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通过对汽车工业情报详细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中国汽车工业情报事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成长期、鼎盏期和融合分布发展期。本文通过对其所经历各阶段的宏观背景、产业环境、信息资源条件、企业情报体系建设及情报工作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汽车情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巨大,并着重分析了汽车企业情报体系及其功能与价值发生的变化,旨在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2018年12月是纪念改革开放和中国汽车情报事业发展40周年的庄严岁月。中国汽车工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壮大趋强,这4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得益于情报的有力支撑,因此有必要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客观记录下情报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笔者作为汽车行业情报界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试图通过爬梳剔抉、参互考寻,将我国汽车工业情报发展历史划分为起步与成长期(1985年前)、鼎盛期(1985年至20世纪末)和融合分布发展期(21世纪)三个阶段进行记录和评述。
1、起步与成长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基本陷入停滞,汽车工业呈现“缺重少轻无轿车”“散乱差”格局。但即使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汽车行业情报也并非“一片沙漠”,当时一些汽车企业和机构都建有资料室,主要负责科技资料翻译、图书资料管理、技术文本整理等工作。中国一汽和上汽等地方企业内部的情报研究机构为完成当时国家计委、科委等政府部门下达的任务,还联合组织开展了有关项目背景调查、专项技术分析等资料整合类的课题研究工作,所开展的课题主要是针对发展汽车工业的诉求,例如“封车节油利弊分析”“中国综合运输系统研究”“晋煤外运方式(公路、铁路、船运、管道)比较”“公路、铁路分流研究”等交通运输相关的课题。
197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类新项目上马,并开始了“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对外交往。1981年,国家科委、计委、经委、建委联合下达了课题研究任务,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就此组织有关专家和情报人员进行交通运输与汽车工业发展技术经济政策的系列课题研究,由此拉开了情报为汽车行业决策、规划和接轨世界等支持服务的序幕。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课题,情报人员还完成了汽车工业中的产品定义、分类、叙词、标准化等基础工作,情报的作用在研究实践中日趋显现。
各地汽车企业在加强技术开发的同时,纷纷建立了情报部门。当时加入科技情报行列的主要是外语人才。在各汽车集团领导重视下,企业还从工程技术人员中选取一些外语水平突出的优秀骨干充实科技情报队伍。这些情报骨干人员才华横溢,他们通过自学外语、钻研专业和勤奋工作脱颖而出,在情报和软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显著成绩。可以说上一代的汽车情报专家大都是通过“懂外语加勤奋”造就和成长的。
当时隋报部门的基础工作主要是科技文献翻译、文本分析整理、图书室管理、标准化管理、期刊编辑、课题研究等,更高阶的工作是技术经济和软科学研究。汽车企业情报人员研究的课题主要是支撑企业决策与项目开展的背景材料,例如:“世界汽车产品标准分类”“中外汽车发展战略研究”等战略研究课题,“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等国别汽车工业概况研究,“发展中国专用汽车研究”以及有关企业“双革”“四新”的成果整理等。
2、鼎盛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后工业化、知识经济风起云涌,中国汽车工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是我国汽车企业情报部门及其情报人员职业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汽车技术经济研究盛行,企业情报人员是汽车行业信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有的情报专家甚至成为汽车行业瞩目的学术“明星”。
1987年召开的北戴河“中国汽车战略研讨会”,作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战略性转移的重大决策:中国汽车工业结束了30年一贯制历史及“缺重少轻无轿车”的格局;汽车工业的重心开始向轿车发展,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随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成为中国第一批合资汽车企业,国家主管部门还作出了发展轿车“三大三小两微”规划。围绕这些重大议题和项目,汽车企业情报人员展开了实战性的课题研究,也逐渐将竞争情报思想融入了课题研究。
