产的产妇往往存在妊娠期合并症、胎位不正、羊水过少等状况,使得其在术前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变化,对手术本身及胎儿安危充满焦虑,不利于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会降低其疼痛阈值,增加术中及术后疼痛感,从而影响其术后身体恢复[2]。研究显示,临床上恰当的非药物性抗焦虑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产妇焦虑状态,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性,促进手术顺利进行[3]。近年来,中医干预措施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在妇产科疾病中应用较多,头部穴位按摩及耳穴贴压均为中医的常用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经络腧穴说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可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缓解郁滞之气、调经止痛的目的[4,5]。但既往研究多聚焦于二者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的影响[6],关于二者对产妇术中焦虑、疼痛缓解的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在降低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焦虑及疼痛方面的效果,为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于都县中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80名择期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奇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名,为避免组间沾染,将对照组产妇安排在A病区,观察组产妇安排在B病区,且两组产妇均安排在不同手术室进行手术。纳入标准:(1)具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瘢痕子宫、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行择期剖宫产手术;(2)均行腰椎麻醉;(3)单胎、足月妊娠;(4)有自主行为能力;(5)初产妇;(6)产妇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或原发性心理疾病;(2)局部皮肤破损,无法进行头部穴位按摩或耳穴贴压;(3)存在危急状况,需立即进行剖宫产;(4)合并肝、肾、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剔除、脱落标准:(1)术中及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等,无法继续进行研究;(2)研究中途转院,未完成相关调查;(3)术后存在母婴分离。根据公式计算样本量,n代表总样本量,σ1、σ2代表两组主要观察指标的标准差,δ代表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平均值的差值。本研究以产妇焦虑程度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对6名产妇的预试验结果预计本研究中产妇术后6 hσ1=0.65,σ2=0.87,δ=0.59,α=0.05,取双侧Zα=1.96,β=0.05,取单侧Zβ=1.64,将数值代入公式,得出样本量n1=n2=36,考虑到10%左右的失效率,实际纳入样本量n1=n2=4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干预。(1)术前:护理人员常规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及胎儿状况,遵医嘱给产妇用药;发放剖宫产知识手册,告知产妇手术流程及术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手术前晚10点后禁食,12点后禁饮,注意休息,使用温水清洁皮肤等;术后6 h去枕平卧,禁食、禁饮);耐心解答产妇疑问,并给予其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2)术中:产妇进入手术室后指导产妇在手术床上采取正确体位,嘱咐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操作,进行每项操作前向产妇告知,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通过抚摸产妇头部、紧握其手等方式给予其一定支持。(3)术后:密切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遵医嘱给予产妇缩宫素、铁剂、抗生素及镇痛药物;指导家属帮助产妇按摩双下肢,待产妇下肢感觉恢复后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

1.2.2观察组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操作。(1)耳穴贴压:术前1 d由责任护士给予产妇耳穴贴压,选取耳部神门、皮质下、交感穴,使用耳穴探测仪(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型号:XS-100A)找出上述穴位的阳性反应点,常规消毒后,于0.5 cm×0.5 cm的胶布中央固定王不留行籽,并将胶布贴于上述穴位上,向产妇示范正确的按压方式(以示食指或拇指指腹对相应穴位上的王不留行籽进行垂直按压,按压力度以产妇感到穴位酸麻胀痛、局部发热为宜),每个穴位按压1~2 min/次,3~5次/d。护士每次查房时均询问并督促其进行穴位按压,持续贴压至术后1 d,若期间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当班护士。(2)头部穴位按摩: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平卧于手术床上,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并持续低流量吸氧;手术室巡回护士向产妇解释接下来进行头部穴位按摩的必要性及相关操作方法,待其了解后利用麻醉医生准备麻醉的20 min对其依次进行以下头部穴位按摩。(1)抹印堂至神庭穴:反复操作5~10次;(2)推印堂至太阳穴:反复操作5~10次;(3)揉印堂穴:顺时针轻轻揉5~10 s;(4)揉太阳穴:拇指指腹按揉5~10 s;(5)揉捏眼眶:拇指、示指指腹揉捏上眼眶皮肤5~10 s;(6)点按眼周穴位:用双手拇指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穴,反复操作5~10次;(7)捏五经:护士一手扶住产妇头部,另一手用五指指腹自产妇发际处拿捏至枕部,反复操作3~5次;(8)揉捏耳郭:用拇指及示指揉捏产妇两侧耳郭往返操作3~5次;(9)震耳:用双手掌按住产妇双侧外耳道,震颤5~10次。在按摩过程中与产妇加强交流沟通,询问其当下心情如何,对于存在焦虑、紧张情绪者,可适当用温柔的语言给予疏导与鼓励,告知其麻醉后不会感到疼痛,且医生临床经验都较为丰富,手术安全性高,无需过多担心,全程放松心情、配合医生即可;若操作过程中产妇存在任何不适,立即停止操作。术后产妇苏醒后由病房护士再次对其进行上述头部穴位按摩,3次/d,持续至术后1 d。所有进行操作的护士均经过院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1.3观察指标

