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产城融合作为上海市工业园区转型的突破口,在研究的过程中探索的道理也存在众多难点。基于此,本文以海市嘉定安亭和浦东临港两大汽车工业产城融合区为例,针对产城融合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要想使得城镇区域与产业区互利共生、共同发展,就需要达到汽车制造业本身的环境治理、区域规划的在空间布局和产业控制等多方面的协调。
1、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的概念在十二五之后关注度逐渐提高,2010年之后各级城市的工业园区开发到一定程度面临转型升级,产城融合成为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1]。产城融合从大空间格局看是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融合,从小空间格局可以理解为是工业区与城镇居民的共存[5]。产城融合的发展阶段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成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2]。目前对产城融合的研究集聚在理论产生机理、融合度测算、规划和空间层面的探索,但是缺乏从环境保护对产生融合问题的分析以及实例研究。
2、汽车工业产城融合区
2.1 上海两个典型汽车工业产城融合区
伴随着“产城融合”一般会同步出现“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是由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服务业、管理机构高度地聚集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共同构成的功能集体。实施产业集群化,可以加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工业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属于与外商合资建设核心整车制造企业,进而在周边布置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模式。
“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继续成为支撑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仍将面临高速发展时期[6]。同时,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多呈现“产城融合”模式。嘉定安亭、浦东临港为上海市的两大汽车生产基地,通过研究汽车行业排污特征,结合“产城融合”模式的特点梳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2.1.1 嘉定安亭地区
依托上海国际汽车城已建成的核心区、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区、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等主要区域,安亭地区已发展成为集生产、展示、销售、服务与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性汽车城。上海国际汽车城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9月正式批准成立,规划面积68km2。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位于国际汽车城的汽车制造区。
2.1.2 浦东临港地区
依托临港产业区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配套和人才集聚,浦东临港地区成为继安亭、金桥之后,上海市的第三个汽车产业基地。通过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生产企业落户临港,推动临港建设成为自主车型和自主品牌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基地。临港重装备产业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规划面积35.98km2。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位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一期地块。
2.2 汽车行业排污特征
嘉定安亭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浦东临港的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均从事整车制造,以上两大汽车工业区的特征是围绕某一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分布有上下游各类配套产业,而整车制造企业的规模最大,制造工序全面、复杂,排污量大。本文以整车制造工艺的排污为主分析汽车行业的产排污特征。
整车制造主要工艺流程为:钣金冲压→车身组装→涂装→动力总成→总装→检测→路试→返修等。废气主要来源于冲压、组装、涂装、动力总成、总装及辅助工程环节,废气种类主要有有机废气、焊接烟尘、金属粉尘、发动机尾气以及辅助工程产生的废气。废水主要包括油漆车间、冲压车间、动力总成车间、总装车间淋雨试验废水以及各车间辅助工程排放废水,如食堂废水、生活废水、锅炉排水和循环水排水等。钣金冲压、车身组装、涂装、总装车间主要的噪声源为机加工过程产生的噪声以及各公辅设备噪声。动力总成车间除了上述噪声源外,还包括发动机热试台噪声以及发动机测功机噪声等。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冲压、组装、总装、涂装和动力总成环节,包含金属边角料、木材、泡沫、塑料等一般固体废物;废油漆桶、废溶剂、电泳槽过滤废渣、废矿物油、废漆渣和废胶等危险废物以及工作人员生活垃圾。
3、产城融合引起的环境问题汇总
(1) 居住环境改变,居住要求提高,对生产中的环保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城镇化推进,汽车工业融合区一部分宅基地村落拆迁,区内预留部分居住用地容纳拆迁后的居民。此外,房地产业的兴盛使得部分住宅用地开发成为高容积率的商品房。汽车创新技术从业者部分达到中等收入,基本具备了改善住行条件的欲望和相应的消费能力,他们是城镇商品房购买或租赁的主体[3]。这部分居民的环保意识较强。总体来看就是产城融合的居民在工业劳动力吸纳多元化的改变下环保素养不断提高,环保问题浮出水面。
(2) 生产企业与居民距离较近,废气投诉较多
由于建设的次序问题,汽车制造企业有些先于住宅已经存在,住宅与企业的距离较近。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居民的环保素质提升,针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废气投诉问题日渐突出,居民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废气排放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酸碱气体较容易感知。
4、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完善相关规划,促进规划协调统一、部门联动
汽车工业产城融合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编制需由规划部门牵头,并征求经济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意见。各管理部门意见在规划中体现环境和生产的博弈,促进产城融合区域内生产功能、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和优化,实现功能与结构的协调。
(2) 工艺升级,提高环保要求
从源头减少高挥发性涂料的使用,使用更环保的原、辅材料,以喷涂工序为例:以水性漆替代溶剂型油漆,水性漆比溶剂型的有机溶剂成分减少约50%以上。
(3) 提前环评的介入,帮助判断
从区域层面看,随着产城融合区的发展和区域规划调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需前期、定期介入,以跟踪评价的形式回顾评价融合区现阶段的融合程度是否合理,环境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产业发展的环保治理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对下阶段继续开发利用,提出环境问题的减缓措施和现状居民、企业共存的优化建议。从建设项目层面看,项目选址初期即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识别项目是否与周边敏感目标存在防护距离的冲突,环境容量是否允许项目的新增排污。环境影响评价的提前介入可帮助识别和规避以上问题,协助区域空间布局和单个建设项目的成功选址。