当时信息受限、知识匮乏,而支撑企业项目运行所必需的信息需求激增,各地汽车企业因此进一步加强了情报部门或信息部门的建设,加强了翻译部、标准专利部、图书馆、杂志社、研究部等情报职能的建设,有的公司还设立了汽车工业政策研究室。1985年首届中国汽车国际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展会期间成立了“全国汽车技术经济信息网”(后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归口管理),随后各地还相继成立总网下属的“华东网”“东北网”“华北网”和“西南网”等组织。
1985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其下属的情报所成为指导和管理全国各地汽车企业情报工作的归口单位,同时情报所主持的“全国汽车工业情报网”组织开始运行。汽车行业还汲取有关国外汽车界的经验,成立了一些信息交流的民间组织,例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议”等,这些信息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汽车行业内情报信息的互通互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引入了竞争情报概念。竞争情报适应了我国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也对情报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1993年由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合作完成了国内第一项竞争情报实战型研究“上海轿车行业竞争环境监视系统研究”。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企业在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交通部等组织下,针对中国汽车产业处于转型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和讨论活动。
当时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有关政府部门经常举办以发展汽车工业为专题的研讨会,也涉及一些重大课题研究,这些项目所产生的效应和历史价值,至今值得记忆和回味。例如:“轿车是不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CKD、SKD国产化问题”“轿车规模经济问题”“发展汽车零部件战略研究”“合资的姓资姓社问题”“轿车控购问题”“轿车进入家庭问题”“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国民车问题”“从GATT至WTO的博弈”“车与路关系”“何(光远)龙(永图)之争”“合资企业股比博弈”“各国汽车消费政策比较研究”“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问题”“路风引出的话题”“低速农用车发展问题”等等。
由于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已涉入深水区,传统的经济学、社会学理论有些已不太适用于现代汽车工业,而没有理论指导,便难以推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当时的汽车界交流出现富有活力的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类似于竞争情报的技术经济和软科学研究盛行多年。有关部委或汽车企业高层下达的课题或调研任务往往是由企业情报人员为主承担研究的。例如当年著名的桑塔纳轿车选型和市场调查项目[1]就包含了上汽情报人员的智力贡献。
3、融合分布发展期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对传统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十分明显。在市场经济和网络化的洗礼下,企业情报逐步进入“全员参与”[2]的融合分布式发展格局。传统企业情报观念受到挑战,情报部门和情报体系不断发生再造和重组。这应该是汽车情报发展最好的时期,当然也是最糟的时期[3]。在这一时期,国内汽车企业情报人员的生存与发展也出现了符合“马太效应”的两极分化[4]。这是汽车行业情报最好的繁荣时期。社会涌现出一股竞争情报热,出现了“泛竞争情报化”现象,即社会的咨询公司、舆情监测公司、数据公司、软件公司、培训公司、高校图情系、图书馆以及公安、国安转业者纷纷介入汽车情报界,造成汽车情报产品的空前繁荣。
这也是汽车企业情报最糟的萧条时期。在度过“鼎盛期”之后,企业情报部门的生存受到互联网导致的“信息过剩”的挑战。由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的功能转型,不再承担指导和管理全国汽车企业情报的责任,同时,“全国汽车技术经济信息网”的功能也逐渐弱化,由此造成了当时汽车行业信息交流沟通出现了“空洞”。于是,由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等企业情报部门自发另行成立了松散的“全国汽车企业信息联席会”“全国汽车期刊联席会”等平台组织,各单位轮流坐庄,不定期开展信息情报交流。值得瞩目的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因有专项信息需求支撑,得到全国汽车企业销售部门认同而发展至今。
由于新形势发展对情报要求进一步提高,分工进一步细化,各汽车企业情报部门原有的功能和传统阵地不断消失或失守。企业情报骨干多数转行,或转为企业其他业务部门骨干。有的企业情报部门功能转为网络信息维护、《信息简报》编写、期刊编辑和素材提供或会展服务等。
新形势下,传统的企业情报组织正向“组织情报”方向转型[4]。汽车企业的情报体系逐步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同Et本企业开展的竞争情报具有组织性、自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4]。新时期的汽车企业竞争情报进入了“隐形情报”时代。汽车企业情报人的共识是:“没有业务就没有竞争情报”“纯粹情报部门已不复存在”;情报不再是职业,它仅是一种观念、需求和方法。与此同时,竞争情报的价值及其功能正悄悄融合分布到企业各层面或各业务链环节。于是,汽车企业情报工作者顺应形势,为摆脱边缘化地位,跻身企业主流体系,或进入决策层,或嵌入业务链。