1.3.1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于入手术室时、入手术室后30 min、手术时、手术开始30 min、出手术室时通过心电监护仪监测产妇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值。

1.3.2心理状况

分别于干预前、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采用简版状态焦虑量表(Short State Anxiety In‐ventory,SSAI)评估产妇心理状况,量表由Marteau和Bekke编制,田彦英等[7]汉化。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10,量表包括焦虑存在与焦虑缺失2个因子,每个因子3个条目,共6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别计1~4分,总分6~24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焦虑水平越高。

1.3.3疼痛程度

分别于干预前、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及术后24 h采用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估产妇疼痛程度。该量表为加拿大McGill疼痛问卷[8]的一部分,量表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0分为无痛、1分为轻度不适、2分为不适、3分为比较疼痛/难受、4分为非常疼痛、5分为疼痛到极点。注意在评估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前,需询问其镇痛泵使用情况,若已使用,则在其使用镇痛泵10 min后进行评估,若未使用,则在各时间点及时评估,以最大限度减小镇痛药物对评估结果产生的影响。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2。

1.3.4舒适度

分别于干预前、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术后24 h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9]评估产妇舒适度。量表共4个维度,分别为生理(5个条目)、心理精神(10个条目)、社会文化(6个条目)和环境(7个条目),共2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4分,总分为28~112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舒适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20。

1.4质量控制

(1)方案制订。研究人员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站以“剖宫产”“应激反应”“穴位按摩”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并参照《中医学》《经络腧穴学》《推拿学》等中医书籍,选择相应穴位及对应按摩手法,并通过预试验检验所选穴位及按摩手法的有效性,根据结果进行细微调整。(2)人员培训。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人员均接受剖宫产常规干预、头部穴位按摩及耳穴贴压操作等规范化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到研究中。(3)问卷发放。相关问卷首次调查前向产妇详细讲解问卷调查的方法、内容、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干预前及术后调查时由研究人员当场发放问卷后采用统一指导用语指导产妇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研究人员检查问卷完整性与有效性,对于漏填、错填之处及时指导产妇修改;开始麻醉前5 min由手术室护士根据量表相关条目采用统一用语询问产妇,并帮其代填问卷。本次共发放80份问卷,均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人录入法进行数据录入,研究数据经双人检查、核对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次测量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多次测量指标采用广义方程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产妇入手术室时、入室后30 min、手术时、手术开始30 min及出室时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产妇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产妇在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时的SSA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后6 h及术后24 h的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4个时点的疼痛程度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开始麻醉前5 min、术后6 h、术后24 h的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产妇4个时点的GCQ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3.1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可维持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焦虑情绪