(4) 加强产城融合区的环境质量变化监控
产城融合区的产业区、城镇区以及其他特征区域布设相关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包含地表水、大气环境、地下水、土壤、噪声。可帮助了解区域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控重大污染物排放企业周边的环境质量变化,一旦发生投诉可实时了解污染的来源。
5、结论
产城融合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也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并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产业区和城镇区融合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产业结构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汽车工业融合区在规划初期可进行规划环评,区域各管理部门共同协商完善各类规划,重点考虑产业区与城镇区的布局合理性,并在汽车产业整体的工艺、原料方面提出更加环保、节能的生产和环保措施,以减少行业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区域的环境质量监督监测,控制企业达标排放,不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并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建设,完善产业的同时给予居民良好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江媛,曾娇.产城融合背景下的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及行业协调发展探析.中国工程咨询,2015.
[2]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城市规划学刊,2012.
[3]林华.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
[4]夏骥.对上海郊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城市管理.
[5]孙红军,李红,赵金虎.产城融合评价体系初探.科技创新导报,2014.
[6]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宋博文.汽车工业产城融合区的现状及环境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9,9(6):290-291.
分享: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重塑着各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格局。汽车产业近年来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汽车产品的认知,在营销端对传统汽车厂的营销组合带来了深层次的冲击。对于广大的传统车企来说,如何在营销端积极转型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2025-03-19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以来制约世界发展的三大挑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具有减少能量损失、缓解环境污染和环保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具吸引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容量、高效率、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1~5]。
2025-01-14对于电池包中的串联模块,若电池单体与连接件接触不良,会引起接触阻抗增加,其极限情况会发生断路,此时可通过电流判断出串联回路中出现断路故障.然而在并联模块中,即使某一单体电池完全断路,整个并联电池模块的电压、电流可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突变.
2025-01-12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激增,对动力电池的远程监控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实时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方面的需求。基于云平台的动力电池远程监控技术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强的网络连接能力,为动力电池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5-01-06针对无线传输中的耦合器呈电感 性,将造成无线传输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使系 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LCL-S 型 的补偿方式。利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得出 LCL-S 补偿形式一次侧发射线圈电流大小与负载无关只 与输入电压和发射线圈电感大小有关,故处于恒 流模式且补偿后的电路呈电阻性,提高了系统的 性能[2-3]。
2024-12-27传统的变速器壳体耐久计算只关注工作载荷 变化引起的损伤[1-3],却忽略了由于滚子对轴承座 动态激励产生的损伤。本文聚焦于某双离合变速 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轴承座疲劳, 深入研究滚子对轴承座动态激励导致的损伤,以 期为变速器设计优化提供新视角。
2024-12-27当前汽车迈入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 智能化的“新四化”时代,整车品质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端、亮 丽、个性化”等成为当下消费者的关注热点,主 机厂对瑕疵的控制及处理尤为重要,漆面外观缺 陷的检测不仅关乎汽车美观,更直接影响到汽车 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2024-12-27汽车涂装车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耗能环节。由于涉及多个步骤和复杂的处理过程,如烘干、 空调风循环等,涂装车间的能源消耗相当高。然而, 行业内正在积极研究并应用各种节能技术,以减少能 耗和环境影响。这些努力不仅响应了全球节能减排的 趋势,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2024-12-25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后市场服务质 量已成为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关 键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期望的不 断升高,企业不仅需要通过销售前的优质产品来吸 引消费者,更要在销售后提供卓越的服务以维持客 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024-12-25随着国内厢式运输 车半挂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基础运输业的不断完 善,以及各地方性法规、标准、政策的支持,厢 式运输半挂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国 家对节能、环保日益重视,传统铁质瓦楞车厢、 复合板车厢因自身重、装载小等原因,逐步被各 行业用户所淘汰[1],更加低碳、绿色的铝合金轻 量化厢车受到青睐。
2024-12-2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期刊人气:213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0-680X
国内刊号:11-2221/U
邮发代号:2-341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10
影响因子:0.916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62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