情报部门通过改变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和情报分析受益主体,输入传统情报更多的智慧和知识;通过细化情报信息结构,改变情报运转的机制而丰富和提升了情报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构建战略隋报系统,将竞争情报要素和概念植入企业各层面板块和业务链环节,从而从组织流程上统领战略业务全局。目前现有的汽车大集团情报部门为提升功能与价值,原有情报部门的功能和名称发生变化,例如变为企业集团的“开发策划与科技信息部”“研发资源规划部”“战略研究和知识信息中心”等(也含部分情报功能)。
新时代的汽车情报对中国汽车产业贡献巨大。纵观全国汽车产业的各板块和各层面,无论是汽车行业或汽车企业集团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战略,还是有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技术策略研究,或者产业政策研究、企业策略应对、中国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汽车细分市场调查和未来趋势预测……都包含汽车情报人员的智力成果。只不过绝大多数的汽车情报人员已融合分布到各产业链和业务板块,他们应用专业语言或业务语言在阐述隐含竞争情报思想的各项课题项目。
4、汽车情报发展走势评述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企业情报运作在组织架构、资源获取、范围拓展和价值取向方面正发生变革或颠覆性变化。汽车企业情报方式已逐步进入了“组织情报”,的“隐形”时代,表现为组织性、全员性、高效性、自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情报不再是职业,而成为汽车企业各业务链开展工作的一种普遍的观念、需求和工具方法。情报的功能和价值表现为汽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成果,因而情报对汽车企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新时期的汽车情报发展走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情报学是在当今信息过剩和情报繁荣中衰落的;情报学危机的根源不是信息太少,而是太多[4]。信息过剩和情报繁荣是汽车企业情报部门逐步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一些成熟的大型汽车企业,其职能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这令情报人员越来越难以应对知识信息的激增或“爆炸”。汽车产业正面临从传统机械开发向电子、软件、智能互联网、新能源开发的转型,汽车企业情报部门不可能完全掌握海量信息知识。因此,企业专业部门的“业务情报”取代情报部门的“情报业务”势在必行[5]。
企业“组织情报”体系虽表现形似无部门组织,但是由于运作时,各业务链相互关联,展现的是一个更富有牵引力和约束力的弹性工作平台(当年的情报部门虽有组织,但由于情报人员个体作坊式工作特点,却表现为有组织而无纪律)。此时的企业情报组织看似在淡化,但其情报活动新模式已内化为“组织情报”富有活力的企业体系竞争力[4]。—在“组织情报”体系中,情报人员将与专业人员趋同化。汽车企业全员要树立互联网背景下的“情报+”思维,将竞争情报渗透到每一个战略单元和业务链或者工作项目。未来汽车企业的情报人员可能像行业专家,对战略业务驾轻就熟,对汽车技术游刃有余;而企业的汽车专家可能像情报专家,对情报手段通达谙练,对竞争信息轻车熟路。
新形势变化,为社会各类从事信息服务的咨询机构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不仅仅服务企业内部的公共信息平台(传统情报部门的演变),更为企业各战略业务板块或提供参考数据资料,或承接外包各种非核心业务。新形势变化,对情报专业学会以及培训机构提出更高要求。他们要与不同产业和行业紧密结合,才能为专业工程师或业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竞争情报学术研讨以及培训服务。新形势变化,对高校情报学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由于未来企业情报部门可能缩编或消失,因此情报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研究生教学目标之一应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企业各类需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即既能专长于汽车或某一专业领域,同时又具有(快速)信息搜集、情报(整合)分析、沟通与谈判、翻译与写作等实战技能的人才。
5、结语
40多年来,伴随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汽车企业情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以技术文本翻译和资料收集为主的起步与成长阶段、引入竞争情报概念及其实践的鼎盛阶段、进人互联网背景下“全员参与情报”的融合分布式发展阶段。从第三阶段的发展效应分析,汽车企业情报运作方式已逐步进入了“组织情报”的“隐形”时代,尽管汽车企业情报部门会逐步弱化,但企业的情报功能和作用已融合分布于汽车各产业链和业务板块,服务于决策支持的作用凸显,为提高汽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水平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完全有理由高调地说,企业情报对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朱盛镭.“桑塔纳”当年称雄中国轿车市场背后的情报力量[J].竞争情报,2018(2):42-46.