剖宫产是一种有创性手术,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确保剖宫产产妇手术顺利进行,保护母婴安全的必要前提[10]。产妇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及对自己与胎儿安危的担心,围手术期焦虑情绪往往较重,可能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程度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影响手术进程,威胁母婴安全[11]。本研究通过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对择期剖宫产产妇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其焦虑程度也低于对照组,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作用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维持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分析原因在于,产妇剖宫产术前采用王不留行籽对耳穴进行贴压,可达到清心安神、疏肝解郁的功效。耳穴是指耳郭上散在分布且对应各脏腑的腧穴。耳穴中的神门穴位于耳三角窝内,具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的功效[12];皮质下耳穴位于耳屏内侧面,能生清利窍、益心安神[13];交感耳穴位于对耳轮下角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可滋阴清热、益心安神[14]。此外,耳穴贴压还能调节丘脑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抑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引起的焦虑症状,使产妇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15]。而头部遍布着大量经络,且存在着许多控制机体不同功能区域的穴位。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后,使用抹、推、揉、捏、点按等手法对其头部印堂、神庭、太阳穴、眼周穴位、五经及耳郭等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可通过连续、温和的刺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神经递质复合胺的释放,从而镇静安神,舒缓产妇焦虑、紧张情绪,使其能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减轻因焦虑情绪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16]。郑朝晖等[17]研究指出,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能使骨科择期手术产妇术前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且王瑞民等[18]指出,穴位按摩与其他非药物手段联合使用对老年子宫脱垂手术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稳定血压、心率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也与之相似,提示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缓解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焦虑情绪,使其保持平稳良好的心态,同时也有助于稳定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3.2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有助于降低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研究指出,宫缩痛及剖宫产引起的切口疼痛是产妇焦虑、抑郁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其术后康复及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19]。最大限度地减轻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程度是产科护理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干预期间不同时间点的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GCQ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可能对降低剖宫产产妇疼痛程度,提高其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分析原因在于,中医理论认为,妊娠及剖宫产手术会破坏人体平衡,导致升降失调、清浊异位,污浊之气停滞于中焦不能下行,致使气血运行受阻,脏腑之气不安,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术前通过耳穴贴压对耳郭上的相关穴位进行局部刺激,并对头部穴位进行按摩,可宣畅经络、疏通血气,通则不痛,有利于缓解产妇围术期疼痛[20]。同时,耳穴贴压及头部穴位按摩产生的良性刺激还能使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向中枢系统发出冲动信号,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释放阿片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酯酶等中枢神经递质,从而发挥中枢镇痛作用,提高产妇舒适度[21]。此外,耳穴贴压及头部穴位按摩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及代谢,调节体液中激素的动态平衡,并调动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提高疼痛阈值,可能对缓解产妇疼痛、提高其舒适度产生重要作用。

表2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3两组产妇心理状况比较  

表4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表5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4、小结


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在维持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中及术后焦虑、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研究对象均为剖宫产的初产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今后还需纳入更多的不同分娩方式、不同产次的产妇进行研究,以提升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及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曾铁英,刘天昂,张可,等.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前不良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3,38(6):92-95.

[3]陈琼霞,罗书,林娟,等.产前心理干预联合动机性访谈对孕产妇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8):1166-1171.

[4]傅根莲,孙利华,刘晓霞,等.代温灸膏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气血虚证偏头痛产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6):712-715.

[5]周婷,丁琳.中药热敷、按摩结合康复训练对轻中度肩袖损伤产妇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10):165-167.

[6]陈香军,黄楠,詹进来,等.王不留行联合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及泌乳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12):1343-1346.

[7]田彦英,杨东,DING Cody,等.简版状态焦虑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10):886-888.

[9]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57-59.

[12]陆啸风,吴颢,李欣馨,等.耳神门穴点压对社区老年期焦虑障碍产妇焦虑症状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2):275-278,291.

[13]叶宇飞,梅荣,任静霞,等.耳穴贴压对肛肠疾病产妇围手术期心理应激的干预研究[J].中国针灸,2019,39(6):605-608.

[14]何涛,杨丽,徐哲.耳穴揿针干预在全身麻醉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21,16(1):98-101.

[15]符梅华,黄丽娜,蔡美君,等.药枕联合耳穴压豆在缓解结肠癌产妇围手术期焦虑、抑郁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6):1076-1081.

[16]任志容,彭晓梅.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导乐分娩对初产妇负性情绪、乳房胀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5):658-662.

[17]郑朝晖,吴叶青,朱方惠,等.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对骨科择期手术产妇术前血压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2,28(7):116-119.

[18]王瑞民,刘旭伟,王雯清,等.穴位按摩联合瑜伽放松乐在老年子宫脱垂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1):159-162.

[19]黄蕾,王文敏.中医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PCIA镇痛效果及康复促进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8):214-217.

[20]平春枝.针刺联合耳穴压豆对产妇第一产程镇痛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7):118-120.


基金资助: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20222ZDX8817);


文章来源:邱凤敏,李连发,杨金娣.头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贴压对择期剖宫产产妇疼痛缓解的效果[J].上海护理,2024,24(05):22-2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上海医药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期刊人气:331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1533

国内刊号:31-1663/R

邮发代号:4-86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