[2]包昌火,等.竞争情报的崛起—为纪念中国竞争情报专业组织成立10N年而作[J].情报学报,2005(1):l-17.
[3]朱盛镭.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实践的另类思考[C].第十八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2012(4):16-19.
[4]朱盛镭.汽车企业情报组织转向“组织情报”的趋势[J].汽车工业研究,2016(6):16.21.
[5]朱盛镭.业务情报的“下沉式”生存与发展[J].竞争情报,2017(6):39-42.
朱盛镭.中国汽车工业情报发展概论[J].竞争情报,2019,15(1):32-36.
分享:
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以来制约世界发展的三大挑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具有减少能量损失、缓解环境污染和环保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具吸引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容量、高效率、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1~5]。
2025-01-14对于电池包中的串联模块,若电池单体与连接件接触不良,会引起接触阻抗增加,其极限情况会发生断路,此时可通过电流判断出串联回路中出现断路故障.然而在并联模块中,即使某一单体电池完全断路,整个并联电池模块的电压、电流可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突变.
2025-01-12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激增,对动力电池的远程监控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实时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方面的需求。基于云平台的动力电池远程监控技术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强的网络连接能力,为动力电池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5-01-06针对无线传输中的耦合器呈电感 性,将造成无线传输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使系 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LCL-S 型 的补偿方式。利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得出 LCL-S 补偿形式一次侧发射线圈电流大小与负载无关只 与输入电压和发射线圈电感大小有关,故处于恒 流模式且补偿后的电路呈电阻性,提高了系统的 性能[2-3]。
2024-12-27传统的变速器壳体耐久计算只关注工作载荷 变化引起的损伤[1-3],却忽略了由于滚子对轴承座 动态激励产生的损伤。本文聚焦于某双离合变速 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轴承座疲劳, 深入研究滚子对轴承座动态激励导致的损伤,以 期为变速器设计优化提供新视角。
2024-12-27当前汽车迈入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 智能化的“新四化”时代,整车品质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端、亮 丽、个性化”等成为当下消费者的关注热点,主 机厂对瑕疵的控制及处理尤为重要,漆面外观缺 陷的检测不仅关乎汽车美观,更直接影响到汽车 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2024-12-27汽车涂装车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耗能环节。由于涉及多个步骤和复杂的处理过程,如烘干、 空调风循环等,涂装车间的能源消耗相当高。然而, 行业内正在积极研究并应用各种节能技术,以减少能 耗和环境影响。这些努力不仅响应了全球节能减排的 趋势,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2024-12-25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后市场服务质 量已成为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关 键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期望的不 断升高,企业不仅需要通过销售前的优质产品来吸 引消费者,更要在销售后提供卓越的服务以维持客 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024-12-25随着国内厢式运输 车半挂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基础运输业的不断完 善,以及各地方性法规、标准、政策的支持,厢 式运输半挂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国 家对节能、环保日益重视,传统铁质瓦楞车厢、 复合板车厢因自身重、装载小等原因,逐步被各 行业用户所淘汰[1],更加低碳、绿色的铝合金轻 量化厢车受到青睐。
2024-12-25汽车28V DC电源要求用电负载能够承受过压浪涌 80V/50ms,而在发动引擎、瞬变负载等情况下常发生电压浪 涌。本文所指浪涌均为过压浪涌。浪涌电压显著超过稳态电源电压,当它袭击用电设备时,通常会造成误操作和设备损 坏,使整个系统停顿、通信中止[1]。
2024-12-25人气:7701
人气:6949
人气:2614
人气:1362
人气:11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上海汽车
期刊人气:1098
主管单位: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7-4554
国内刊号:31-1684/U
邮发代号:4-539
创刊时间:197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10
影响因子:0.916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62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